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员干部“不掉队”,乡村振兴有保障

2021-11-18韩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乡村振兴

韩笑

摘要: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 ”,干部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走访等方法充分了解党员干部对培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定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乡村振兴

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作用,把领导班子建强,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三农”工作现代化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五莲县基层党员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现状

随着脱贫攻坚的完成,农村面对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各个乡镇情况又有区别,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训方式单一。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多以面对面、“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我说你记我讲你听,不问对象,千篇一律,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少,而且存在“以会代训”“以活动带训”现象,干部缺乏系统的政策培训、理论教育,对主要领导培训多,对基层中的分管领导、普通干部培训少,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加入的年轻干部业务水平较强、学历较高、开拓精神足但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认知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年龄偏大的基层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威望较高,但学历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

二、当前农村干部培训的趋向需求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员培训已经成为应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更需要直面当前农村工作形势,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

(一)培训内容上需求实用性。农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承担着繁杂、重要的工作,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接地气的培训显得刻不容缓。一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涉农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如:小额贷款、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知识,即:如何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在强调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的关系。二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的知识需求多,特别是关于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的知识。三是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的需求多。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培训形式上需求有效性。农村干部在培训中的效益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對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需求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加大教改力度,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

(三)培训渠道上需求开放性。为适应未来培训需求,既要加强县内基地的建设,更要加强外培基地的开发,逐步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体,以镇区党校为补充,以外培基地为延伸的开放式培训网络,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尤其开展党史教育以来,要运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着重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使红色党史在基层“火”起来,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三、对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阵地建设,打造“红绿”基地。为把党课讲得更“接地气”,创新运用“党校教师讲理论+现场参观”模式,把各类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不限地点随处学,田间地头都是课堂,方便农村党员群众就近培训参训。当前,已建成的有廉政教育基地、五莲山—白鹭湾田园综合体、北山乡居(董家楼省级特色旅游村)、龙潭沟水库、五莲党史馆、窦家台子村、香集居精品民宿等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今年以来,党校还依托校内场地打造《党章》馆,积极参与建设“两山论”绿色教育基地,为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提供精神动力,为打造乡村振兴“绿色样本”提供知识保障。

(二)注重需求导向,提供农村需求的精品课。根据农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将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作为关键来抓。第一是增强针对性。直插基层了解真情。成立专题调研组,利用三周的时间,与乡镇党委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交流,收集需求信息,真正做到按需培训。针对党员干部对理论和政策法规的需求,村级干部重点进行政治理论、党性党纪党风、政策法规、依法行政、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培训。对农村党员和群众重点进行农村政策、涉农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第二是突出差异性。在规定动作上,坚持以突出政治性为主,做到规范到位。自选动作上,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工作难点重点的不同,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在抓好理论培训的同时,适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活动,设置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政策解读、党规党纪、“五莲精神”、产业致富等内容的专题党课,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努力建设一支有政治觉悟、有致富带富本领的农村干部队伍。

(三)把握基层实际,创新培训方式。转变过去老师讲、学员听的“填鸭式”方法,采取以学员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田头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以往的纯理论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基层干部的学习欲望,根据各村实际,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合并授课、露天授课等形式,创新推出“大喇叭”“三字经”“快板书”“土话小品”等形式的“乡土党课”。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每完成一项作品,便给村“两委”班子初演,由班子成员根据基层党员干部需求、知识传播轻重缓急,票决产生党课项目。“乡土党课”的时长、参与人数和讲课次数,都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伸缩,通过近距离、面对面宣讲,把理论讲透、把政策说清、把党史知识送进群众心里,实现便捷化、全覆盖,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充电宝”。同时改变过去就培训抓培训的思路,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道路,树立全方位的、开放式的培训观,充分运用线上方式开展网络教学。针对外出务工、行动不便等不能现场学习的党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形式,促使党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建立了智慧党建、莲山微学堂等线上教育平台矩阵,及时开发、实时推送优质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层公路局工会工作不忘初心服务职工的实践探索
基层党员践行“两学一做”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农村扶贫开发是基层“两学一做”的应有之义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教育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