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

2021-11-19杜仁硕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物理性能氏硬度金属材料

顾 强,杜仁硕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2260)

金属材料广泛用于多个行业,物理性能地检测是物理材料流入市场前的必需检测指标。但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技术多样,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操作等,易使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出现偏差,降低检测精度。因此,关于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

1.1 现场检测技术

1.1.1 硬度检测

在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中,硬度的现场检测技术相对多样,包括里氏硬度、肖氏硬度等,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不同,适用不同的金属材料,遵循的标准不同,需检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物理性能检测符合金属材料应用管理要求,发挥物理性能检测作用。细化来说,硬度检测常用技术如下。

第一,里氏硬度,将冲头置于与试样表面相距1mm的位置,冲击试样,根据冲头的回弹速率与冲击速率比值,准确获取金属材料的硬度。这种检测技术适用于质量较大的金属材料,检测时应遵循GB/T17394-2014的相关规定。

第二,布氏硬度。通过压痕直径或深度测定金属材料硬度,该检测技术应用于轧辊行业,检测时应遵循GB/T24523-2009的相关规定。

第三,肖氏硬度,将冲头置于与试样表面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冲击试样,根据冲头回弹高度和固定落下高度的比值,准确获取金属材料的硬度,检测时应遵循GB/T24523-2001的相关规定。

第四,维氏硬度,选择符合要求的金刚石正棱锥体压头,通过一定载荷将其压入金属材料试样表面,测量计算压痕表面积,进而计算压痕表面积的平均压力,获取金属材料的维氏硬度[1]。

1.1.2 金相检验

金相检验可以获取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用于金属材料的质量分析、内部组织观察,明确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金属材料的应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灰口铸铁件应用管理为例,运维人员在维修检查时,发现材料表面出现裂纹,而在此使用探伤技术检查时,未发现裂纹,为解决该问题,准确检测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人员实施金相检测,发现灰口铸铁件内部存在片状沟槽,由内部片状石墨产生,并未发现裂纹。

1.1.3 残余应力检测

在金属材料现场检测中,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相对多样,技术适用范围和优势不同。目前常用的残余应力检测技术有以下几项。

第一,有损检测法。

(1)小孔法,通过钻孔破坏金属材料的应力平衡,使金属材料局部释放应力,测定释放应变,同时,按照柯西公式计算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该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均可测定。对于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选择喷砂打孔方式破坏应力平衡。但小孔法属于半无损检测技术,不适用于不容许设置小孔的金属材料或构件,如果必须使用小孔法检测,检测人员可与客户沟通,协商是否在检测完成后,使用同类型金属材料的焊条点焊填充小孔,弥补损失。

(2)环芯法,在金属材料表面制作环形槽,破坏引力平衡,使金属材料释放应变,再按照柯西公式计算金属材料残余应力,该方法的原理与小孔法类似,但与小孔法相比,环芯法对金属材料的破坏更大[2]。

第二,无损检测法。针对小孔法及环芯法的局限性,检测人员选择无损检测技术,在保护金属材料的同时,完成残余应力的检测,检测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法与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法。在X射线衍射法中,利用衍射角测定金属材料内部晶面间距,根据布拉格方程计算残余应力,其不仅具有无损优势,同时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组织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在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法中,利用超声探头测定纵波的速度差或时间差,并且,按照金属材料的应力与速度差、应力与时间差的标定曲线,计算残余应力,该方法测定的残余应力为5mm×5mm及以上区域的平均应力,要求金属材料试样大小超过5mm×5mm,且该检测技术可以获取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

1.1.4 成形性能检测

在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中,成形性能通常用于金属板带检测中,成形性能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金属板带的加工效果,进而影响金属板带加工成本。在成形性能检测中,可用检测技术有以下两种:

第一,冲压车间检测。在对金属板材实施冲压处理前,印好网格,冲压处理后,测定网格的主应变与次应变;通过检测设备测定金属板材冲压零件的FLD,分析金属板材的成形效果,明确金属材料的成形性能,为金属板材应用提供参考。

第二,实验室测定。选择平直无变形的金属板材为样本,在金属板材表面印制网格,通过Nakajima方法对金属板材进行处理,直到金属板材破裂,完成实验。

1.2 实验室检测技术

实验室检测技术是指需在实验室通过实验完成的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密度、热膨胀性等。

1.2.1 密度检测

对于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对应的密度检测标准不同。本文以烧结致密烧结金属材料为例,分析其密度检测技术。GB/T3850-2015中明确密度测定原理如下:首先,将金属材料试样置于空气环境中,称量金属材料试样的重量;其次,将金属材料试样置于液体中,测量其重量,计算公式为(空气环境下的试样重量×液体在空气中的密度)/液体环境下的试样重量。在检测技术应用中,检测人员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在测定空气环境中的试样重量时,将试样放置于测量装置的上部吊篓中,要求吊篓的下部全部浸入液体内,并且吊丝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入液体内,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测量试样重量;第二,在测定液体环境中的试样重量时,将试样放置于测量装置的下部吊篓中,仅允许吊丝露出液体表面,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测量试样重量;第三,如试样重量低于10g,取值为0.1mg,如试样重量超过10g,取值为称重值的0.001%;第四,在试样重量称量时,要求液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根据液体在不同温度的密度值,计算金属材料密度[3]。

