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端午叙

2021-11-18冯汉斌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21年8期
关键词:端阳龙舟竞渡雄黄酒

◎文 | 冯汉斌 编辑 | 田宗伟

游江 摄影/ 魏启扬

屈乡粽香 摄影/ 孙长华

每到五月初夏,石榴花先是两三朵绽开,数红独放,继而点点片片,蔚然盛开,观之,满眼飞霞,煞是明丽。“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我知道,每年榴花初绽火般红时,端午的脚步就近了,宜昌满街飘散着诱人的粽香。

“珍珠白姑娘,许配竹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小时候,最喜欢听爷爷出谜语给我们猜,如果时值端午,爷爷必会念一遍这首民间流行的谜诗,让我们几个娃娃猜一样东西,谁先猜到谁就会有奖励,而当我说出“粽子”两个字时,很神奇的是,顿时口中会有齿颊生香、津津有味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在端午时节吃两个家人亲自包裹的粽子,几乎是舌尖上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付承旺端午节扎菖蒲。 摄影/黎明

粽子,又称“角黍”。宜昌人包粽子、吃粽子,千百年来形成了遥深的寄托,积淀着丰厚的情意,有着很地道的讲究:包亮晶晶的糯米,寄托着对屈原冰清玉洁品格的赞美;那一颗红枣点缀其中,意味着丹心一片,忠贞爱国;绿盈盈的蓼叶包裹,象征着长青不败,屈风永继。三角形的粽子有棱有角,那是屈子苏世独立、刚直不阿的象征。宜昌民间“粽子歌”说的最是恰切:“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而粽子煮熟后,不但为了让家人品尝,尝尝端午的味道,也是为了能在江边和龙舟上投入水中。至今,宜昌还流传着“神鱼”“我歌回”“子规鸟”等传说,小时候,爷爷时常讲的就是“神鱼”的故事:“江中的神鱼感于屈原的品格,用尽全身力气,驮着投水的屈原从汨罗江溯流而上,千里迢迢送屈原归乡,家乡人民在端午这天,纷纷投喂粽子到江中给神鱼吃,给它补充体力,让屈原早日归乡。”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我,总以为水中一定有一个受人景仰的屈原,而神鱼,是最有人情味的大力神。

每到端午,宜昌乡村那些心灵手巧、会当家的主妇,早在清明节后就开始行动起来,将刚透出来的鲜嫩粽叶摘下,洗净,煮熟,晾干,然后再根据家人的口味来制作馅料,常见的有红豆、红枣、猪肉、蛋黄。粽子的制作方法也很讲究,三角粽、四方粽、长形粽,虽然做出来的口感与粽子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心灵手巧的主妇总会通过变幻的花样,来讨家人的欢喜。制作好的粽子放入土灶上,用大火煮开,小火多次催熟,煮熟后的粽子口感独特,既有白米的独特香气,又有草木的清新甜味,冷却后的粽子别有另一番雅致的滋味,米与粽叶粘连,难舍难分,咬上一口,啧啧,齿颊留香,多少年后都会铭心不忘,因为整个儿吃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呀。

归州过端午 摄影/ 魏启扬

榴花和粽子,是端午节的时令之物,一个是看的,一个是吃的。观之,可照眼明,食之,可使心明。往古来今,端午都是楚地特别是宜昌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老百姓称之为“大日子”。何谓端午? 晋人周处在其《风土记》中记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也就是说,在晋代,端午本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即夏历的午月午日,当人们用数字记时取代干支记时后,就用重五代替了重午。“五”与“午”同音,端与初同义,五月为午月,所以初五为端午、端五。因午时为阳辰,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正因为“端”“午”二字的巨大张力,经过历史的层累性积淀和文化的演进,端午节又称重午节、重五节、五月节、端阳节、女儿节、粽子节、浴兰节、菖蒲节、龙舟节、夏节和诗人节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别名最多的了,没有之一。今年是大诗人苏轼逝世九百二十周年,他当年与父亲和弟弟继元白之后,同游“三游洞”,为宜昌留下一段千古诗词佳话,也为宜昌留下了一个千年网红景点。对其毕生诗作稍作盘点,我发现写端午写得最好的,还是这位东坡居士,且看他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写得多么有血有肉,有情有景,也只有他,把我们的端午节,写得如此活色生香,读之,颇有神清气爽之感。

