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1-11-18蔡文
蔡文
摘要: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重点发展项目,尤其在初中教育中是大家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初中地理教育已经被大家熟知,其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但是目前在初中地理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尤其目前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从而限制了地理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方式,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目前初中教育备受大家关注,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同样也是学习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地理学科是初中教育中一项重点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学科。目前在地理课堂上沟通交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问题的讨论来探索地理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从而影响了初中地理的教学的效率,所以目前相关教师需要将这一现象重视起来。
一、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分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意识的束缚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中,因为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堂较为单一化,没有创意性,从而使相关教师过度重视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我发展没有重视。而且在课堂中,相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较少,而且有些沟通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就不了解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生也不会自我表达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中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身学习意识,教师的重视度远远不够,此现象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造成了阻碍。
(二)应试教学的长期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许多教师因为多年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完全改变自身的教育观点,从而促使初中地理的课堂中重视于单一的知识点讲解和书面应试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与学生中并没有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自我发展能力,并没有深度的了解。初中地理课堂,目前较为单一化,而且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教师在教育中仍然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试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认为通过不断地做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恰恰相反学生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从而丧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
科学有效的教案制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教材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的契合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而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对于初中地理课堂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导致了教师无法有效地展开的教学,发挥出教学方式的优势,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相关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实践措
(一)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教育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課堂上向老师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充分的沟通,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就是师生关系的融洽,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或课下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并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适当的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讨论相关问题的解答方式,而不是在教育中一意孤行只尊重标准的答案,由此导致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遭到严重的限制,而且对师生关系较为不利,如此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展开认识地球的课程,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地球仪是斜的?”难道在宇宙中地球也是这样倾斜的吗?这时教师就需要向这位同学发出表扬,我让他大胆地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而且这个问题,也许是许多同学都想问的一个问题,而许多学生却不肯主动举手提问,在解答这个问题后。反问同学一些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表扬可以使班级中的同学意识到老师就是像学生解答问题的学生是一种朋友关系,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些事物或者一个问题感兴趣,那么他就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寻求答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学生深入的学习中,可以发现一些并存的问题,并主动向老师提问。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或生活中有用尽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地理的基础知识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地理课中需要适当的加入地图元素。在地上课程中教师可以出一个谜语,“容万水千山,装得下五湖四海,藏着中外地质,且里面丰富多彩。”在这一谜语提出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有些学生马上就给出的答案,“是地图”,然后就是找准切入点进行地图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的特点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
(三)重视过程,讲究方法
目前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为教师在讲台上展开内容讲解,而学生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的自我发展造成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自身则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并非将初中地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单一的讲解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的方式了解地理知识内容,并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而目前因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完善以及学生没有充分的问题意识,从而导致了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所以目前,加强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封扬.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智慧,2019(29):137.
[2]朱菊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