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的应用

2021-11-18

名师在线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力学小球函数

郭 杰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武威 733299)

引言

要想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高中物理力学学习问题,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学准备,除确保学生准确应用数学知识及相关概念外,还应对力学的相关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答力学问题。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将数形结合、数学分析等思想应用于力学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一、高中物理力学学习问题

(一)物理关系复杂,学习压力大

从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看,力学板块的教学工作极为复杂。一方面,“力”这一庞大的物理定义涉及的力学知识各有差异,力的类型与作用存在极为明显的不同。当学习复杂力学概念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的力进行区分和记忆;当新的力学概念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力”的教学又开始向着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力”的理解不够全面,在学习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依靠生活经验推导相关问题,对力学问题的解答、学习极为片面,对力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彻底。以经典物理问题“受力分析”的学习为例,在教学环节,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一物体放在平台上,请问物体受到哪些力?”此时,学生会依据客观经验考虑物体受到的力、平台所施加的力,围绕复杂混乱的力做出回答:“物品受到了摩擦力、支撑力、重力的影响。”由于无法区分分析对象,学生给出的答案并不正确。而在接触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知识后,既有的物理力学知识与先前的物理知识概念相互碰撞,关于力学的矛盾被逐步放大。

(二)学生素质不高,解题效率低

在高中物理测试中,力学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或要求学生对力的大小进行计算,或要求学生对力的方向、作用结果进行分析。在复杂的教学要求下,学生所掌握的解题方法难以有效地帮助其解决物理问题。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来看,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烈的倦怠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1]。当新的运动状态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学生难以正确地对有关物体的受力特点、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在无法得到可用的物理参考变量的情况下,解题正确率很难得到保障。

二、数学方法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一)应用函数求极值

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极值问题主要分为以下类型:某物体从某一位置下落,求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值;某物体在平面上做匀变速运动,求其所受阻力的最大值等。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各个物理量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且物理概念之间保持着极为复杂的函数关系[2]。据此,教师可利用数学函数解决有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在极值问题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函数表达关系式,依靠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函数式解决物理问题。例题:在图1 中有一段轨道,轨道的AB段为圆弧形,表面光滑,半径为r。在轨道顶端A处有一小球即将下落,A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h,当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释放时,不考虑空气阻力,求h为何值时,小球落地点与BC之间的距离最远?

图1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题目涉及的物理知识。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故有对公式进行变形处理,得出。小球在从B运动到D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故有运动距离对公式进行变形,求解。此时,有关算式可转化为二次函数y=r(r-h)=r2-hr,根据一元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得出,当时,有最大值。通过一元二次函数的极值求解,可以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函数计算问题,学生在求解函数的过程中便能够直接解决极值问题,解题效率将大幅提升。

(二)应用图像算时间

图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接地掌握有关物理信息,教师可尝试利用有关图像对问题进行展示和优化,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单一的文字叙述相比,图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物理概念,在凸显物体运动特质的同时明晰解题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解题信息。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物理力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例题:两个小球处于甲乙两个光滑的斜面上,斜面的光滑度、高度相同,但组成结构不同。如图2所示,不考虑机械能的损失,当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时,哪个小球率先落地?

图2

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并围绕小球的加速度构建相关图像。由于甲、乙斜面的倾斜度不同,乙上的小球在前半部分的运动中会产生更大的加速度,但由于后半部的斜率明显低于甲,其加速度随之降低。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对应的v-t图像,对甲、乙上的小球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通过对斜率、图像面积的分析确定小球的运动关系。依靠图像的直观展示,学生能够在数学方法中积累相应的解题灵感,进而提升自身的解题速度。

(三)应用解析算距离

将运动形式与受力分析结合起来,是当前最常见的物理题型。例题:如图3所示,质量为3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有一个质量为1kg 的铁块,对铁块施加一个向左的速度v,v=4m/s,当铁块与弹簧碰撞后返回,停留在木板右端,求此过程中铁块的运动距离。

图3

问题中涉及“运动”“静止”两大概念,考查内容比较复杂。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分析法帮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在铁块运动的过程中,铁块所受到的向左的速度v与木板的摩擦力相互作用,其动能在不断损失,运动距离随动能的变化量而不断变化,故而,应该围绕摩擦力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v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压缩弹簧所做的功、弹簧弹回所做的功等物理因素逐渐被分离出来,依靠合理的数学分析,物理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被重新梳理,这样学生能够更高效地解决物理问题。

结语

高中物理力学板块涉及的教学知识比较复杂,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在帮助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答力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有关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确保其科学可用后,才能将其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避免不当的教学方法引发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力学小球函数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狐狸教数学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
力学 等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