洗艾叶澡 摄影/郑家裕

过端午 摄影/ 郑家裕

过端午 摄影/ 郑家裕

端午节是中国的,但屈原出生于宜昌,所以宜昌人过端午有着不一样的道道,而在屈原故里秭归,甚至有“端阳比年大”的说法,“一个端午三次过”是秭归独特的风景,所谓“三次过”,是指五月初五过“头端阳”,五月十五过“大端阳”,五月二十五过“末端阳”。传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水殉国后,他的妹子屈姑划船日夜兼程赶到洞庭湖,但只找到屈原的衣冠,她只得带着哥哥的衣帽,伤心地回到家乡,与众乡亲们一起修建屈原衣冠冢。这事前后算来,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天,由此,产生了“秭归端午三次过”的民间传统。虽然“三次过”同样吃粽子,喝雄黄酒,但也各有各的节庆使命:过“头端阳”,以祭奠三闾大夫屈原为主,过“大端阳”以龙舟竞渡为要,过“末端阳”主要以“送瘟船”,亲朋团聚为主。一千多年前,南宋诗人陆游经过秭归,写下了著名的《归州重五》诗,记下了当时的节日场景:“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今天,我们不用还原放翁的这首诗之文化现场,只要看看每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的盛大仪式,设若放翁复活,一定会诗思泉涌,感慨万千!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柳枝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白菜野花,遍地黄,风送花儿香。”这是流传至广的端午歌谣。是的,粽子有多甜,艾叶就有多香,在宜昌,每逢端午来临,再小的菜场,都有进城的农民采集来的艾叶和菖蒲售卖,家庭主妇们仿佛不约而同地在此扎堆选购,带回家,挂于门楣和窗台上,用于禳灾袪毒。记得小时候,爷爷每年都会在端午节当天起个大早,趁着露水未干时,上山采割艾蒿和菖蒲,回到家里,用备好的彩带扎上,悬挂大门两旁,避邪袪风。采来的艾蒿除了当天庆节外,一年中,不论何时有什么痛痒,随时摘取几枝,用水煎煮,洗擦患处或泡脚,即可止痒消炎。而我小时做的,就是在端午节那天,写爷爷准备好的对联,记得有“蒲龙献瑞,艾虎呈祥”“菖蒲作剑,斩八节妖魔;艾叶为旗,招四时节庆”等句,只是不像春联贴在大门上,而是用小红纸,小楷写好,贴于堂屋的祖宗牌位两侧,现在回想,这些颇富仪式感的活儿,如今的小朋友们,是无法经历了。

端午节之所以是个大日子,很大的缘由是其每项活动都极富辨识度,喝雄黄酒就是其一。其实,雄黄酒和菖蒲酒,还有艾酒、朱砂酒、葵花酒等,都是端午的特备酒品,它们是在现成的酒里,浸泡诸物,类似杨梅酒、桂花酒,作为端午禳灾仪式的一物。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具有杀虫和攻毒的作用,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矿药物。在酒中浸泡雄黄屑末,就称为雄黄酒。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辟除百疾,而禁百虫。”读初中时,中国百废待兴,我从一个同学那儿借得连环画《白蛇传》,爱不释手,竟然把文字部分一夜抄下来了。故事里说,白素贞本是白蛇,修炼千年成精,在西湖遇见许仙,携归苏州结为夫妇。端午那天,白素贞装病入房中回避,许仙误以为得了风寒,劝她服雄黄酒,白素贞酒后便显出了白蛇的原形来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雄黄酒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但从此,我再也不想喝它了,父亲也不介意,给我的那一份雄黄酒,先用它涂抹我的额头和手心足心,用不完的,就洒到家里的墙角和窗沿等处,果然,雄黄酒所洒之处,夏虫明显少了许多。

