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1-11-18任秋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劳动教育初中

任秋芬

摘要: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各大中学需要加强自己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并遵循目标具体化、资源生活化以及开展常态化的基本原则,举办各种豐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如校园创新劳动、体验特色职业等等,以此来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与开展途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和核心素养,掌握越来越多的劳动技能,推动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初中时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阶段,还是学生发展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更是学生三观与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时期。在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不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培养体系,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健康和快乐的发展。所以,老师一定要转换自己以往的授课思想,用全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的沉浸在劳动活动中,进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此,文章首先对初中阶段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给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创造了人类,以教育的角度来看,只有主动的参与劳动才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核心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学生在进行劳动的环节中,就是在不停的观察外界环境,也是在利用劳动有效的和外界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更是在借助劳动来改造整个世界。众所周知,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品行与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部分道德品质的形成若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引导是有所不足的,这就要求家长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劳动中,亲自感受劳动的辛苦,只有亲身感受、切身体会,才能够享受劳动最终的果实,才可以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获得提升。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老师一定要将劳动教育贯彻在各科的教学环节中,以此来引起众多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核心素养与劳动教育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铺垫基础,才能够让学生自身的三观素养和道德品质获得相应的提升。

二、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在家庭中进行常规的劳动

在家庭中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学生不止要学会自理,还应该帮助家长多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锻炼,还能够让他们的核心素养逐渐提升。所以,学校就需要开展“劳动最光荣”、“家庭劳动日”、“劳动清单”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将这部分活动划分成必做项和选做项。这当中,必做项的内容需要将学生自己的清理当做主导,选做项可以将为家人进行服务或者是为学校进行服务为主,选做项学生只要每日抽取一两项内容完成就可以了。在每学期期末或者是月尾,就要为家长分发意见反馈表,让他们认真对上述内容进行填写,然后通过学生将意见表转交到老师的手中。班主任则要按照大部分清单上的内容推举出表现优异的“劳动之星”,并对这部分学生做出一定的鼓励和表扬,然后将这部分“劳动之星”推荐给学校,和其余班级共同评选出“劳动能手”,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加入到此种表彰大会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真实含义,以此来切实对他们自身的劳动观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参与校园的创新劳动活动

学校需要借助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激发,让他们更加顺利的养成核心素养,推动劳动教育更加顺利的开展。比如,每一个班级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举办讲桌整理大赛或者是资料整理大比拼,耗费时间最短、表现最为优异的学生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各个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在年初开学的时候就能够对整个教室、宿舍、楼道等等进行布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核心素养开展有效的培养。又如,学校按照不一样岗位所具有的特点和班级内学生的数量,有目标的组织学生扮演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劳动,真正体验到各个岗位的辛苦。若是班内学生的总人数为五十人,学校就需要提供五个不一样的岗位,任何一个岗位都应该安排十个学生进行劳动,以班级为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每天都需要换一个岗位进行体验。在此种环节中,其余学生则要通过打分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价,以此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弊端和不足,并感受到任何岗位、任何人员都有着自己的辛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劳动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及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够对学生的三观和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劳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体验特色的职业劳动

若是学校有着一定条件的话,就能够在特定的区域内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让他们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进而可以更加珍惜水资源、食物和能源等等。在这些农作物都收获以后,老师还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烹饪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烹饪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那么学生必定会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收获到越来越多的快乐、而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就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充足的地域和养殖资源,比如养一些鸡鸭、兔子、鱼虾等等,做好畜牧业的养殖,若是能够陪着小动物一起成长,学生必定会从内心深处对自然对生活产生强烈的热爱。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开展体验劳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特色等等来进行设计,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沉浸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和乐趣,只有如此,才可以对他们的品行和三观进行相应的培养,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是想培养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劳动,明白家长和各个行业服务人员的辛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师就一定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此种劳动过程中去收获越来越多的感悟,进而可以把此种感悟当做一种推动力,更加主动的去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爱萍.当代初中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11):55-56.

[2]刘春阳.简析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师,2021(06):91-92.

[3]王艺蓉,李正福.优化学校课程建设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J].福建教育,2020(23):6-10.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劳动教育初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