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探讨
2021-11-18高佩佩朱晓雪赵艺歌
高佩佩 朱晓雪 赵艺歌
摘要:根据近年来我国相关高校实施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对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好地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融合,充分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人文素养;培育
引言
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校学生而言,无论是心理年龄还是身体年龄,都已经趋向成熟阶段,因此,更需要恰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中文学科,既包含语言学,也包含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养成沉稳的性格,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但对教师而言,要提高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就必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采取适当、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感知汉语言文学课堂的魅力。
1人文素质与汉语言文学融合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汉语言文学不仅可以加强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生活态度、道德和价值观得到积极的帮助。此外,学生接触更多汉语言文学人文作品和组织一些艺术交流会议的可能性,将有助于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宽视野,提高沟通中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雇主和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专业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和综合素质。
1.2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及道德品质。对于任何一位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了健全的人格品质,才能形成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品质,也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做出更多成绩。文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具体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形成外向的性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积极的对待各种问题,提升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大学生气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日后就业整体形象。第三,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优秀的道德品质。
2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运用不合理
教学方法是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当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时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也才能让学生们更快的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然而目前很多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中的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尽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却很少有教师尝试使用这些教学方法。
2.2学生人格需要完善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是非观和理性判断尚未完全确立。此外,由于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课程外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教授语文和文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避免学生受到不利的信息因素的影响,避免学生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人生价值和正确的正确观念,即使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也無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甚至产生危害社会的不当行为。因此,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3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3.1发挥互联网优势植入更多优秀教学方法
互联网技术属于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作为教师应尝试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过到教学活动之中,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展开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熏陶。与传统的灌输法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为我们开展教育提供了更多便利。第一,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下学习基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角度之上。第二,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将教学任务融入到互联网之中,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从互联网中收集各种资源,从而达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3.2完善情感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链接中添加情感指导内容,有效指导学生突破精神偏执,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实现良好的人文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加注重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但很难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效果,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心理情感状态的观察,及时指导学生培养科学正确的生活和世界态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3选择合适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铺垫,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目的。另外,由于汉语言文学涉及范围广,因此,若要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筛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这些内容能够与学生现阶段的成长、学习以及品格塑造相匹配。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的知识内容转化,从而促使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总之,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基础文学知识的讲解之上,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目标之上。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并以此提升自身综合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引导缺失三方面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尝试通过发挥互联网优势植入更多优秀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资源制定鲜明人文素养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多样趣味实践活动三种策略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思源,张龙.浅谈汉语言文学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北方文学,2019(35):150+152.
[2]卢琼霞.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