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诊疗技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19吕先念钱玉春
刘 锐 吕先念 段 乐 海 童 钱玉春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内一科,新疆昌吉 831800;2.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山西大同 037006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工作中极为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各类原因导致肺部出现病原体感染,诱发多种相应的临床症状。罹患肺部感染的患者大多同时合并有基础疾病或身体状态不佳,若对于肺部感染的处理措施不及时或欠妥,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和意识障碍等,甚至有死亡风险。早期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被定义为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呼吸道标本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对于诊断以及药物选择方面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以往一般以组织活检作为金标准,但是该方法的创伤程度较大,临床工作中应用具有一定的障碍[1]。近年来,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诊疗技术的应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良好的解决。该方法的操作针对性较强,灌洗操作可以提升局部刺激,促进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将黏稠的痰液直接吸出呼吸道,降低局部的炎性反应刺激程度,另外可以直接在可视操作下完成痰液标本采集等,这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4]。本研究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诊疗技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内一科2016年4月至2020年11月诊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97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及治疗组(n=97)。对照组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4.78±11.27)岁,平均病程(3.81±1.26)d,原发疾病分布中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26例、病毒性肺炎1例、不能具体分类的肺炎45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4例、重症肺炎2例、肺脓肿2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41例,平均年龄(54.23±10.76)岁,平均病程(3.52±1.37)d,原发疾病分布中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14例、病毒性肺炎2例、真菌性肺炎1例、不能具体分类的肺炎54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15例、重症肺炎6例、肺脓肿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以肺部感染收入科室接受治疗,住院治疗时间大于10 d,患者未出现死亡,经治疗后出院;②年龄大于13岁且低于78岁;③依据医院所提供的药物以及非药物方案完成治疗,具有所使用方法的良好适应证,且入院后患者和(或)家属签署关于治疗方法的知情同意书;③全程完成治疗,依从性良好,病历系统中所保存数据完整,满足此次分析需要。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对治疗效果形成干扰;②罹患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身体状态较差,预期寿命不足3个月;③因精神问题或认知障碍等或具有吸毒、药物依赖情况。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抗感染、祛痰、雾化、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使用奥林巴斯BF-H290电子支气管镜,进镜至患者病变侧肺组织之内,由医师操作在镜下抽吸气道分泌物,留取气道黏膜刷检,同时分次注入37℃氯化钠注射液20~30 ml,进行灌洗,每次治疗进行1~3次灌洗,全程操作时间控制在15 min内,灌洗完成后将支气管镜退出。必要时隔日再进行第2次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治疗时间均从入院至出院(全部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均大于10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0 d的肺功能指标。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FEV1)、FEV1/FVC。FVC正常值:2.5~4.0 L。FEV1正常值:2.2~3.3 L。FEV1/FVC正常值:>80%。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0 d)。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治愈:咳嗽咳痰及咯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啰音完全消失,胸部X线结果显示炎性阴影基本吸收或者仅余少数条索阴影。显效:咳嗽以及咳痰量明显下降,咯血消失,肺部啰音明显降低,胸部X线显示炎性阴影明显吸收。进步:咳嗽咳痰出现好转,痰液中尚存在血丝,肺部啰音降低,胸部X线显示炎性阴影吸收不是非常明显。除以上均为无效[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消化道异常、头晕头痛、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0 d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入院时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的FVC、FEV1、FEV1/FVC均增高(P<0.05);治疗组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0 d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0 d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FVC(L) FEV1(L) FEV1/FVC(%)入院时 治疗后10 d 入院时 治疗后10 d 入院时 治疗后10 d对照组 100 2.24±0.25 2.98±0.33 1.48±0.18 2.38±0.33 66.07±7.93 79.87±8.79治疗组 97 2.18±0.31 3.15±0.44 1.47±0.19 2.69±0.38 67.43±9.44 85.42±11.96 t值 1.498 3.074 0.379 6.119 1.096 3.719 P值 0.136 0.002 0.705 <0.001 0.274 <0.001 t对照组组内比较值 17.874 23.943 11.657 P对照组组内比较值 <0.001 <0.001 <0.001 t治疗组组内比较值 17.749 28.282 11.629 P治疗组组内比较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10 d的治疗,治疗组中治愈30例、显效43例、进步22例,对照组中治愈24例、显效39例、进步28例。治疗组在治疗后10 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d)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d)
组别 n 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 100 8.72±2.04 10.35±2.11 7.68±1.56治疗组 97 6.91±1.82 8.68±1.89 5.01±1.37 t值 6.546 5.845 12.749 P值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一般较重,并以中老年人群高发,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导致自主排痰能力下降,呼吸道内容易存留较多的痰液,这不仅使呼吸道阻塞,也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剧烈程度上升,导致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6-8]。病变非常不利于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可导致血流呼吸比例失调,病情严重的患者呼吸衰竭并危及生命安全[9-10]。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大多为致病能力较强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规的吸痰操作对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除能力有限,而抗生素的效果近年来也因为耐药性的问题而出现明显的下降,以上均导致在常规治疗措施下,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救治效果无法令人满意[11-12]。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持续进步,支气管镜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在器材更新的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也随之增高,这就使电子支气管镜进入肺部完成灌洗操作成为现实[13]。该灌洗操作能够极为有效的促进呼吸道内的痰液引流并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吸收,在确保患者换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达到了治疗目的[14]。研究认为,支气管镜下的灌洗操作能够在医师肉眼直视下完成吸痰操作,避开了传统的吸痰操作下的弊端,让支气管镜可以顺利进入到各亚段支气管完成分泌物的清理以及痰液的抽取,吸痰操作也更加彻底,对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换气功能影响更为轻微[15]。生理盐水灌洗可以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再次稀释,降低了呼吸道单位面积内的毒素水平,抑制局部分泌量,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缺氧缺血的水平,促进病灶吸收。另外该操作可以直接收集痰液标本后进行细菌学培养,这对临床工作中选择敏感度高抗生素提供了数据支持[16]。
结果显示经过10 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总体上均发生明显的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4-5,14]。研究中所选择指标均是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认可的一些常规指标,指标改善可能是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操作,可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整体疗效。在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的分级比较中,依然是治疗组占优势,该结果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呼应,进一步证明治疗组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在良好监控下及时处理,没有对整体的治疗过程形成决定性的干扰。电子支气管镜的操作对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本研究操作人员均接受过规范培训,操作技术熟练,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镜下诊治已做了一部分前期工作,积累了经验,另外在实施该种治疗方法之前,医院科室内也做了各种紧急情况下的预案,如对镜下大出血、气道痉挛、严重低氧血症的处理等,这种充分的准备也将操作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
受限于医学伦理学以及医院客观条件,本研究没有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而是使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这在数据的论证强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且所捕捉的病例数量有限,也缺乏对患者远期转归的随访记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机会对遗憾进行弥补。
综上所述,对住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总体治疗效果,在保证正规操作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