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1-11-18雷金爱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互联网

摘 要:现代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迅速席卷资本市场,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纵观整个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投资渠道,而且成为全新的融资渠道,间接体现了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提高金融效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给出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金融效率提升的策略,确保其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效率

本文索引:雷金爱.<标题>[J].商展经济,2021(21):-08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1.24

商业银行主要为人们提供存款和贷款业务,而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凭借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优势,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竞争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取缔传统的金融产品,而是通过全新的形态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分流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存款业务,使得“中间业务”被削减,贷款业务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效率提升。如此看来,商业银行应当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转变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金融效率。

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金融平台数量激增

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启后,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而实现的资金融通,促进了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形成,不同的投资、融资渠道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1]。在新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能够迅速带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掀起一股股金融热潮,使得金融平台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激增态势,有助于促进行业的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步提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已经突破两万大关,以网络借贷、众筹、融资、支付软件为首的新型平台,总交易额超过了70万亿元。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的增长,昭示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满足了大量企业和人群的资金需求,使得传统的金融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1.2 风险监管日益规范

强有力的风险监管措施,能够确保银行业健康发展,可以规避金融业务拓展带来的鉴别、衡量、检查、控制风险,有效控制经济损失。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报告可以了解到,以网络贷款业务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锐减至1000余家,过去监管不力,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许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涌入市场,开始抢占市场份额,企图在行业饱和之前瓜分“蛋糕”。随着企业数量的激增,风险监管的难度也随之提高,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风险势头,迅速取缔不合规、打擦边球的企业。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由“野蛮生长”阶段迈入了规范化、平稳化发展阶段,在监管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市场环境逐渐清朗起来。

1.3 三方金融机构兴起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业务,其业务量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由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兴起,通过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业务交易金额环比增长了近4倍,通过银行结算的业务量直线下降,三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2]。由于资本的积累过于迅速,甚至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家开始加强对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有效遏制了互联网金融肆意扩张的势头,相关业务交易量也出现回落,通过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金额环比增长率回落至正常水平。

1.4 金融架构深刻变革

在网络金融机构逐渐兴起、发展的当今,互联网金融架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受到了全球的瞩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管制常态化的当今,金融业的体制变革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发展机会,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迎着新的发展潮流,在惠普政策和良好市场环境的推动下,金融市场架构整体都发生了变革[3]。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架构发生变革之际,金融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相关交易结构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无需受到央行的监管和限制,相关业务量不断增长,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随之递增,间接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架构在变化中逐渐完善。

2 商业银行金融效率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良好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在成立的初始阶段,主要围绕短期放贷业务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融机构。金融效率是商业银行在经济方面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具体可以在宏观、微观、市场三方面进行体现。而一些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理念更新,长期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不注重优化服务,导致难以在市场中赢得良好的口碑,不利于扩大业务范围。由于缺乏良好的服务理念,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面临业务量锐减的风险,随时会丢失客户,金融效率也会下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

2.2 技术研发陷入停滞

关键技术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多重影响,也会决定金融效率的上限,是其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力。有些商业银行没有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拓展业务,导致难以经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无法凭借技术优势来实现转型发展,拓展业务也会受限,甚至面临倒闭的危机。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在遭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找到全新的发展方向。而一些商业银行长期依靠电子银行技术来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未能注重技术研发,使得相关研发工作处于停滞阶段,不利于拓宽市场和谋求新发展。

2.3 风险防控力度不强

如何规避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拥有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商业银行,能够在风险来临的第一时间或前期进行筹备,利用有效的解決方案来将风险进行有效转移、规避,使基础业务不受任何风险的影响,经济损失也降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只注重短期利益,未能考虑到经营发展中的安全性因素,导致风险防控体系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难以在风险来临之际进行有效地规避[5]。较弱的风险防控力度,不仅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改变,而且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摆脱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4 缺少专业人才支持

专业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源泉,能够决定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高度。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过于死板,人力资源管理者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招聘销售类人才,导致内部专业人才比例失衡,金融专业的人才屈指可数,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为了拓展业务,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销售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受到互联网金融肆意扩张的影响,管理者无暇顾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转型发展方面,导致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缺少专业人才支持,难以抵御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3 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金融效率提升策略

3.1 转变理念,提升金融服务意识

转变发展理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开发更多的客户,而且能够为业务拓展铺平道路,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为解决缺少良好服务理念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选择性地扩大客户开发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传统业务造成影响,因此应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将客户的资金需求视作业务的中心,致力于满足客户合理、合规的资金需求,凭借优秀的服务意识来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提升金融服务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理性为客户办理大额投资、风险投资业务,及时提醒客户金融市场变动情况,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针对业务量锐减的问题,商业银行要及时止损,端正服务态度,按照客户的合理要求和建议来整改工作流程,通过科学的方式调查客户的投资意愿,把握其合理的诉求,坚持“裂变式”服务原则,打造良好的商业口碑,运用先进技术来发掘不同的客户群体,以高质量的服务意识吸引更多的客户,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金融效率提升[6]。

3.2 提升技术,增加机构融合密度

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大力研发技术,提升组织机构融合密度,利用技术优势来抵御冲击。为解决技术研发陷入停滞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对比传统技术与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从而悉知技术差距,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传统技术,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加机构融合密度,确保今后发展不再受技术限制[7]。要全面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寻找互联网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符合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技术,从而在电子银行的基础上,整合技术资源,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证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要在金融领域进行探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来互通技术资源,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构建数据库,以深度合作的形式来探索新技术,参考优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组织架构来促进内部机构融合,利用技术优势来促进金融效率提升,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3.3 借鉴经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优秀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商业银行应参考行业内典型的风险防控案例,结合自身情况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为解决风险防控力度不强的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借鉴优秀同行的风险防控经验,认真审视自我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掘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明确银行体系的特殊性质,将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上升至战略发展层面,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教训,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爆雷”事件进行细致分析,对传统的流动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分级,面对全新的网络风险,也要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优秀防控经验,将金融效率指标融入风险防控体系之中,提高监控能力,有效规避、转移金融风险。要建立风险联控机制,在风险来临之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保障相关业务的安全和金融效率的稳定提升[8]。

3.4 引进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优秀的人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适时引进金融專业人才,有助于完善人才配置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解决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金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立足于服务行业,明确高素质人才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同时,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密切分析金融效率变动规律,针对中间业务量变化来调整人力资源结构,通过校招和社招相结合的方式来引进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为其提供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平台,使得人尽其才,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要重视人才培养,针对现有人才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活动,融合晋升、奖励机制,鼓励内部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使之在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促进部门整体实力提高。还要引进综合管理人才,针对目前金融效率变动情况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正进入饱和期,金融平台的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日益规范,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兴起促进了我国金融架构发生深刻的变化。针对金融效率提升中存在缺乏良好服务理念、技术研发陷入停滞、风险防控力度不强、缺少专业人才支持等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转变理念、提升技术、借鉴经验、引进人才等有效策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意识,助力不同的金融机构融合,促进风险防控体系继续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切实提高金融效率,实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代婉瑞,姚俭.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20,42(4):375-383.

姚婷,宋良荣.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12):53-63.

王百欢.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4):70-71+167.

黎何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6):156-157.

金洪飞,李弘基,刘音露.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市场挤出效应[J].财经研究,2020,46(5):52-65.

朴胜任.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0(2):39-48.

杨望,徐慧琳,谭小芬,等.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0(7):56-65.

蔡冬青,许晶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实证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6):39-44.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金融互联网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