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逐层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1-11-19章柳
章柳
“思维品質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材料有丰富的教育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上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逐层设问的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模块3 Unit 2 Moth- 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为例,来谈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评判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规则和规律是思维逻辑性的典型表现。文本有自身的逻辑,借助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笔者通过一系列围绕主题的问题,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建构了文本框架。
1.激活话题,引人思考
Step 1:Free talk.
(1)What important choices have you ever made in your life?
(2)Can you list some other life choices you are go- ing to face?
(3)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better choice with- out regret?
在开展文本阅读之前,教师通常要设计一些问题,把学生引入话题,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自身的经历为目标语篇的阅读作铺垫,同时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感,也使目标语篇的呈现更加自然简洁。
通过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出选择呢?由此引出文章的主角——林巧稚,在人生过程中多次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她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Step 2:Focus on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pre- dict.
(1)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about?
(2)Who is the mother?(Lin qiaozhi.)
(3)Is she the biological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 bies?(Of course not!)
(4)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Let’s have a guess.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标题展开深层次对话,我们就可以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明确阅读方向,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欲望。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标题的解读与预测,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概括和预测文章大意。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断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通过对标题中“mother”一词,我们可以推断文章将介绍林巧稚为儿童事业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最后的问题,由学生自由猜测,设置悬念,待到阅读完后再来回答,既设置了悬念,又使得课堂教学设计前后呼应。结合文本信息,学生充分分析和了解了作者给出这个标题的潜在意图。
2.细读文本,凸显主线
Step 3:Read for structure.
(1)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In order of time)
(2)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text?(Biography)
Step 4:Read for details.
(1)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 main events about Lin Qiaozhi.
(2)Read para.2——5 and find out the dilemmas and choices of Lin Qiaozhi.
文本的主线又称“文脉”或“意脉”,是连接语篇全部材料的纽带,是决定语篇内部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依据,也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轨迹。根据文本主线梳理关键人物的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挖掘文化内涵,建构对人物的整体认知。
在该文本的正文部分,作者叙述了林巧稚的一生,跨度较大,其中包含了她四次重要的人生抉择,信息量比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出相关重要事件,笔者设计了该环节,首先根据文章的时间顺序让学生对文本的体裁和整体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为进一步阅读做铺垫;再者,通过给出“choice”一词,让学生的阅读有了方向,再从文中细读查找信息,并进行梳理归纳。再进行追问 What was her mainlife principle(道德原则)? 此时,学生不难发现,林巧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着同一个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理想而做的选择(Dr Lin’s main life principleis to always put others first.)。由此,学生对林巧稚的生活学习经历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为下文进一步挖掘人物个性与个人品质奠定了基础。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梳理复杂信息,客观分析信息之间的关联和推断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与角色对话,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有自己的态度、思想和情感。英语阅读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应深入文本情境和人物内心。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学生的体验,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与角色对话,寻找相通相融之处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
1.深挖文本——分析与建构
Step 5:Read and conclude.
(1)What kind of person Lin Qiaozhi is? Find supportive sentences.
(Qualities: determined, strong- willed, persistent,cared little about fame and fortune, patriotic, empathetic, responsible, caring, generous, ...)
(2)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 Qiaozhiand the thousands of babies?
(Lin Qiaozhi not only helped deliver the babies,but she dedicated her whole life to the mothers andchildren!)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字面阅读”,只关注字词句,理解文字的表层意义,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忽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内涵,这对于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阶段,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林巧稚生活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女性地位普遍比较低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要坚持走医学道路是突破传统观念的,林巧稚大胆地摆脱了封建道德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并关注女性疾病,丰富女性在育儿方面的知识。这些做法在无形中影响了当时女性对于自身地位的认识。这样做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人物放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形成对人物形象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且通过作者所用的描述语言和文本中对于角色自身的话语引用,带领学生走近林巧稚这个人物角色,入情入境,引导学生站在角色本身的视角体验处于当时情形下,面对影响一生的多次两难选择,林巧稚是如何放弃自我,实现他我的,从而评价林巧稚的优秀品格。在分析与解读问题1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了提取、重组和应用,将品质与依据一一对应。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总结林巧稚的个性品质,这是培养学生评判思维的重要手段。问题2的设计呼应了阅读前设置的问题,同学们对该问题已经做了一些猜测,在充分阅读文本之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不仅首尾呼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比前后的回答,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并且更深度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2.内化思想——反思和改变
Step 6:Think and talk.
(1)Do you think Lin Qiaozhi would regret mak- ing so much sacrifice to help others?
(2)What do you learn from Lin Qiaozhi?
内化、反思和改变是评判性阅读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读者会通过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看法,并能在与角色的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借鉴别人的思想、观点,内省自身的思想,进行反思和改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会通过与角色不断地“对话、沟通和交流”重新建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与美德。高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评判标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教师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林巧稚为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作者通过对林巧稚一生的介绍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个伟大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美德,更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出人生中所面临的各种选择。林巧稚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她的初心就是以他人为先,所以她不会后悔做出的种种牺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与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在学生陈述观点的时候,是对自我的反思,是理想的确立过程。笔者通过问题2,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从林巧稚身上学到了什么,并使用语言来使思维外化和强化。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之后在思维和价值层面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设计问题,点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思维的创新需要讓学生找到发散的点,按照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向,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和观点,对于同一个事物产生出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一堂好的阅读课,不仅应该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更应该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身原有的经验和信息,展开思维活动,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寻找不同的解读方法,从而拥有大量的新思想。
1.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Step 7:Share and learn.
(1) Have you found your principle to carry through? If yes, what is it? Give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at you make your choice according to your principle. If no, think of the choices you have made before, and will you make the same choice after learning the text?
(2)Who/What are you going to fight for?
在上一步的经历分享中,笔者已经为下一步做好了充足的铺垫,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在这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择经历是否有明确的理念引领。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情境,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会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迁移到自己身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分享自己的经历。以下为两位学生的语言输出:
(1) Yes, I have found my principle to carry through, and I have made choices according to my principle. I have always been eager to be a doctor, and I have decided to work hard, especially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so that I can carry on the work of Lin Qiaozhi.
(2)No,Ihaven’tfoundmyprincipletocarrythrough. I always felt myself in a dilemma and facing choices, I didn’t know which to choose. Besides, I al- ways felt unsure and regretful after I made choices. After learning the text, I know clearly how I should make my choice and I am sure I will not regret again if I follow my heart and principles.
该问题围绕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而且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融合,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转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听取他人的观点,产生思维的碰撞,从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相互学习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此来获得更多创造性的想法。
2.拓展练习,延伸训练
Step 8:Homework.
Chooseadilemmayouhavefacedbeforeand writeashortpassagetomakeyourownchoiceand give your reasons.
在后续延伸练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本文所学做一个思维延伸的练习,将思维的训练从课上延续到课后,继续培养学生在分析、综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练习环节,学生更深入地结合个人的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拓展,做到了学思结合并锻炼了高阶思维。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来做选择,有些学生分享了自己选择高中学校的经历;有些学生分享了与同学相处面临困难的时候自己做出的选择;也有些学生分享了生活中一些小事的选择,等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学生会有极强的欲望去表达并迫切想要得到解决的方法,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笔者通过逐层设问题,适度追问,引导学生与文本、角色和自我对话,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对文本內容的解读和建构。教师作为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要深入研读文本,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挖掘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语言文字、话题内容和态度观点,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目的来设计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