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德育的有效策略

2021-11-18张国强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9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德育教学

张国强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立德树人理念在各大学科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愈发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教育是一项耗费时间很长的伟大工程。初中时,学生慢慢从小学的懵懂走向成熟,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这时,学生的思想从稚嫩变得成熟,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德育;教学

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生物活动现象和生物规律,虽然说书本本身是死的,但是生物这门课程却是有生命的,它还具有实验性和现代性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性质。所以,对生物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德育巧妙地融合到生物课程教学中。

一、进行生命教育

初中阶段是很特殊的一个阶段,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阶段,从懵懂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生物这门课程研究的是生命的活动现象和规律,这和其他学科是有很大区别的,生物是由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因此,把德育巧妙地融入到生物学习中,能把德育的效果发挥出来。生物要求学生对于小动物要有保护和爱护的心,让学生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且珍贵的,这些生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这样的教育可以很好地起到德育效果。

二、在生物理论课程中,穿插教学普及相关理念

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生物理论教学,二是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时,要按照先理论铺垫,后实验实践的顺序。众所周知,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庞杂多样,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穿插教学的形式,将德育同生物理论教学巧妙融合。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因素”概念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援引现实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影响北极熊生存的例子。为了使讲解更具说服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生物概念的同时,充分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养成低碳出行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展初中生物德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校内,教师应该定期开展校外生物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感受中国生物多样化魅力的同时,利用实践机会,积极践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寒、暑假之际,布置“低碳出行,变废为宝”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向自己的家人宣传低碳出行的概念,并鼓励他们少开私家车,多坐公共汽车或步行,并在假期结束时估算自家的碳排放量,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减排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件实用的小物件,达到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例如,用废旧酒瓶、废旧铁丝、废旧衣物、废旧水管制作台灯,用废旧硬纸板、废旧钢丝制作环保垃圾桶等。总而言之,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锋力量。

四、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纵观我国历史,有过辉煌的时代,也有过令人心酸屈辱的经历,初中生物这门课程中也饱含了深刻的爱国素材。例如,从“传染病”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有许多先进的医疗器械,还有防疫的发展、战胜疫情的决心,以及目前的医学情况。将这些素材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宝贵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知道祖国的飞速发展、国力强大,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背负的使命有多重要。又比如“传染病与免疫措施”一节,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做出了很详细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了我国生物的多样性。教师还要通过一些素材让学生对我们国家的环境状况以及生态保护有所了解,使学生的使命感得到增强。包括一些很优秀的中国科学家,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以及对国家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尊心。

五、培养实践探索精神

生物除了書本上的内容,还经常会有许多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会在实践中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真正了解某一事物,实践就是最有用的办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对合作精神有所了解;在做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小动物,然后捕捉小动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信心得到提高;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即使失败了,也要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掌声,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让他们重新再来,然后一步步引导他们做好、做对,这样对学生来说是真正有帮助的。教师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走得更远,尽量让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勇敢,对挫折有更好的耐受力。大部分的生物实验都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凝聚力,让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了解到合作学习的可贵,今后不管做什么,都要进行合作,让他们了解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初中生物是一门人文科学,具有实践性,综合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同时锻炼人的思维、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把德育融入其中,这样,两者的作用才会达到最大。

结束语:

诚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教学”,不是指传统的说教式、课堂式教学,而是一个涵盖了理论穿插、实践引导、课堂普及、课外运用的全方位的体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一定会变得更加科学、完善,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香.德育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1-72.

[2]陈晨,熊杏.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20):20-22.

[3]叶桂贤.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J].名师在线,2019(03):56-57.

[4]孙胜男.浅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0+103.

[5]张丽.STSE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05):25-2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德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