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三困境”就业工作探索

2021-11-17张可儒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

【摘要】2021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预计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结构困境、规模困境和个人困境。文章以国内外宏观情况为背景,着重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三大困境”。谈论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挖掘就业单位招聘需求,积极完善就业信息沟通渠道,精准开展就业学生帮扶指导,创新举措,分类指导的方式,来应对可能更加困难和复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三困境;大学生就业;就业工作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较2021年增加近10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智联招聘《2020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届毕业生未解决就业问题。2020与2021届毕业生的求职时期相重叠,外加出国留学、创业等发展方向受限,导致整体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有所失衡。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2021届毕业生中考研、考公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按照目前的趋势而言,学业深造上预计会有更多的毕业生会选择放弃出国,在国内考研。换一个角度来说,在录取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学生落榜,流入就业市场。同时也预计会有相当多的出国留学毕业生将回国加入国内就业市场,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2021年上半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随着全球封锁措施放松、各国政府和央行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部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全球经济正在从今年上半年的衰退深渊中恢复,但是复苏缓慢。同时,由于疫情已得到有力控制,中国整体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分析

1.结构困境

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就业结构又可分为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知识结构等。中国经济整体目前处于转型升级中,也是处在世界大经济下滑周期之中。这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脱虚向实、转型升级的国家大战略背景下,房地产、金融等以往的招聘大户明显遭遇发展困境。加之中美贸易战下,美国剑指中国出口业、高科技企业、这将直接打击国内许多依赖出口的企业,以及相关高科技企业。对于那些竞争力不强的出口依赖型企业,也将带来重要打击。部分行业面临发展瓶颈和困难转型期,都在“储粮过冬”,往年人力资源需求大户,例如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今年用人需求明显紧缩。而毕业生往往又对这些行业就业意愿较强的,这就构成了毕业生结构性的就业困境,一方面相关行业不招人,一方面毕业生又想进这些行业。

2.规模困境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企业、行业、供应链将系统性的遭受影响,光一个房地产行业,就涉及建筑行业、建材行业、家电行业、金融业等。经济放缓将释放固有劳动力,这些有经验、技术、能力的固有劳动力将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而这种冲击是全行业和系统性的。同时受疫情及国际关系影响,学生出国意愿明显下降,国内升学及就业数量将显著增加。这将进一步放大规模困境。

3.个体困境

个人因素是造成就业困难和 “就业慢”现象的重要因素,个人困境主要体现在:

(1).自我认知不清,期望值过高。自我认知不清来源于,一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还亟需尽早启蒙,并落实已有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二是大学生在完成职业规划教育后,也依然存在自身定位不清,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导致择业过程迷茫,或是盲目,一味追求发达城市、高薪资、热门行业,不能根据自身特长优势合理择业。因就业期望过高,遭遇就业困难后,往往又陷入到自我否定,萎靡不振的状态,不能适时调整,积极寻求帮助。

(2).重理论知识,缺实习实践。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特别是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大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能习得较好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在社会实践中,由于缺少实习实践的历练,导致人际交往、动手能力、处理显示复杂问题能力欠缺。而就业市场不光考察被招聘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实习实践经历、综合素质等也是很多招聘单位重点考察的。因此鼓励大学生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走出校园,实习实践,在社会中,在工作中,理论结合实践,多历练,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习实践,认识自我,認识工作、认识社会,找差距,补短板,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3)主动不就业,主动慢就业。近些年,高校就业呈现一种 “毕业不就业”、慢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本科生中尤为明显,高校本科生在当年未能升学深造的情况下,选择“考研二战”、gap出国人数较多。同时本科生普遍就业意识不强、就业意愿不高,缺乏对自身的思考,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也存在以升学来逃避就业或是希望通过升造争取更好就业的情况。

二、“三困境”就业工作破局

新形势下,2021年就业工作面临供求结构矛盾、宏观经济下行、线下招聘困难、学生就业情绪低落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破局之法。为做好后疫情期间的学生就业工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挖掘就业单位招聘需求,积极完善就业信息沟通渠道,精准开展就业学生帮扶指导,创新举措,分类指导,全程服务于毕业生就业。

