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笃行 向着美好的教育行走
2021-11-19刘颖俐
刘颖俐
信息技术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对于一个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行动前的思考
如何让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加速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让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2.0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生本化课堂建构模式中找到契合点,依托“六环节”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与生本化融合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专业化提升中找到生长点,立足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成长平台,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应用驱动实践反思中找到突破点,围绕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目标,不断蓄力课堂实践,在课堂实践的反思中前行。
行动中的策略
我校围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核心要素,制定了以学校、校长、教师层面任务驱动为主要原则,以1+1+X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整校推进、全员提升为主要目标的行动策略。
策略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解读文件,寻求理论依据。为了让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落实落细,我校举行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推进会议,共同解读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及重要意义,共同的认知形成共同的信念,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是基于新视角、新策略的研究,是在原有基础上,让课堂更有灵动性、生命力,让学习真正、真实地发生。
组建团队,寻求长效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推进计划,组建由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成立了由信息主任为组长、信息技術专任教师为组员的技术指导团队和由校级骨干教师组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三支网格状团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目标、有方案、有策略,带动全体教师培训学习、操作演练,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整校推进提供人力支持。
学习先进,寻求理念创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依托国培7101项目,对话前沿教育理念。依托我校开展的阅读活动,精心选择共读书籍,为教师开展2.0行动提供理念遵循和前进动力。走进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必将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未来势必会提前到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立足未来进行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走进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作为教师要拥有成长型思维,坚定理想信念,相信每一个人自身的潜能无限,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长,挑战自己,在信息技术2.0行动中,赢得共同的成长。学习先进教育经验。研究优秀学校的成功案例,重点解读优秀名校的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为全校教师做培训和引领,使我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有了先进理念的支撑和切实可行的行动遵循。
策略二:团队研修是重点
选能力点,聚焦项目推进。精准研判,围绕问题解决的思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让教师体会到进步和突破。选择基本性能力点。根据我校软硬件环境特点及教师年龄大、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实际,我们采用1+1+X的微能力点选择方式,即选取一个与智慧黑板相关的微能力点,选取一个与学科微课相关的微能力点,再选取一个能带动自己提升的微能力点,我们选择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确定为整校推进的达标能力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个性选择,为教师提供多维的成长空间。选择突破性能力点。立足基本能力点,选择有突破性的能力点,从力所能及到全力以赴就是一种突破性的成长,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走向终身成长。
组坊前行,探索研修模式。组坊有目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微能力点前期研判,根据年龄、学科和实际能力,组成11个工作坊,全校教师组坊前行,积蓄成长的动能。组坊有力量。共同的目标引发共同的行动,用组坊凝聚的力量给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2.0行动中增强信心、提供支持,照亮教师专业成长前行的路,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研修模式,积极贡献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组坊有方向。心中有方向,脚下就有力量。定期组织教师组坊交流,在经验分享、思维碰撞中不断汲取教育的智慧,凝聚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更磅礴的力量,为课堂生本化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提供方案。
专家引领,明晰前行方向。善用专家的力量,共同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特色规划。贴地而行,善用本土专家。县教育局、进修学校包校领导多次深入我校,全面了解我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工作开展情况,对推进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跟进。不同学科教研员多次深入课堂听课,为我校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和诊断,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同时,我校借助县内教研的有利时机,搭建与教研员直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点拨指导,让作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同样受益匪浅,也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以赛促练,提升应用水平。积淀是为了更好地绽放,鼓励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信心遇见最好的自己。赛前激发意愿度。依托县域第九届课堂教学大赛,我校首次采取自愿报名、团队打造的形式参赛,鼓励教师,只要敢于报名,愿意尝试,终将化茧成蝶。5位教师选取微能力点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经过精心的准备,反复的研磨,5位教师精彩绽放,取得可喜的成绩。教师通过比赛树立了专业成长的自信心,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结束后,参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过程中收获和感悟在全校分享,鼓舞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信心,带动了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策略三:勇于实践是关键
教学赋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好的学习是学以致用,突破创新。为检验组坊前行的效果,我校组织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教学拉练活动。导师PK学员。立足11个工作坊种子教师的示范引领,各位教师针对自己选择的微能力点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与导师同课异构、同场竞技,一师一课,一案一标。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全校82位教师共计出课95节,做到小学阶段所有学科全覆盖。自主任务学习单PK导学案。结合自己选取的微能力点,各位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主学习任务单”,精心设计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或活动,让学生在任务环境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我校“六环节”教学模式紧密相融,让学习真正、真实地发生。通过全面拉练活动,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达到了整校推进、全员练兵、全员提升的目的。
开设双师课堂。基于问题的解决,鼓励教师拥有成长型心态,敢于积极尝试,探索可行的方案。为切实解决我校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写字专任教师的问题,我校首次尝试开设写字双师课堂。教师运用希沃白板中的写字功能进行授课,三、四、五学年所有班级在线同步听课,本班语文教师线下同步指导,基于校情的实践探索,让我校的写字教学步入了信息化的快车道。基于“双师”的实践支点,组织教师深入研讨,探寻成功路径,并向其他学科进行辐射。
携手科研同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分享行动的反思与收获,鼓励教师把课例研究作为当下教育教学的行走路径。做到教科研与信息技术携手,共同助力课堂教学。教学团队围绕信息技术应用2.0,每周都设立一个小而精的研究主题,组内共同研修、共同成长。立题、解题、破题、内化的过程,让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2020年12月3日,学校举行了《在研究中,向着教育更深处行走》新建小学首届科研论坛,让大家在思维碰撞、智慧的分享中,让教研、科研不断走实、走深。
研修赋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研修就是做到有引领、有方向、有实践。研修有规划性。结合教师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中的行动困惑与瓶颈,进行问题梳理及分类,依据问题的类别,选择有破解能力的教师做行动示范。研修有明确性。我校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时间,依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有针对性、有主题地进行分组“项目式”校本研修活动。研修有实践性。从信息技术应用2.0的实用小技巧到如何善用希沃软件与教学方式深度融合,从信息技术应用2.0视野下的PPT美化到智慧黑板的智慧应用等实操问题,教师将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2.0中的行动收获进行分享,用小分享作为支点撬动教师投身信息技术应用2.0的实际行动,做到学以致用,蓄势待发。
策略四:且行且思是路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系统的工程,而非简单的培训就能促进其深入开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进行认知的定位;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力、教学策略,而非单纯的信息技术的提升就能促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进行智慧的提升;是完善与融合,而非另起一行、另搭炉灶,单纯的为信息技术而技术,而是在教育本质不变的关键处站在新视角、新策略的研究,需要我们与时偕行地进行策略的调整;是长期、持久的工程,而非一蹴而就,一跃而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行动的坚守。
行动后的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首来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促使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有新提升,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向好发展,促进学习习惯更好的养成;教师教科研能力有了提升,科研、教研与教育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了新发展,组坊组队式成长,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聚焦课堂,创新策略,解决难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体系,让信息技术引领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革新、重构、再造,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上下功夫、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科研发展上下功夫、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互联网时代,更要彰显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品质。让我们迎着信息化的浪潮,站在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方位,让信息技术筑梦未来课堂,为全体师生创造幸福的未来,共同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教育!
■ 编輯/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