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本理念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21-11-18杨智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科学生活化

杨智栋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必须由传统的“教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本理念;生活化;体验式作业

小学科学生本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能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平等互动,将科学课堂生活化、科学实验趣味化,同时采用体验式的科学作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学生可以做到自主的进行学习,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一、让科学课堂沐浴在“生活”的阳光下

知识源自于我们的生活,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让学生发挥他们爱探险的天性,将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快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消除他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感,能较好的构建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

(一)教学设计加入“生活”的配方

教学设计是每节科学课前的必备环节,而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有些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各个地域之间的生活实际,与实际生活可能存在诸如:地域、季节、风俗等等的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对科学教材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食物链与食物网》这一课的教学中,书本上的食物链中的动植物在生活中并不常见,难以使学生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此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妨请学生到校园花坛或者家中院子里看一看,进行一番仔细的观察,用自己能看见的生物来构建一个新的食物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学习本课内容。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知识,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

(二)实验探究融入“生活”的元素

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学生对于动态探究学习的兴趣会远大于静态学习。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将实验探究生活化,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更好的构建出生本课堂教学环境。

实验探究选材可贴近生活,实验探究不应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而应该在生活中常态化。但限于有些材料只能在实验室中获取,这大大约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要使學生在实验探究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就可以在实验的选材方面进行一定的优化,让其更加生活化。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需要用到漏斗、滤纸、铁架台等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若将材料换一换,用学生在家中常见的可乐瓶来代替漏斗,将其裁开,将尖头一端倒扣于瓶底一端,用家中水族缸的过滤棉代替滤纸,进行过滤实验才真正的具有生活味。通过此种过滤方法,学生不仅对过滤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同时探究能力也在实验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二、让作业挥起“体验”的翅膀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后所做的传统式作业多以被动方式对知识进行接收,属于间接经验,而体验式的科学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属于直接经验,并且学生会在此实践探究过程中,将直接经验与其在课堂中所学间接经验相融合,使知识更好的被学生所掌握,同时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这也正是生本课堂的理念中所强调和提倡的。

(一)关注科学阅读 重视阅读体验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对于各个学科都有重要意义,对于科学也是如此,作为科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某方面知识后,布置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拓展性知识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内容的兴趣。在学生完成阅读作业后,可以让学生对其自身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展示,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科技小报、科学绘画或者科学小论文的形式等等。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感受,及时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科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其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使学生逐渐的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进行科学学习。

(二)聚焦科学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新课标中在小学1-2年级增设科学课程,而该学段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而且在之后的年龄段学习中,逐渐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将最初的“眼、耳、口、鼻、手”之类的感官观察逐渐发展成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将观察事物的整体特征转变成为观察事物具体的细节,将短期观察逐渐转变成为长期观察。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设计体验式的作业,来引导学生更好完成观察活动,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如:三年级蚕宝宝的观察活动,就是一项长期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观察所需工具、如何观察、观察时间等具体细节,让学生自行对观察活动做出方案,开始观察活动后,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观察活动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观察活动的体验。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观察活动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对本次观察活动进行反思,以求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学生能更加完善的完成观察活动。

(三)着手科学制作 理论联系实际

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这对于有些课程中的科学制作环节的开展来说,时间比较有限,如《造一艘小船》。 所以其中的科学制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课后进行完成。在本课开展中,要让学生仔细对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根据教材上的知识,对小船进行设计、发明,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整理足够的制作材料进行小船的制作,并在制作好后,进一步的加工、美化。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更好的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体验式作业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让科学活动行走在实践的道路上

科学课程学习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单单通过科学教材中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习惯,教师还需要开展必要的非教材性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实践内容。低学段以激发兴趣为主,而在高学段则以激励学生创新为主。

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完成作品为目标,要明确实践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如橡筋飞机的制作过程中,按照说明书一步步进行搭建,基本上学生都可以很快的完成制作,但是对于橡筋飞机的原理就不能很明确的理解掌握,这并不是实践活动所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过程”,让学生自行去讨论橡筋飞机的调试,去试验机翼、尾翼的调节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效果,怎么样能使它飞的更久……这才是实践活动中能使学生成长的关键步骤。

教师给学生发一张调查表格,让他们写下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学生以单独开展或合作開展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在单独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间相互讨论,也可适当与他们一起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引起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好奇心带动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这两种实践形式的交叠开展,既锻炼学生独立动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采用多样化的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小调查、科普宣传、科学小实验和科学小发明等等,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在设计科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本人认为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学生未知的知识。这样学生既能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能学到新的知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升。

总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以及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构建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体验式的作业以及非教材性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的学习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小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略谈[J].读写算(教研版),2015(15).

[2]楼曙光.“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亚太教育,20 1 6(25).

[3]姜伟杰.浅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3).

永康市王慈溪小学 浙江 永康 321300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小学科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