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

2021-11-17黄瑞丽

百花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黄瑞丽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价值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及高校复杂的校园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对建党100周年的史实进行深入学习的客观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不仅对当代大学生文化根基起到了奠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能进一步丰富大学思政课堂的教学资源。高校可以从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课堂的完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指出,“人在把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作为这种满足需要的资料,而从其他的外界物中区别出来并加以标明时,对这些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由此可见,价值是形成并实现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红色文化的享有者,在社会的各个实践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价值。

首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根基起到奠基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增进人民思想、价值认同的基础,它反映了时代的特色,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起到引导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会带入大量的英雄事迹,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在抗震救灾、扶贫脱贫、抗击疫情等过程中产生的无数英雄事迹,是新时期红色文化的鲜活体现和真实存在,能引起学生情感及心灵上的共鸣,有助于积极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从而坚定政治信仰,重新塑造价值观。最后,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起到丰富充实作用。“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文化蕴涵了丰富的革命历史事迹,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播放影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染和教化学生,为培育学生爱国情操和伟大人格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二、影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分析

红色文化已经明确纳入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高校工作者面临的是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好周边的红色文化,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问题。然而,影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在社会引导机制不够完善、高校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自觉学习意识不够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前,网络科技的发达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例如西方打着“个人自由、解放思想”的旗号,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二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社会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政策并没有较系统的规划,更多流于形式,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存在填鸭式的模式,无法深入人心。三是时代环境的差距过大。当代大学生多是00后,他们生活条件普遍优越,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体会及兴趣不足,导致整个红色文化在教育思想动力上产生偏差。

(二)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在传播和推进红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显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宣传方式单调、程序上注重形式、没有深入深远意义,再就是采用传统的输入教学,单纯将红色文化作为知识模块来学习,没有深入其内涵,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交流,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对复杂的社会思想和网络的快餐式信息缺乏甄别的能力,导致许多非主流思想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认为红色文化枯燥无聊,更有学生功利地将学习红色文化当成凑分数的手段,极大影响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完善路径

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教育价值及德育功能,充分释放红色文化的丰厚底蕴及时代价值,必须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不断优化实现路径,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及价值取向在传递的过程中以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样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课堂育人的作用及实效性。

(一)营造社会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是让大众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因此,要使红色文化能在社会大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首先,社会各界应当加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利用好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如3D虚拟技术还原革命场景,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佳品进行红色资源的传播,使大众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次,组织大学生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大学生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不易以及战士们英勇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再次,成立青年志愿者社团,让大学生身体力行地为他人服务,在实践中得到精神和思想的升华;最后,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造就红色文化的社会共识,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御错误思潮和文化的入侵。

(二)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教育与宣传

高校要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发挥红色文化传播主阵地的作用。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加大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整合,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充分吸收红色文化及其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运用“启发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校应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傳,积极开展主题讲座,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组织红色文化微视频的录制,举办演讲和歌唱比赛等活动。

(三)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自我教育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上应当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大学生应当主动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丰富自身红色文化知识的储备,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其次,大学生应当探索更多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研究习惯,学会运用红色文化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最后,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社会及国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品格,锻炼自己的毅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 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社会生活、网络及校园宣传等方式来体现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更大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及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底蕴。

(福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课题(一般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编号:Jas2074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学理论,2017,773(11):9-20.

[2] 渠长根.红色文化学科建设刍议[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4] 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7.14(01).

[5] 赵蓉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中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