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1-11-17张旭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关键词:具体分析实践策略小学科学

张旭丽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小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会发现,部分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重脱离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171

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然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疑惑和探寻,并且学会使用科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也将被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兴趣。

1.通过生活化教学导入,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介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有效的课堂介绍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将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设置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还有部分教师会使用简单语言的口述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会在无形中弱化教学导入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提升课堂建设水平,更无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有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最大程度优化和完善导入的生活化情境,提升教学情境的启发性、生活性和娱乐性,从而为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小茗同学在家中养了一盆多肉,由于缺乏正确的管理,最终多肉没有存活。当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应该怎样种植和管理植物?”当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有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很快融入到科学课堂学习中,为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2.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小学科学作为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差。因此,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会导致学生丧失科学知识学习热情。还有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解决重难点教学问题时,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短暂的记忆重难点知识,会严重影响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此,在具体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比如在学习《简单的电路》这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独立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等。为了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概括、分析和归纳等提升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有效发展良好的科学思维。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班级要开展庆祝活动,在活动中需要有效连接多个彩灯,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随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科学研究小组,鼓励小组学生研究如何连接多个彩灯,布置活动现场。在具体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将会对简单的电路知识有深入、全面的认知。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将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提升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有效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因素,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科学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的有效概括。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经过自身的努力和深入思考有效解决问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全面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

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中仔细观察多样的生物,经过认真全面的观察后,学生将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有效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因素,可以让学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更多的学习后续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4.在课后生活中有效运用科学知识

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知识巩固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生活中有效应用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直观的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理解所学知识的来源,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的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沙子、泥土等亲自动手制作山地、丘陵等地形。这样学生会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科学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满足新课改要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品申,王坦.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 神州,2019(10):220-220.

[2]颜宏斌. 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 神州,2020(1):95-95.

[3]賈小丽.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 发展,2020,No.353(03):96-96.

[4]王娜.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中华少年,2020(18).

猜你喜欢

具体分析实践策略小学科学
浅析海外税务筹划
石油化工工艺及废水处理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PPP模式的分析探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