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2021-11-19阿说伍哈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措施对策

阿说伍哈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必须将新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此,在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长期以来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措施,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话题之一。初中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性提问、情境创建、小组合作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相关内容,对启发式教学策略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關键词:语文;启发式教学;对策;教学措施

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革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提倡教育工作者发挥启发作用,从侧面辅助教育对象认知待学内容,发现知识结构的内部规律,基于自身的储备和能力汲取新营养,在教育工作者的带动和影响下形成积极的状态进入未知领域,实现思维水平的提高。首先,教育工作者的启发作用主要是为了鼓励教育对象能够在主观的意识驱动下,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行动力来进行知识的接收和拓展,以此提升学习的质效。其次,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也需转变教学实施思路,为教育对象设置更多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主体自主驱动力的作用要远远大于教师的外力作用和效果。最后,教育工作者实施的启发也需紧密结合相匹配的实践,这样才能为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撑[1]。初中语文教学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启发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个性,凸显学生学习价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启发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运用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语言背后的意义。掌握语言教学背后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合理的运用提问、点拨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育主要是围绕目的进行侧面的引导,让教育对象自然对问题核心进行思考和辨析,从而完成新知识的获取。因此,针对核心内容的提问便是较为适宜的启发方式。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最终的思考结果应明确归结于核心知识本身。此外,对于问题难度的把握也是具有技巧性的。难度适宜才会起到启发的效果,如果过难或者简单,教育对象便会产生忽视或者轻视的态度,较难题目不愿面对,简单题目不懈面对,这样就无法发挥提问的最佳价值。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问题要带有吸引性和趣味性,能够让教育对象投入到思考当中,通过努力探求到的答案会为学生带来难以匹敌的成就感。如在开展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学习时,教育工作者在完成基本内容和人物分析阶段后,便可以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供教育对象挖掘和思考:如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教育对象在掌握基础的信息后,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再思考文章深层次的主旨含义,便更有挑战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教育对象认识到社会背景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导致当时穷酸知识分子没有生存的出路,将原因升华为社会层面,更能帮助教育对象深刻认识到鲁迅先生创作人物和作品的初衷[2]。

2.2引导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

情境在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频率较高,基于既定教学内容的情境设置,可以有效产生短期的烘托效果,使置身于情境中的教育对象产生与之相契合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在情境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情境创设的使用要素,首先要选择更为直观和具有引导性的元素,如图片、声音等,这种对人类感官的直接冲击可以快速将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带入到预设环境中,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教育对象在环境中认知作品内容。此外,情境与待学内容的契合度越高,越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并与文章创作的思想和情感保持高度重合。情境带入可以进一步深刻诠释文章的外延性内涵,在情境中教育对象可以获取更多的感官刺激,从而运用多角度的能力投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实现思想上的深度把握。如开展《我的母亲》研读时,教育工作者首先需分阶段明确理解的目标,对于较长篇幅的作品,要运用技巧进行细致划分,从浅层次的字面意义理解,到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深厚情感表达,具体哪些言辞能够表现出母亲的性格特征,又有哪些词句是作者对母亲深厚的爱,等等。教师应在每个理解的阶段对教育对象进行启发体会,让其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深厚情感的表达方法,进而促进教育对象形成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最终的理想教育目的[3]。

2.3运用探讨式反诘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育不仅局限于正面的引导,还可以是反向的辩论,让教育对象通过不同观点进行辨析思考来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作品,更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代表的层面和特点。教育工作者便可以通过人物设置的背景和特征入手,从典型形象的塑造目的引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金钱对于人们的生活作用很大,进而也会影响到人性的形成。如于勒、菲利普夫妇等人物,对待金钱的态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如果只是直接将作品的主题传输给教育对象,便缺少了作品应有的灵活性和艺术魅力。教育工作者可引导学生就金钱对于社会和人类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主题辩论,在思考和搜集论据的过程中,教育对象会通过准备辩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作品中的人物表现,更能认识到当时社会对于人们观念的误导,这样便能够引领教育对象更为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实现语文学科对人意识的塑造和影响[4]。

3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引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此奠定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启发式教育可以让教育对象自然地对问题核心进行思考和辨析来完成新知识的获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难度的把握适宜才会起到启发的效果,问题有吸引性和趣味性,能够让教育对象投入到思考当中,通过努力探求到的答案会为学生带来难以匹敌的成就感。科学利用启发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个性,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启发式教学包括多种教学形式,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兴趣,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启发式教学优势和价值,使其更好地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云.论“情感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9):48.

[2]李海花.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学周刊,2017(6):145-146.

[3]武彦霞.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7):87.

[4]周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7):80-81.

[5]赵富学,陈蔚,仰明桥,等.“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中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5):431-438.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教学措施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