1.主动发掘就业单位招聘潜力

新形势下,进一步主动加强与各个用人单位的线上联系,特别是往年已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用人企业,主动联系对方,寻求支持和询问用人需求,主动为合作招聘单位提供微信、就业邮箱和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挖掘学院学校就业市场资源存量。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动员校友力量,把争取校友支持、校友资源作为扩大就业市场资源增量的重要办法。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做大做好做实就业市场资源的大池子。

2.积极完善就业信息沟通渠道

进一步落实就业信息网络化管理,完善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整合工作,通过就业QQ群、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设实习就业版块发布招聘信息。通多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形成有力的就业信息矩阵。此外,可前期做好毕业生就业意愿意向的搜集调查工作,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性的收集毕业生简历做成统一格式的简历册,形成学院人力资源库,再由学院对接企业,直接从人才库中筛选甄别有效人选,提高企业招聘和学生找工作的双相匹度,进一步提高就业信息流通的有效性。

3.精准开展就业学生帮扶指导

精准就业提出的背景是为了解决原来粗放式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的结构性矛盾。精准就业的核心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信息精准;一个是能力精准。通过提前对毕业生毕业意向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确认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就业工作精准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构建点面结合的就业帮扶机制——面上,无差别的进行就业信息推送、求职技巧培训、行业分享会、求职经验分享;点上,通过网格化的方式,根据专业分类精准指导,逐个联系,详细了解就业需求、困难、进展,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并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意愿,做好就业推荐工作。跟踪学生就业情况,持续帮扶,问题导向,直至学生确定毕业去向。

4.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讲

相关就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助推器与保护伞,而将相关政策与法律宣讲到位,落实到位则是打开助推器与撑起保护伞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为了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保障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辅导员应该熟悉相关上位政策文件,积极宣讲,让毕业生用好应届生身份,享受到相关就业政策红利。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摘录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的重点条文对学生进行宣讲,以保证学生就业权利得到保障。做好相关招聘企业的资格审查,对存在的就业风险,要及时规避,及时告知学生。对于就业政策和就业法律法规的认识理解偏差,辅导员要及时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5.职业规划及危机意识的前置

新形势下,就业工作不只是毕业时间才开启的工作,往后每年都可能是最难就业季。所以职业规划及危机意识的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系统职业规划、生涯规划体系,从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职业探索再到目标达成,落实职业规划的全覆盖和精细化。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开启自我认知教育,通过安排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行业介绍系列讲座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目标是自我期望、胜任特征和社会需求三者的交集,尝试建立起职业前景,而不仅仅是寻找下一份工作;学生完成自我评估后,开始职业规划程序,本阶段应组织学生主动与本行业的优秀企业联系,邀请行业重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员与学生座谈。举办一系列行业信息说明会,为学生提供有关各种行业领域的深入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演讲嘉宾的职业经历。在素质技能培训方面,重点安排制作简历、面试技巧与职场礼仪讲座等;第三阶段职业探索,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实习选择行业、熟悉企业、识别事业前途的机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第四阶段,为潜在招聘企业与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举办校内宣讲会,招聘信息发布,为学生提供国家就业政策咨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咨询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张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21(19):49-50.

[2]安崇霄,马艺修.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1(19):51-52.

[3]马倩如,林寅.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21(28):26-27.

[4]孙嘉翊,刘芳妤,周雨笛,王睿丽.疫情背景下大数据助力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现状、困境及对策[J].中國商论,2021(19):182-185.

[5]曹丽.当前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230-231.

[6]姚星宇,赵宇.促进就业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7):102-104.

[7]雷宏宇.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指导对策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0):140-141.

[8]邱琳,张春妹,李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05):29-33.

作者简介:张可儒,男,1989年3月,汉族,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现任职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
试论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调试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