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阅读的“三层空间”

2021-11-19程翔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层读物中华文化

读书有“三层空间”:“外层书”“中间层书”和“核心层书”。普通的读者一般会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读书,越向内,难度越高,到达的人也越少。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种阅读顺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发展的速度,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停滞不前。

古人读书不是这样的,而是一开始就进入“核心层”——往往从“四书五经”入手,少年时期就把基本的经典读完了。现在的语文教师,能够通读“四书五经”的很少,能够反复读这些书的更是少得可怜。我在某地做报告,问是否有读过《诗经》全书的老师,几乎没有;问是否有读过《说文解字》的老师,更是无人应答。我意识到,教师读书内容不当,是个大问题。教师不是不读书,有的教师读了很多书,但是他们读的书大多属于“外层书”,没有进入“核心层”。

有人会问,什么是“外层书”?这里的“外”与“核”是针对中华文化原典而言的。教科书是“外层书”,配套教师用书也是“外层书”,流行读物、心灵鸡汤之类的书更是“外层书”。再比如《中国文学史》,这只能算是专业起步之书,是大学里的基础读物;工作之后就应去读原典,对待教科书也要秉持审视与整合的态度。

什么是“中间层书”?“某某选集”就属于“中间层书”。比如《唐诗选》《宋词选》《鲁迅选集》《外国短篇小说选》之类,接近核心,但离核心还有较大差距。教师读这些书是必要的,是专业发展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但要知道,读“中间层书”也是受限的。比如钱锺书编选的《宋诗选注》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它也只是打开了宋诗的一扇窗而已。

我所说的“核心层书”,主要指的是中华文化原典,是完整的原著。“四书五经”“十三经”以及《楚辞》《说文解字》《乐府诗集》等都属于“核心层书”。一个语文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要系统地阅读这些书,用10年至20年的时间,把这些书读一遍,或者选择一部分反复读。像《论语》《孟子》《楚辞》《说文解字》这类书,不要只读一遍,要反复读,达到熟悉的程度,并有一定的研究。有了这些“核心层书”奠基,教师就不会漂浮;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再来教语文就不一樣了。例如,读过程朱理学的教师和没读过程朱理学的教师教鲁迅的《祝福》,会大不一样。

当然,还要读一部分外国书籍,从古希腊、古印度,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伽达默尔,无论文学类,还是政治、宗教、哲学、历史类,都要读一部分原典。

读书伴随教师一生,教师精神生活的第一需求就是读书。读“核心层书”最大的好处是能品尝原汁原味,不受别人观点的影响。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读书,用自己的头脑去审视,努力阅读“核心层书”。

(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猜你喜欢

外层读物中华文化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一种购物袋
专题Ⅱ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数学阅读指南
我叫小“娜”(钠)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
别忘了,人家也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