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8余树强
余树强
(恩平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江门 529499)
癫痫作为一种神经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在于患儿脑神经元呈现出异常放电现象后导致暂时中枢神经系统失常,对患儿造成的损害较为显著,且该病临床表现为部分发作、全面强直 - 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强直发作等,呈现出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情况,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危害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其可以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进而抑制异常放电,但其作为一种肝药酶诱导剂,可增加与滑面内质网增生相关的酶蛋白的合成,最终导致药物代谢的加快,降低疗效[1]。丙戊酸钠是一种神经阻滞剂,可通过促进γ- 氨基丁酸的合成,降低γ- 氨基丁酸降解速度,使其浓度显著提升,进而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儿,对其认知功能及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癫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33、11例;年龄2~13岁,平均(8.53±1.15)岁;病程0.2~8年,平均(1.25±0.29)年。试验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34、10例;年龄2~12岁,平均(8.52±1.13)岁;病程0.3~9年,平均(1.29±0.31)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3]中关于癫痫的诊断标准者;每月发作次数 >3次者;入组前未进行过抗癫痫药物治疗者等。排除标准:患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合并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等。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恩平市人民医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卡马西平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908,规格:0.1 g/片)口服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5.0 mg/kg体质量,1次/d,口服7 d后,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为10.0 mg/kg体质量,1次/d,最终控制用药剂量为15.0~20.0 mg/kg体质量,1次/d。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片(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059,规格:0.2 g/片)口服治疗,20.0 mg/kg体质量,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给药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参照《儿科学》[3]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癫痫疾病发作次数减少>75%;有效:治疗后患儿癫痫疾病发作次数减少50%~75%;无效治疗后患儿癫痫疾病发作次数减少 < 50%。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4]中的8个认知领域(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总分30分, ≥ 26分为正常,分值与患儿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③血清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设置(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MPO、SOD、MDA水平。④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APN、Leptin水平进行对比,血样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⑤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嗜睡、胃肠道痉挛、恶心、肝功能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检验;治疗前后MoCA评分、血清APN、Leptin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0.4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MoCA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的MoCA 评分分别为(17.25±2.02)分、(17.52±2.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10,P> 0.05);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的MoCA评分分别为(21.11±3.13)分、(25.25±3.13)分,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MoC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873、13.543,均P< 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04,P< 0.05)。
2.3 氧化应激指标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MPO、MDA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SOD水平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MPO: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
组别 例数 MPO(U/L) SOD(U/mL) MDA(n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556.96±110.65 496.76±116.39* 81.99±7.85 108.88±6.25* 8.81±1.31 7.53±1.29*试验组 44 557.29±111.25 421.25±104.19* 82.59±8.02 122.14±7.11* 8.83±1.32 5.32±1.43*t值 0.014 3.206 0.355 9.291 0.071 7.6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清APN、Leptin水平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APN水平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血清Leptin水平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 APN、Leptin 水平比较 ( ±s , μg/mL)
表3 两组患儿血清 APN、Leptin 水平比较 ( ±s , μg/mL)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APN:脂联素;Leptin:瘦素。
组别 例数 APN Lept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11.03±2.11 12.19±2.19* 7.75±1.52 6.39±1.39*试验组 44 11.86±2.15 15.39±2.16* 7.73±1.51 5.53±1.15*t值 1.828 6.901 0.062 3.162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0.91%、11.36%,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癫痫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且具有遗传倾向。卡马西平主要通过对患儿体内细胞膜上钠离子(Na+)通道进行阻碍,同时限制神经元动作电位与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被用于抗癫痫、抗狂躁、抗惊厥等疾病的治疗,但会引起患儿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5]。
丙戊酸钠属于临床常用广谱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将神经细胞膜钙离子(Ca2+)和Na+的通透性进行抑制,使T型Ca2+电流减弱,抑制线粒体内Ca2+超载,保障神经元内的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同时能提高脑组织中脑部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对兴奋的神经细胞起抑制作用,进而减少癫痫发作次数[6-7]。相关研究发现,APN、Leptin水平均与患儿认知功能有关,且APN水平与患儿认知损害呈负相关,Leptin水平与患儿认知损害呈正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Leptin水平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儿,可改善其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癫痫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氧化应激损伤、钙超载等多种因素均可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而氧化应激所产生的氧自由基连锁反应是神经元受损的核心病理环节,其中MPO、MDA水平均与机体氧自由基水平呈正相关;SOD是人体重要的能够催化氧离子产生歧化反应,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组织避免受到超氧离子损伤的抗氧化金属酶。其中过度的氧化应激产物生成是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为,大量的氧化应激产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内钙平衡,从而使细胞的兴奋性与脑内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加重病情[9]。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MPO、MDA水平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提示给予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可有效缓解其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丙戊酸钠主要通过在丘脑皮质环路内抑制丘脑皮质异常状态,改善大脑异常活动,进而抑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对线粒体损伤进行修复,从而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儿认知功能[10-11]。
综上,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应用于治疗癫痫患儿,可有效调节患儿血清APN、Leptin水平,缓解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可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