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对传统吟诵教学法的探讨

2021-11-18谢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9期
关键词:古诗文初中语文

谢辉

摘要:灵活运用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可提高初中语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理解感悟古诗文的能力,创造更丰富的古诗学习方法和途径。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古初年诗歌教学中传统吟诵教学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传统吟诵;初中语文;古诗文;活动方式

前言

以平长仄短、平低高仄、入短韵长等方式来进行吟诵是古代诗歌特有的诵读方式,是一种传统诵读方式,体悟蕴涵咏古诗声律美、文韵美。

1论初古诗文教学形式面临的现状

在我和大多数古诗教学同行多年来所使用的古诗教学方法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了解作者简介和背景;第二步,读准音调,解释个别字,强调重点字词,说清古汉语字词特殊现象,翻译课文,文意;第三步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和背景;同学们知道,这是老师教古诗“三板斧”。

就像周鹏老师概括语文古诗文教学面临的误区和现状:①死记硬背课文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旋律;②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教学没有质的区别,都注重“说文解字”,而忽视了“文”(人文价值)。虽然这样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没有过错,出不了教学问题,然而却缺少语文味,缺少对古文韵味美的体会,缺少对古诗文典雅语言的品味。课堂上读的也许不少,却没有读出古文味,没有读出古诗文的声律魅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学生怕学古诗文,因此背诵课文成了新的负担。

面对这种教学困境,笔者尝试着突破以前古诗教学的“三板斧”,将传统的重声律、重文气、重声音的意义引入课堂,用初中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让古诗文通过吟诵的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2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多种形式

2.1有声课堂品韵味

教室里,传统的诵读能让古诗文像歌谣一样被“唱”出来,甚至还能为诗文的吟诵打上节拍,语文课堂上同学们也能动、摇动,身体随着诗文的吟诵自然律动,汉字的音律美在“平长低、仄短高、入促急”的规律下,会使学生对诗文的含义有更好的理解。

(1)吟诵古诗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透过“依字行腔”这一传统唱法,儿童可以「唱」出自己没有旋律的古诗文,让汉语自己读音的四声韵律特征得到充分展示,让古诗文的诵读更具旋律性,从而真正感受到汉语本身读音的韵律特征。

在讲授《陋室铭》课文时,我运用北京景山中学朱畅思老师的吉他诵读课来教授文章,同学们通过弹奏《陋室铭》,很快就会背熟,利用北京景山中学朱畅思老师的古诗朗诵来教授文章;由于是吉他伴唱,也为传统的吟诵注入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

(2)吟诵古诗文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古代人学诗时吟诗、唱诗、跳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唱诵时的踏歌,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兴起,到了唐代则更加流行。在语文古诗教学的课堂上,用传统诵读法朗诵诗,很容易产生旋律和节拍,再加上吟诵时自创的动作:平声字手横划,仄声字手划竖,入声字划点。学生只要一念诵,马上就会随着乐曲律动起来。通过传统的诵读,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使课堂趣味增加,课堂气氛活跃。

比如在讲授《木兰诗》的时候,让同学们拍桌子唱诗,为木兰报仇而战的场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鱼,寒光照铁衣。“百战而死,壮士十年归”以吟诵的节拍,有一种吹响战鼓的感觉,增添了许多豪迈雄壮的气韵,这样的歌颂既有“經典”的气韵,又有“歌颂”之美。

2.2校园活动显风采

无处不语文,无处不吟诵。由于传统的诵读,它的音乐、律动,大大增加了初中古诗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老师也可以将古诗文课教学转移到课外,扩大古诗文教学的空间。

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润校园的背景下, 在推进书香校园特色建设中,我们把吟诵篇目编入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中,在“晨诵”“午读”“暮省”中渗透古诗文的学习;在学校组织吟诵社团,让吟诵重回校园;开展大课间经典美文诵读,“迎经典、送诗韵”活动等,把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诗歌,在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中进行吟诵展示,促进了学生们对古诗文的热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如艺术节传统文化展演,同学们参考大型舞剧《孔子》的编排,吟诵孔子的《论语》;还有国学主题文化研学等活动形式,将课堂延伸出去,运用传统吟诵的方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形式。

这种丰富多彩的校园诵读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滴水穿石”中积累古诗文,变被动的死记硬背为主动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让书香遍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诗意的心灵。

2.3社会互动促推广

利用好公共媒体资源,如电视台、广播电台、名师课堂、国学课堂等,促使初中教师走出课堂,让师生成为语文古诗文的传播者。这些年来,传统的诵读逐渐被人们所接触和了解,大众传媒和社会团体都非常希望找到懂吟诵的教师和学生。如今,我和我的学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做一些传统的诵读活动,更增加了学生对古诗研究的兴趣。教师带学生上电台或电视,到社区讲公益课,参加国学讲座等公益活动,让学生看到古诗文在今天仍然受到欢迎。学生为了备课,充分收集材料,精心备课,反复练习表达。同学们喜欢这种社会实践,这样的探索过程,因为在活动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同学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正把语文融入生活,让实践锻炼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

结语

怎样在传统的吟诵教学法中,以歌、唱、跳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教学,更好地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使传统诵读本身所具有的极富趣味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何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给学生更简单、明了地讲解平仄、入声字的运用、韵律的含义、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创作出自己的吟诵调。如何让传统吟诵调的旋律更加当代初中学生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古诗文教学时任重而道远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徐建顺,陈琴.中华吟诵系列:我爱吟诵[M].北京:接力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古诗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