如果说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是家家户户的私家动作的话,那么,龙舟竞渡就是端午节最有观赏性、最有声势的宏大叙事。作为屈原的故乡,宜昌的龙舟竞渡古来即负有盛名,端午期间一般随时都可举行,在“大端阳”也就是五月十五日这天掀起竞渡高潮。这些年,我收藏了不少清代文人的诗歌作品,其中以《东湖竹枝词》为题的诗作,很多都写到大端阳龙舟竞渡的场景。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曾在宜昌为官的严思浚有诗说:“江干垂柳复垂杨,斜日青帘豆酒香。至喜亭前箫鼓沸,从郎更赏大端阳。”诗中的至喜亭,那时还在西坝,明显写的是三江竞渡的胜景。而宜昌籍的清代文人杨毓秀写了《东湖竹枝词》二十首,其中有一首也是写的端午:“中流箫鼓锦帆张,五日乘龙戏浪翔。漫赌今朝真胜负,养精还战大端阳。”他在诗后附有自注:“俗以五月十五为大端阳,竞渡尤盛,胜负以是日决之。”可见大端阳里赛龙舟,是宜昌民间从古至今的节俗传统,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且不管贫富,无论童叟,都乐而参与,乃至观者如云,所谓“年年竞渡看龙舟,士女如云挈伴游。别有富儿工避暑,画船箫鼓漾中流。”活生生一幅万人空巷的“龙舟竞渡图”。

在屈原故里秭归,龙舟竞渡前,都要举行祭奠屈原的仪式。一般是五月初五上午,在屈原庙前或者江滩上,或在船中。当地民众设置祭坛,放贡牲,布祭帐,由地方长官主祭,以后改设主祭、亚祭各一人,由乡间名人和年高德劭者担当。仪式一旦开始,气氛即趋庄严肃穆,人们默立,从心里感佩、怀念着屈大夫。

秭归骚坛农民诗会 摄影/ 魏启扬

端午时节,在长江城区段举行龙舟比赛,是近代以来宜昌的一件令人期待的活动。一条龙舟一般由20 多到30 多划手组成,另有站头人、打鼓、扳梢和打旗者四人。站头人手持长桡立于船头;打旗人手持龙舟旗,处于船尾。他们非竞赛时晃杆摇旗,正式比赛时,要坐下来帮助划。由站头人指挥船的航向,并与别的船联络。一条龙舟是否划得好,关键是打鼓人和扳梢人,打鼓人击锣配鼓的点子快慢要恰到好处,使几十支桡起桨落桨有节奏,步调一致。他还要领喊全船号子:“唉呀哟嗬,啊嗬哟嗬!”并呼喊“屈原大夫哟!我哥回嗬!”扳艄人也就是舵手,一般由长年驾船有水道经验的壮年男子担任,善于在不同水情中掌控航向。至于众划手,多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既要会划船,又要会泅水。一般是把略强者放在船的前半部,其目的是前者带后者,后者随前者。

秭归端午龙舟比赛 摄影/ 郑家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二届三峡艺术节暨首届国际龙舟拉力赛在宜昌开幕,开幕式就选在三江河道上。开幕式当天,丽日当空,宜昌市民倾城出动,观看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其情其景,至今回想,如在昨天。其实在民国时期,长江宜昌城区段就是龙舟竞渡的天然赛场。当年,龙舟赛的起点是西坝川主宫前的江岸边,终点是江南的孝子岩岸边,这条龙舟航线保持多年没有变。1949 年后,才改为镇川门为起点,江南十里红为终点。如今,宜昌城区水域很少有龙舟赛了,城区市民看龙舟竞渡,最好的选择是在端午期间到秭归,在高峡平湖上饱览百舟竞发的壮景。前几年,秭归打造出了一条长达62 米的巨型钢制龙舟,需要120 名划手同时划动,堪为世界之最。

屈原故里端午祭江 摄影/ 黎明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端午还是诗人节,岂能无诗? 因之,每年的端午节,屈原故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端午诗会,其中最有味道的,还是乐平里农民在屈原庙举行的吟诗会,朴实而深情,特别打动人心。这么多年来,我参加过十多次,每次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精神的朝拜。参加这样生动而难忘的诗会,我更加体会到唐朝诗人文秀那句诗的内涵:“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是啊,一个人、一个节日和一种民俗关系如此紧密,舍屈原莫属。屈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宜昌人,都是屈原的后人。

猜你喜欢

端阳龙舟竞渡雄黄酒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庚子端午吟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端阳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喝雄黄酒过端午
一壶雄黄酒 许尽端午愿
头端阳里划龙舟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