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药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学现状研究
——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
2021-11-18黄银樱宫爱民
陈 乔,王 丽,黄银樱,宫爱民
(海南医学院 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源于秦汉时期南方百越的一支——骆越。约在3 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已生活在海南岛上,是海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同胞聪明智慧、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富有创造性,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原生态文化艺术[1-3]。黎族医药更是黎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发掘和创新黎族医药知识,对于弘扬我国民族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见治疗肝胆病黎药的基本情况[4-6]
通过整理挖掘相关肝胆病黎药基本情况(见表1),可以发现黎药的科属分布广泛,有菊、茜草科、姜科等;黎药名称和中药名称差异大,例如“地胆草”的黎药名称为“雅胆杆[7]”,“金钱草”的黎药名称为“雅立麦[8]”;用药部位多样,有全草、全株、果实等;药性丰富,有辛、苦、平等;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等为主。
表1 部分肝胆病黎药概况
图1 几种代表性肝胆病黎药品种
表2 4种常用黎药简介
1.1 常见肝胆病黎药的分布情况
通过整理统计海南省常见肝胆病黎药地区分布,本次选取151例为样本,发现海南省各个市县均有分布,其中以黎族聚居的琼中、保亭、三亚、陵水、白沙占比较高,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占比较低,分布较少。见图2。
图2 海南省常见肝胆病黎药地区分布
1.2 常见肝胆病黎药药性分析
通过整理挖掘相关肝胆病黎药药性分布基本情况,统计选取151例为样本,由图3可发现常见肝胆病黎药药性丰富,其中药性以甘、苦、辛、凉所占比例较高,比例分别为17%、27%、12%、12%,其他药性所占比列较少。
图3 常见肝胆病黎药药性分布
1.3 常见肝胆病黎药用部分析
通过整理挖掘71种相关肝胆病黎药用部分布基本情况,肝胆病黎药主要以全草、根入药。全草所占比为25%,代表黎药如“黄姜”;以根入药的比例所占22%,代表黎药如“开哎杆”。见图4。
图4 常见肝胆病黎药用部玫瑰图
1.4 常见肝胆病黎药的花果期分析
通过整理挖掘69种相关肝胆病黎药花果期分布基本情况,可以发现肝胆病黎药花期主要集中于春夏季,果期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见图5。花期集中于春夏季的代表黎药如“赛天地”“雅意杆”;果期集中于夏秋季的代表黎药如“雅托卖”“雅布拉龙”。
图5 常见肝胆病黎药的花果期分布
1.5 常见肝胆病黎药的功效分析[9]
通过整理挖掘42种相关肝胆病黎药功效基本情况,可以发现肝胆病黎药主要以清肝、疏肝、益肾为主,见图6。清肝功效占26%,疏肝功效占19%,益肾功效占17%,其主要代表黎药分别为雅七亮、罗哈翠、雅各族。
图6 常见肝胆病黎药的功效直方图
2 讨论
通过对肝胆病黎药分布、药性、药用部位、花果期、功效、整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1 肝胆病黎药多分布于黎族聚居地,受地形、气候等影响大
肝胆病黎药多分布于黎族聚居地,这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水分、密切相关。海南岛山体为弓形,中间高而四周低,整体地形由中部山体向外延伸,由山地、丘陵、平原依次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分布带谱。气候方面: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10],加之地形的作用,山林、河谷地形差异大,垂直多样、水汽丰富,黎族聚集地地形复杂多样[11]、气候暖湿的地理条件,气候优势造成了肝胆病黎药主要分布于该地。另一方面,现代研究也有证明温度对中药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高温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和线粒体受到破坏,植物体内生化组成发生改变;低温可引起细胞脱水、渗透性改变、蛋白质沉淀、体液冻结、原生质受到破坏甚至机械损伤。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可导致细胞死亡,最终引起药用植物体的死亡,而该地温暖宜人的温度,更好地促进了黎药的生长。其次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生物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并且水是生物体内良好的溶剂,水可以维持细胞组织紧张度和固有形态,使生物细胞进行良好的物质交换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运动。该地丰沛的降水也为黎药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2.2 肝胆病黎药药性以苦、甘、凉、辛为主
