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地方戏曲 助力乡村振兴
——以分宜采茶戏为例

2021-11-19聂丽清

影剧新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采茶戏乡贤戏曲

聂丽清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做出的部署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的大背景下,探讨传统戏曲助力乡村振兴与分宜采茶戏的传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分宜采茶戏简述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剧种繁多。采茶戏是极具地方特色、极富乡土生活气息的小戏剧种。江西是采茶戏活跃的重镇,尤其是赣中区域,采茶、花鼓百花齐放,众彩纷呈。分宜采茶戏是其中的一朵小花,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新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分宜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

分宜县西邻宜春,东接新余,宋代以来属袁州府(路)。新中国成立后,分宜依次属袁州、南昌和宜春专区,至1983年才划归新余市管辖。因此,分宜采茶戏的多元性呈现就不难理解了。

分宜采茶戏起源于民间灯彩,先后吸收江浙民歌小调、高安采茶戏、袁河采茶戏和赣中花鼓戏以及汉剧、京剧等大剧种元素,融入本土民俗逐步发展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据考察,分宜最早的戏曲组织是如今双林镇张家坊村的“荣华堂”以及双林镇浆源班和洞村乡霞贡班,常年演出于宜丰、宜春、上高、新余等地,颇有名气。

(二)分宜采茶戏的艺术特点

分宜采茶戏常演的传统剧目有《苏州扶船》《四季相思》《小采桑》《补背褡》等,大戏《蔡鸣凤辞店》《粉妆楼》《绣鞋记》等。音乐上,伴奏以正反定弦的两件乐器组成,唱腔是从民间小调发展而成,又吸纳了民间秧歌、花鼓戏与采茶小调,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诙谐风趣,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所以分宜采茶戏有着分宜浓厚且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表演手法上,分宜采茶戏吸纳了京剧的云手、云步、起霸、走鞭等多种程式。而采茶戏传统的表演手法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如表演小丑的矮子步,其演员的动作幽默有趣,表演方式千姿百态。分宜采茶戏的角色行当通过各式各样的肢体言语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转变和情绪表达,使得广大观众在视觉、听觉上都得到享受。受其他剧种影响,采茶剧团人员大大丰富,从以前的三人增加到如今的七八个人,行当更加齐全,乐队更加丰富。

二、传承分宜采茶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也就是文化振兴。而文化振兴其根就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地方传统文化中,戏曲作为文化的载体无疑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戏曲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精神的继承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分宜采茶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可以促进乡村文明持续向好。

自古以来,乡村发展的主体都在于劳动人民,其文化创造亦是如此。分宜采茶戏的诞生是特定时期地方大众精神文脉的凝聚。分宜采茶戏采用分宜地区方言作为戏剧语言,以分宜地域审美特色作为戏曲艺术审美的重要标准,衍生了具备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戏剧形态。

传统剧目教人热爱劳动、和睦邻里、孝敬长辈,不自觉间提升了个人素养,践行了文化自觉,赋予了乡土社会以秩序性,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平安、和谐,为现实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乡村文明的建设所需要的精神资源。分宜采茶戏形式活泼,载歌载舞,乡亲们可以通过传习活跃身心,增强健康进而促进乡村文明的健康发展。

(二)分宜采茶戏作为一种“乡愁”,可以为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提供文化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建设不仅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分宜采茶戏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百年不断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了语言质朴通俗、唱腔淳婉清越、表演风格亦庄亦谐等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特征,广受当地老百姓好评。分宜采茶戏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多方面反映了地方上农民和小市民的真实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这些积极向上的戏曲故事,分宜采茶戏提供了乡村记忆与乡愁乡情,对于远在异乡的分宜人特别有吸引力。这些远在异乡的分宜人通过观看分宜采茶戏,听着熟悉的乡音,哼着熟悉的旋律,回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这种乡情乡愁是一种召唤和号召,更是心灵的向往与归宿。

(三)分宜采茶戏作为一种文化业态,可以助推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应该说,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好、发展好地方优势资源来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在这一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宜采茶戏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特色旅游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作为传统戏曲之一的分宜采茶戏,同样可以借助文旅大发展开始自身的建设,诸如建设采茶戏特色旅游观光小镇等。在大力推动分宜采茶戏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带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把分宜采茶戏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为广大的游客带来文化大餐的同时还能拉动地方的经济建设。本地老百姓愿意留在家乡就业、创业,通过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养生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开展地方本土文化产业品牌的孵化,并注入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气息与活力,从而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业态,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分宜采茶戏传承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下,分宜采茶戏的处境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会唱采茶戏的艺人越来越少,喜欢看采茶戏的青少年更是凤毛麟角,分宜采茶戏面临消失的境地。在挖掘保护上,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无专门档案,当前仅有的少量资料散存于民间,没有专门机构进行搜集整理。因此,采茶戏资料的搜集和挖掘工作亟待开展,保护和抢救分宜采茶戏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对分宜采茶戏的发展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引领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能够引领乡村正气、传播正能量的人。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多关注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乡贤文化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与传承,需要地方上的人来带动。而这个带动者就是乡贤。中国乡土社会中,地方乡贤不仅是土生土长的地方人士,更是最了解当地、最接地气的突出人物。把这些乡贤好好培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地方文化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尤其是采茶戏的传习与继承,将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乡贤人士不仅包括当地德高望重的社会名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包括那些热衷于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人群。

(二)加强分宜采茶戏民俗意义上的文化保护。

通过一些民俗活动、庆典仪式或者大型的庙会等,推动采茶戏的参与度,制造全民“爱非遗、护非遗”的文化氛围。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往往表现在节庆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通过活动使得人们从有分宜采茶戏参与的民俗环节中获得生活感悟,增强文化自觉,从戏剧欣赏中获得精神满足。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在资金上的投入和文化上的传播。

(三)活态传承,让分宜采茶戏活起来。

分宜采茶戏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只是静态保护,必须做到活态传承,只有让采茶戏活起来,才能扩大其自身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观众。当前分宜采茶戏主要市场在农村,在继续培育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演出设施设备、保证演出质量的同时,还需逐步打开城镇市场,比如在城镇小剧场、公园及一些休闲场所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无偿教授分宜采茶戏,所有活动对老百姓敞开大门,免费看戏,从而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参与到分宜采茶戏的传承保护发展中。

猜你喜欢

采茶戏乡贤戏曲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戏曲从哪里来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广西戏曲》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