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

2021-11-19蔡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8期
关键词:小学课程综合能力劳动教育

蔡莹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综合能力”的教育观念成为小学生教育的目的和方向。而劳动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板块,更是成为小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论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上,主要从自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协调能力的提升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詞】劳动教育;综合能力;小学课程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坚韧等良好品质,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知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尝试沟通和社交,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

一是劳动教育环境不到位。在实际劳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较多进行劳动知识的灌输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没有完全发挥好教育教学环境的作用,这是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漏洞和缺失;二是教师引导性不强。教师片面追求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至于没有安排相应时间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

二、劳动实践活动开展背景

在户外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在沙池中玩,用水浸湿沙子来塑造出各种形状,既锻炼了想象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学生往往会拿教师准备的小桶将水管中的自来水运到沙池中以供使用,但因为水源处较远,且需要来回不停地接水,有的学生并没有多少时间尽兴地玩沙子。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巧妙运水”这一劳动实践活动将问题解决掉,同时就这一活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

三、劳动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途径

第一,增加劳动活动的实操性环节,提升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在劳动教育这一领域范围中,学生应当成为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活动的参与也是在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成为劳动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经历者,靠自己来进行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消化吸收,从而进一步内化为劳动技能和自主动手能力。如在教师引导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引水入沙建城堡”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引水管道的“改造”以方便水流直接从水源处进入沙坑,使得学生不必要一次一次去重复搬运。教师亲自引导学生选取管道材料,如塑料、竹筒等,材料问题解决后,便是管道路径如何设计。设计管道的路径关乎着最后“工程”的成败,如何做到省料、省时、省力,又能够解决掉引水的问题,都需要在设计路径时进行充分的考虑。于是,有学生当起了“工程师”,拿出笔和纸,开始一起商量着管道设计,有的学生开始处理管道材料,如竹筒或塑料等管道材料需要固定长度和修剪,同时需要检查密封性等。在想要“建成城堡”这一劳动目的的指引下,学生纷纷动脑动手,推动水流快速入沙坑的实践进度。而在这一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等到显著提升。

第二,增加劳动活动的探究性环节,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教育理论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培养综合能力”的教育观念成为小学生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在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相关知识传输,进行机械性记忆。这就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下降。实践证明,教师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环节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点。例如,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学生期待已久的“引水入沙建城堡”的成果初具规模。但是当大家兴奋地准备打水的时候,突然又发现了问题。两边尝试好几次运水之后,管道的水仍然没有到达沙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突然有人发现水在竹管连接处就漏完了。这时大家都奇怪为什么水没有顺利流入沙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反思自己动手建管道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探究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现有成果的观察,以及对自身操作的反思,学生发现有的管道中间没有连接紧密,往前追溯,便是管道材料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使得任意两个小节没办法完全契合,想要引水入沙坑,就必须将两小节管道紧密契合。等到所有管道小节都连接起来之后,水从入水口进去,终于缓缓流入了沙池中。在这一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获得“解决问题需要观察和反思”这一认知的同时,也掌握劳动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方法,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解决流程的理性认识,最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逻辑思维,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索意识,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增加劳动活动的合作性环节,增强学生交流协调能力。当学生发现水管漏水时,并未单枪匹马地解决问题,而是马上开始拿工具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地点的管道小节接口,而分工合作最终解决了漏水问题,这是积极合作的表现。总的来说,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不同程度上的积极影响和培育,这对于学生劳动教育来说,是值得提倡的。此外,积极开展合作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行为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与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语言技能,为实现自身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渐领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能力,带领学生学会协商、平均分工等必要的合作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增加劳动活动的总结点评环节,增强学生责任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分工完成劳动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对学生进行活动后总结点评,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在劳动时表现出来的优缺点,从而实现更大的自我发展。可以说,学生才是其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在读书阶段甚至将来走向社会后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各种各样问题、困难和矛盾出现,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经常点评、总结、讨论,积极培养学生对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个性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近年,教育行业已逐渐进入“洗牌时代”,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以及发展理念改变使得整个行业发展进一步成熟,素质教育理论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教育的情势开始突破传统寻求新生。“传统教育”不再“一家独大”,尤其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渐渐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7-73.

[2]周召婷.小学生校园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1(22):32-34.

[3]张应科.小学生劳动教育素质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28):211.

[4]张方平.小学生劳动教育要做到五个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21(19):101-104.

[5]王琰.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J].家长,2021(19):179-180.

猜你喜欢

小学课程综合能力劳动教育
初探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研究结果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