肝胆病黎药药性以苦、甘、凉、辛为主。这与海南地区的气候息息相关。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造成海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点,因此该地区多发湿热疾患,其中以肝胆疾病为主要表现。肝胆功能异常,大多会出现肝胆湿热、肝火旺盛[12],故又加入具有凉性的药物清热泻火,辛味之药发散表邪,使之透邪解表。因此黎医选择用药时更倾向以苦、甘、凉、辛为主,其治法与张仲景提出的酸、苦、甘合用补肝虚相似。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3]中指出,肝生病,可以用酸味药补之,再少佐苦味药,加之甘味药缓和,能增强治疗效果。“补用酸”即五味中酸入肝,肝虚用酸味以补之;“助用焦苦”即五味之中苦能入心,而肝病治心,是因其心为肝之子、子能实其母之理;“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即甘能缓急止痛,甘能调和诸药,缓肝之急,理论相似。
2.3 肝胆病黎药主要以全草、根入药居多,花期集中于春夏季,果期集中于夏秋季
肝胆病黎药主要以全草、根入药居多,这与植物本身的多样性、药效与采集时间等都有一定关系,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采收时节和方法[14]。根块、枝茎入药的通常在秋天果实成熟后和落叶前采集,由于海南的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因此采摘时间长,根块、枝茎入药比例高,用树皮或根皮入药的在春夏季节采集,此季节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浆液溢流,药性高,疗效好且易剥离,因此树皮或根皮入药比例也较大;花入药的,一般在开花时摘集,花期短暂,因此入药比例小,果实或种子入药的通常在成熟时采摘,由于黎族地区全年高温湿热的条件,果实、种子成熟相对较少,其入药比例也相对较低。另外肝胆病黎药花期集中于春夏季,果期集中于夏秋季,这主要和植物本身的特性相关。初春、深秋为植物休眠期,有效成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药材质量好,产量高。因此肝胆病黎药主要以全草、根入药居多。另从中医藏象[15]的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医“以形养形”“同形相趋”的理论。全草、根在五行中属木,根据中医五脏对应五行,木对应肝,具有生发之性质,从而证明了其入药部位的科学性。
黎药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药用部位在不同时期有效成分含量各不相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寡是药性的物质基础,因此采收时间不同,药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古代医家历来注重药材的采收时节,例如: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一》曰:“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神益。”而在民间亦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16]”之说,强调中药适时采收对确保药性,保证药效至关重要。
2.4 肝胆病黎药功效主要以清肝、疏肝、益肾为主
我国是一个肝胆病大国,据统计,中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群受到其困扰,尤其是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使得肝胆病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表示,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位居第九,估计中国多达7 000万人患有肝硬化,海南也拥有庞大的肝胆病人群,其主要原因与当地风俗习惯相关。海南黎族地区特产山兰酒[17],制作过程要经过蒸煮、冷却、加曲、发酵而成,目前主要采用手工加工的工艺进行酿造,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无法平稳调控,容易使米酒变苦,加之黎族地区风俗淳朴,好客喜饮酒,其居住环境的湿热等特点都加剧了黎族地区肝胆病的多发。因此当地黎族医生,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在治疗肝胆病时多为采用清肝、疏肝、益肾为主要作用的黎药。例如:田基黄,属于黎药中的一种,黎医常常用以治疗一些急性肝炎、黄疸等肝胆疾病;而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王永刚等[18]研究中明确了田基黄有效部位中黄酮部位的保肝退黄作用,在田基黄的黄酮类成分中,槲皮苷、异槲皮苷、田基黄苷对四氯化碳及 D-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的小鼠黄疸性肝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肝退黄作用,构成了田基黄发挥保肝退黄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肝胆病黎药提供了有力的药理基础。
3 结语
黎药在当地黎族的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守护着黎族人民生命与健康[19],因此保护发展和传承创新黎族医药,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