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2021-11-19黄爱群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黄爱群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情,阐述了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意义,以及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希望对今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能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教学方式,而是教学思维的优化和改革。传统数学教学中,虽然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学策略的设计并未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数学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另外,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学生今后步入初中和高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

虽然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带来了生机,但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中,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并不是方针的错误,而是教学策略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高效的作用。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形式。所谓高效,是正真能起到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切教学策略都要基于学生实际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来制定,唯有此,才能体现出课堂的高效。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提升学生数学意识,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情境的创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非常普及。同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能创设情境,满足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和对问题探索的欲望。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合生活,不能脱离实际,尽量做到问题合理,难度层层递进,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做了如下情境导入:“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然而三角形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三角形的类型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等边、等腰和直角三角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思考了起来,并回答了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于各类三角形的物体。紧接着,我告诉各类三角形的边长和高度,然后让学生计算面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合作学习,激发学习意识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已极为普遍。和低年级学生所有不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接受过较为系统化的数学课程学习,因此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在面对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一般都会有一套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便是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并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意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时,其实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之前,学生对部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有初步的掌握,然而不同类型多边形面积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学习彼此的优点,我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学习他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另类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待学生讨论出答案以后,教师便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观察自己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否和教师一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对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和思维创造力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建立正确评价机制,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有效的评价不仅能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能增进学生学习信心。每一位小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種种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基于此,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将梯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混淆,因此在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频频出错。针对此类问题,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比如:“同学们,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由四条边组成,哪位同学能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区别呢?”通过提问并回答,同学们知道梯形中的一条边为斜边,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图形的判断能力。待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我针对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鼓励”的评价方式,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习,则评价的标准更高。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激发理解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增进理解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意识到高校课堂构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重大影响,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将新的思维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迎来新的结果,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发展推波助力。

参考文献

[1]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86.

[2]张晓慧.新课标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探究[J].学周刊,2015,21:143.

[3]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