1.2.2 热膨胀性检测

在GBT4339-2008中,金属材料热膨胀性的检测选择推杆式膨胀仪检测法,测定金属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线性热膨胀是指金属材料随温度变化出现的单位长度变化,检测温度范围为(-180)℃-900℃,通常以20℃为基准起始温度。在热膨胀性的检测过程中,需应用膨胀位移测量系统、温度测量系统、试样载体与推杆。在检测完成后,按照标准规定的公司计算线性热膨胀数值,完成金属材料的性能检测。

2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应用要点

在合理选择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同时,检测人员应注重检测操作的规范性,提高检测精度,保障检测质量。细化来说,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要点如下:

第一,规范金属材料取样。在实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前,检测人员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外观与尺寸符合要求的金属材料,并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取样,做好标记,避免试样混淆,影响检测结果。以钢板材料为例,如产品规范或检测合同对试样无要求,则可在w/4(w为钢板宽度)区域横向切割钢板,取样坯。

第二,合理制备检测试样。在取样完成后,应按照物理性能检测要求制备试样,以保障检测准确性。例如,在密度检测中,要求试样体积超过0.5cm3,如试样体积小于0.5cm3,则可将多个试样组成一个试样组,共同检测,并在检测前做好试样的清洁工作,严禁试样表面存在尘土或油渍;在热膨胀性检测中,要求试样长度为25mm±0.1mm,试样的横向尺寸控制在3-10mm,且不选择带有尖端的试样,避免检测过程中试样出现变形,降低检测精度;在维氏硬度检测中,如试样外形不规则或者检测截面较小,对试样进行镶嵌处理,便于检测。

本研究选择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地区部分城乡结合部2006年、2009年、2011年3年的遥感影像(3期遥感影像购买自中国遥感数据网,都为6月份的数据)作为初始数据,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4 m、2.4 m和2.0 m.为了满足本研究需要,把研究区用地简单分为城市用地和非城市用地,具体详见表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参考参考文献[1]中的分类标准.

第三,遵循规范检测流程。在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中,检测设备与检测实验的操作步骤有明确规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偏差,会使整个检测出现问题,降低检测精度。就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检测流程实施检测技术,以保障检测质量。以金属材料的线性热膨胀检测为例,国标中明确指出检测流程,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该流程开展检测工作,具体如下:

(1)清洗组件。将熔融石英组件置于10%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1min,再通过蒸馏水全面漂洗组件,且在测量完成后,检测人员禁止用手触摸组件,避免高温条件下,熔融石英组件因碱性化合物污染,出现晶化问题,影响检测精度。

(2)准备工作。在室温条件下,测定金属材料试样检测方向的原始长度。在保障金属材料试样表面清洁的基础上,将其置于膨胀仪内,调整位置,保持稳定;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金属材料试样中部,在确保试样顺利运动的同时,尽量靠近试样。检查推杆、试样等检测器件可有效接触;装配膨胀测量系统,并将其置于炉内。于推杆中施加一定荷载(0-1N),使推杆与试样有效接触。记录温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的初始读数。

(3)自动测量。在设定的金属材料测定温度范围内,测定金属材料试样的膨胀值,直到温度达到最高临界值。以速率不超过5℃/min的恒定速度,进行测量程序的加热或冷却处理,如对金属材料热膨胀性检测精度要求较高,则恒定速度设置为3℃/min。在此过程中,连续记录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值变化。

(4)精密测量。通过阶梯式升温或冷却方式,调节测量程序的温度,根据位移传感器显示数值稳定的时间,设置各点的保温时间,要求保温过程中,稳定变化数值低于2℃,试样内的温度梯度低于0.5℃/cm。在此过程中,保温时间视为膨胀测试装置与试样总热周量的函数。在不同恒定温度下,读取记录温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数值。根据上述测量读取的数值,按照国标规定的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准确检测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技术中,现场检测技术包括硬度检测、金相检验、残余应力检测、成形性能检测;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密度检测与热膨胀性检测。为保障检测精度,检测人员规范金属材料的取样,合理制备检测试样,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检测,发挥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技术的作用,推动金属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性能氏硬度金属材料
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GB/T1499.2-2018中维氏硬度试验方法的探讨
P22钢的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的转换关系
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钢结构用钢材硬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国内外金属材料焊缝维氏硬度试验的标准化现状
一种耐磨陶瓷金属材料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国内外婴幼儿及儿童家纺产品安全法规解读(物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