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策略

2021-11-18陈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在终身发展中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专科的衔接正是这一背景下的积极探索,在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之间搭建桥梁既解决了中职学生学业晋升需要,又为开放教育拓宽了生源。但是在衔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选取开放大学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模式下中职会计专业与开放教育会计专科专业衔接课程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两种不同教育层次衔接下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问题。

关键词:衔接 一体化 课程体系

引言

近年来,山东开放大学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拓展生源渠道,与多所中职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在中职院校设立教学点进行招生并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摆在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现状

在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实现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现阶段衔接课程体系仍然缺乏整体的一体化设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界限不清晰

目前合作的中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统一,有的以就业为目标、有的以升学为目标,有的兼顾就业和升学,同时部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得过高,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统一以及与专科阶段目标的同质化造成了衔接过程中课程、内容重复等一系列问题。

(二)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培养不匹配

无论中职学生还是开放教育专科学生,最终的目的都是就业,课程的安排必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匹配。目前衔接下的课程体系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培养脱节。

(三)课程设置重复、断裂现象同时存在

现阶段,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专科的衔接仍然是粗放式的衔接,对两个阶段学生生源特点认识不足,开放教育专科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考虑高中生生源,其文化知识基础扎实、专业零基础,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时侧重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而中职生在校期间有专业基础,但是文化基础薄弱,需要补充文化基础课。两个阶段课程体系简单叠加或粗暴的合并必然造成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重复,而部分文化基础课程断裂,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教材选择随意缺乏统一规划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材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教学需要,目前两个阶段教材的选择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审批程序。从而导致部分课程教材内容重复,严重损害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兼顾学生就业和晋升的需要,又要考虑到不同渠道生源的差异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不能顾此失彼。

(二)坚持职业能力的提升

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是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专科的核心目标,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立足岗位实际致力于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坚持一体化的系统设计

两个阶段教育的衔接,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内容和功能的融通,最大化两者的教育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在兼顾两所院校现有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一个目标,分阶段培养进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四)坚持“分段培养、内容衔接、能力递进、资源共享”的原则

所谓“分段培养”,是指在坚持一个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分成中职和专科两个不同的阶段来完成,从而实现学生就业和学业提升的多样需求。“内容衔接”是指在课程设置时避免出现课程重复、空档等现象,“能力递进”是指在满足学生认知特点和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逐步提高。“资源共享”是指充分发挥山东开放大学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和中职丰富实验实训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三、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下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中职与开放教育专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社会客观需求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中职与开放教育会计专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会计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其中,中职阶段培养会计技能性人才,强化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基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满足会计初级岗位需求,学生能够从事诸如收银、出纳、仓管、初级电算化等会计初级岗位。开放教育专科阶段培养会计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会计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网上招聘信息、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走访等形式对山东省中小微企业会计岗位进行调研,汇总相关岗位需求,分解核心岗位能力,并形成相应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中职课程为第一层次课程,按中职标准设置,以就业为目标;中职与开放教育专科銜接课程为第二层次课程,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科阶段学习打下基础。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为第三层次课程,执行部分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课程进程安排时在实行中职与专科套读。例如,部分专科基础课程在不违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前置到中职阶段,缩短学生的学业完成时间,或与原中职课程合并实现内容的延伸、扩展。

(三)组建中职—专科联合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中职—开放教育专科衔接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中职—专科联合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组建中职—专科联合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加强两所院校师资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走出去、引进来,促进教师师资队伍培养。另一方面,集中各阶段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评价标准、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并制订完善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避免出现类似教学内容重复、空档等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四)基于PDCA理念不断改进

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下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每学期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等对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开展座谈调研,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对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一体化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中职和开放教育专科的衔接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实践出真知,我们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定将为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所选择。

参考文献:

[1]励聪英.开放教育高职与中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以象山电大与技工学校合作项目为例[J].教育研究.2020.

[2]毕冬梅.中高职衔接“3+2”教学模式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20.

[3]黄林凯,曾宪宁,罗义.高职与电大开放本科学习成果纵向衔接模式应用研究—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

作者简介:

陈明(198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开放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开放大学科研项目“中高职课程与电大课程有效衔接实践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 (编号:2019Y00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木兰诗》中“行”的读音还得商榷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