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2021-11-18董晓博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阿Q故事情节孔乙己

董晓博

微写作作为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有益补充,自2014年北京高考试卷出现微写作试题之后,早已迅速地普及于各地的写作教学训练之中。为了提升微写作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费尽心思探讨微写作的命题方法;学生也可谓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以求写出符合题意且能拿高分的作品。而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明确了写作题目及题目要求,写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对微写作命题的思考绝对不能缺席于文学类文体的微写作训练中。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对微写作命题的思考和训练,也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这四个维度紧密关联。

从2014~2018年近五年的北京卷来看,微写作在内容方面的命题有以下四种类型可供选择:介绍学习体会或提出学习建议、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写作训练。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的微写作,三个题目全部都与名著阅读有关;由此可知,名著閱读与微写作相结合,是北京高考的命题趋势所在。而如何把握这一趋势,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落实这一趋势要求,是当下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呐喊》为例,从与其相关的三年北京卷高考题及各城区主要模拟题的微写作命题角度出发,来细致探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这一有效的读写结合模式,以期为微写作的课堂教学提供助力。

与《呐喊》相关的微写作命题分析

从相关三年北京卷高考题及各城区主要模拟题来看,与《呐喊》相关的微写作主要有以下命题方向。

出现最多的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 例如,2018年北京高考卷: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再如,2017年北京高考卷: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这些命题或要求叙述,或要求议论,或要求描写,但都以各种方式考查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全面、立体把握。

考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例如,2018年西城一模: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小说中情节的安排有时也是如此。你认为下列情节是“最好的安排”吗?请从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①华大妈与夏四奶奶在坟场相遇(《药》);②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红楼梦》);③筋疲力尽的桑提亚哥回到岸上,睡着后又梦见狮子(《老人与海》)。再如,2017年西城二模:任选一个《呐喊》中的情节,讲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2017海淀一模):修改《呐喊》中的情节并谈修改理由。这些关于情节的命题一般沿着知道情节、理解情节、能够改动情节或分析理由的思路出发,旨在考查学生“读没读、读懂没、能写否”。

还有对于小说主旨的考查 例如,2018年丰台二模: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学校开展“翻开一本书,播下一粒种”的读书活动。翻开《平凡的世界》(或从《呐喊》《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本),你会播下一粒什么种子? 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思考。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再如,2017年海淀二模:电影《阿Q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的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此类命题往往会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或语境,将对小说主旨的考查包裹在不那么直接的表达中。

复合型题目,也会出现 例如,2018年海淀二模:请从“《呐喊》声”“《边城》情”“《红岩》魂”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符合原著,感情真挚。再如,2017年西城二模: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此类命题看似角度宽泛,简单易写,实则不然。学生既得灵活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和表现手法(细节刻画、手法运用等),还得兼顾多个要求(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旨思想等),写作难度较大。

从读写结合角度探讨符合命题要求的微写作训练方法

结合以上命题方向分析可知,要想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佳作,对于名著的全方位把握必不可少,尤其是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旨的理解掌握。而回到《呐喊》,我们也应巧用方法,从众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中去粗取精,并深入理解核心主旨。

读写结合,要让学生学会仿写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呐喊》为例,鲁迅在14篇小说中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华老栓等典型人物形象。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故事性十足的情节上,容易忽略对人物的细致把握,以至于在微写作过程中存在一种“大概知道写什么,可就是写不出来”的实际困惑。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仿写”。例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出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在对应的描述人物形象或设计雕像的微写作中,“站着喝酒”“穿长衫”“身材高大”“青白脸色”“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等关键信息就可以直接或间接运用其中。

读写结合,还应让学生在掌握准确的情节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呐喊》中的经典情节画面有很多,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写“茴”字,如《药》的最后夏瑜的坟上出现花环,又如《阿Q正传》中阿Q画圆圈、《白光》中陈士成挖宝藏等。阅读并了解基本故事情节之后,学生需借助扎实的阅读功底和合理的想象力,对经典情节画面进行适当扩展、补充,以期写出更为饱满丰富的微写作。例如,《阿Q正传》中关于“阿Q画圆圈”,书中是这么写的:“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在进行情节相关的创作时,可否进行合理想象,添加上阿Q彼时彼刻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或者可能的语言描写。一经想象,情节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小说主旨也更加凸显。

读写结合,要不断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提升思维高度,领会名著的核心思想 《呐喊》的主旨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控诉践踏生命的封建传统;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深入剖析国民及民族的劣根性;描写激烈的社会矛盾下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反映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从而走向失败的革命本質。而这些思想主旨又零散地分布在各单篇中。因此,对名著进行阅读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单篇总结到多篇同类型归纳整合,以期融会贯通,提升思维高度,不断突破阅读壁垒。例如,《孔乙己》《白光》和《端午节》,如《药》《阿Q正传》《风波》和《头发的故事》,不管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方面,都能找到共同路径以理解《呐喊》整部小说的主旨。孔乙己的迂腐,陈士成的贪婪,方玄绰的虚伪,无不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可怜又可恨的形象,无不体现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人的残害。夏瑜的血被卖出做“血馒头”,阿Q理解的革命就是“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头发的存否与朝代更迭密切相关,无不体现了底层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从思维层面理清思路,对阅读信息有效地进行归纳整合,对于微写作的训练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读写结合,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更是锦上添花 以上更多谈的是“读”以及理论层面的“写”,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也是至为关键的。能否通过审题马上确立文体(描写类,议论类,抒情类)、把握文体特征,能否进行逻辑线条明晰的写作,能否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否掌握多种描写手法并进行细致、具体描写,能否文辞雅致……这些语言上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的出现,势必能够为高效的阅读锦上添花、为平实的表达颊上添毫!

总而言之,命题方向和命题趋势引导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的成效如何又直接影响学生在高考中的实际获得。因此,在名著阅读和微写作两个题型紧密结合的大背景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断理解、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突破并深入掌握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多种方法,对于微写作的课堂写作训练以及考场备考训练来说,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呈现来说,都是秉要执本之良方。而本文以《呐喊》为例展开具体分析,只是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不吝所思所学,贡献出涵盖名著更多、方法更为得当的精当之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猜你喜欢

阿Q故事情节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阿Q森林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说说阿Q的两句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