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1-18张雯雯赵丽平李晓莉
蔡 静,张雯雯,赵丽平,李晓莉
(1 信阳农林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李店镇中心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人生必修课,是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育才造土,为国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2],探索“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努力构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使思政知识深入学生的心理,并践行到生活中,发挥好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农林院校生物制药、水产、食品、农学、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茶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3],该课程知识面宽、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每一章都蕴含思政元素。学习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思想较简单顺从,可塑性较强,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创新及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播撒德育种子,使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自然顺接、有机互融,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学生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远大理想。本文结合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浅谈对农林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实践。
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1.1 学校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不足
1.1.1 缺乏系统规划
我校正处于本科发展阶段,近年来还新添了部分专业,生物制药专业是其中之一,加上本科生的扩招,化学教师师资告急,且各教师教学任务重“隐形负担”也不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繁琐的行政工作及科研压力,这样在客观上导致“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未从根本上做到整体规划、统筹兼顾。《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需要化学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耗费较大精力去挖掘和筛选相关思政元素,而上述客观条件制约并影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与生物制药专业的深入融合。
1.1.2 缺乏校级协调保障机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涉及的专业和学院较多,需要各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基础课思政的教学效果。但现实工作中,我校始终存在对基础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要求缺乏统一规定,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量化指标、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各学院的协调机制等,都缺乏明确的制度性规定。
1.1.3 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高
农林院校是以人才培养为市场导向,着重强调教学的适用性[4],且学校很多专业都需要化学基础知识的支撑,尤其是生物制药专业,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其核心和关键基础支撑学科,为其拔尖创新人才提供质的营养和功能构件。而且化学也是农林院校考研的重要参考课程,但就目前来看,各学院对化学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化学课程的性质从专业基础课更换为公共课,课程学时也在不断减少。这种现象使相关院校学生对化学基础课兴趣不高,认知错误,导致化学的课程思政实施相对更加困难,生物制药专业也不例外。
1.2 化学教师“课程思政”方面的不足
从教育理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客观上是接受的,但主观上认识不足,存在“重教轻育”现象。而且受制于不灵活的体制机制,部分化学教师使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部分化学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在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时没有掌握好将思政元素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力度,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教学效果。有些化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导致整个课程出现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并且不能保证思政内容在这些课程中的系统呈现。
1.3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大一新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进取、和谐奋进、乐观健康。然而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各种观念的冲击下,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对学习不感兴趣,成才意识淡薄,前途迷茫等,期待度过“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刷抖音”的“快乐”的大学时光[5]。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初探
2.1 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课需要积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围绕农林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1)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掌握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沟通协作的能力。
(3)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创新思维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1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点[6]Table 1 Integration points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lements in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6]
续表1
2.2 授课内容的加工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相关化学史、新闻时事,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本文梳理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表1),并着重从培养思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及正确价值观这几方面来说明课程的育人功能。
2.3 教学方法的改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拓展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实现目标的达成。
2.3.1 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7]。例如,在讲到凝固点下降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路面结冰要撒盐?让学生主动结合稀溶液依数性去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2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系列专题,比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涉及的化学知识专题,让学生10人一组,查阅资料、PPT课件制作、现场演讲、微视频、论文、讨论、教师点评和学生网上互评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侧重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实现翻转课堂。
2.3.3 案例教学法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思政案例,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寻找案例,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层层疑问,不但学习了理论知识,抽丝剥茧,还解决了实际问题,更具体验性和启发性。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移动时,让学生探索泳池中的化学奥秘,并融入思政呼吁学生注重健康、讲文明、守公德。
2.4 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更新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中增加思政考核要素比例,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包括慕课平台、雨课堂、课程作业、小论文四种方式,分别占总成绩的5%、10%、20%和5%,并且在过程评价中,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评的形式来完成。专题报告采用分小组进行,资料信息收集、PPT制作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完成。
3 结 语
要推进新农科建设,农林院校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要以其为载体,明确把握思政教育的内涵,努力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在建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过程中,我们仍需继续更新和挖掘思政元素,注重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地探索思政的融合途径,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