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法律更好走进寻常百姓家

2021-11-18黄振胜

公民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普法决议重庆市

黄振胜

2021年9月,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以下简称“八五”普法决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动川渝法治文化共建共育、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加大融媒体普法力度等新提法的写入成为亮点。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如何让一域普法工作更好服务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局?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八五”普法决议,为下一步重庆市普法工作绘制了路径图。

群众安全感指数99.17%

“夫妻之间遇到的很多问题,一旦把握不慎就成了法律问题。”不久前,在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龟寺村老店子大院,一场 “乡贤法治茶话会”正热闹地进行着,村民们磕着瓜子津津有味地听律师讲解发生在身边的法律故事。

“这样的茶话会有意思,对我们的生活有作用。律师讲的故事都是身边事情,我们听得懂。”村民诸彦刚的话引来乡亲们纷纷点头。石龟寺村的“乡贤法治茶话会”并非个例,这已成为重庆市开展乡村普法,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

重庆市普法的“名场面”不仅仅有“法治茶话会”。过去几年间,全市实施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被吸纳为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内容;巴南区“德法相伴”工作的创新实践入选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案例和全国文化建设领域典型案例……

重庆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姚介绍,“七五”普法期间,重庆市大力推进普法工作,主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融入党委政府事业“大棋局”,打响了服务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的五大普法“战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据了解,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明确了67个市级单位、3000余个区(县)级部门及乡镇(街道)的普法主体责任,形成条块结合、覆盖全市的普法责任体系。同时,不断深化普法实践创新,把创新作为提升普法质效的内生动力,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探索法德相融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良法促善治,普法是为了更好保证法律实施、促进社会治理。”陈姚介绍,重庆市注重把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在全市82個矛盾纠纷多、治理任务重的社区创新开展“法润社区·司法同行”行动,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2个,对12.2万名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有效促进基层治安风险降低、治理水平提升。2020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了99.17%。

提升市民法治素养

重庆市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决议顺利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相比之下,“八五”普法决议有哪些新的变化?未来普法工作侧重哪些方面?

“明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陈姚介绍,决议要求,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为抓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决议还要求,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高度来开展法治教育、深化实践养成,不仅要在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等点上着眼,更要注重在全体公民的面上发力,通过努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只有让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才能构建人人懂法、守法的法治社会。这点我市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工作实践上都有优势。” 陈姚介绍,重庆市在全国较早开始研究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实现途径,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指导性文件《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38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还形成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理论研究文章,提出的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等观点被吸纳为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内容。

事实上,自2018年起,重庆市就开始探索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和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理论研究文章,均是在认真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起草组也多次来渝专题调研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充分肯定了重庆市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果。

“在‘八五普法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重点就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的理论体系、落实机制、评估标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推动教育引导常态化、实践养成规范化、制度保障体系化。”陈姚说。

深化民生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

“对青少年该怎么普法,城镇居民关心的重点有哪些,房屋、买卖租赁、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等,这些要有针对性地普法。”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八五”普法决议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鲁磊等建议进一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层次性,深化医疗、物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吸纳了委员们的建议,并在决议中予以明确。如决议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强化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促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以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为抓手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深化依法治企,推动企业合规建设;深化依法治校,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深化依法治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普法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群众性工作,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一直以来都是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医疗、物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历来是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通过对决议的贯彻执行,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些领域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陈姚表示,在“八五”普法工作中,重庆市将注重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实时普法,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强化以案释法主体责任。

同时,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深化惠民金融服务与普法宣传结合的创新实践,畅通社会参与普法的渠道途径。“我们还将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强化普法平台建设,优化普法产品供给,创新普法传播方式,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陈姚说。

链接

重庆市“八五”普法规划

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

开展好“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推动实践养成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注重把矛盾纠纷化解等法治实践活动变成提升当事人法治素养的过程。加强《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庆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的宣传实施,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学校规章制度和章程、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培育法治文化品牌

开展“法润千里 治汇广大”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一个季度一个主题开展集中宣传,增强全市普法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造品牌活动载体。征集推出具有重庆特色、体现法治精神的普法标识、卡通形象和系列法治文化产品,打造全市法治文化产品资源库。

加强基层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强乡村(社区)依法治理。

猜你喜欢

普法决议重庆市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普法
普法
普法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