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2021-11-17魏明

百花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魏明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数字文化馆的内涵意义、功能特点、目标任务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试图探索为群众文化艺术服务的新的模式,同时展示新形势下文化馆建设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内涵意义;发展趋势;目标任务

文化馆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对全社会的冲击是无差别的,群众文化也不例外。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馆渐渐在基础设施、资源存储、平台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表现出疲软之势,传统文化馆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文化馆在资源共享、人员组织等方面更加便捷化,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文化馆要具备将已有资源进行流动式转化的能力,大数据时代也要求文化馆能够更加智能化。这些都要求文化馆走上数字化建设道路。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时代赐予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前所未有的良机,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一、什么是数字文化馆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什么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让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从最早的电子表、电子钟,到电脑、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数字医疗设备等等,我们已经把非常多的控制权交给了数字,让流动的信息成为全社会、全世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运行基础。

数字化建设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世界发展到今天,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网络建设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这个时代生产出来的所有的产品,包括生活方式都被赋予了鲜明的网络特色,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网络相连。二是个性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习惯、喜欢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数字化建设会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点,每天给你量身定制,专门推送你喜欢的东西。三是智能化,从技术的角度讲,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设备或者系统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劳动。

了解了数字化,再来看什么是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馆也就是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是依托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业务职能服务的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提升阵地服务能力的同时,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从而让群众随时随地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它是与数字化社会生活及广大群众新的需求习惯相适应,提供更为自主、便利、新颖、丰富、绿色服务产品的新型文化机构,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数字文化馆的优势

(一)打破空间限制

建设数字文化馆,让老百姓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参与、享受文化馆的服务。

(二)打破时间限制

建设数字文化馆之后,老百姓可以一早起来学一段健身秧歌,可以午饭之后看一段名家讲座,可以半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网上投稿,诸如此类,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随时随地享受文化馆的服务。

(三)打破人员限制

文化馆的人员是有限的,开展的活动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市民的文化需求,数字文化馆将给我们提供一条服务市民的重要渠道。

(四)扩大服务辐射面

有了数字文化馆之后,同样一个活动,经过精心的策划组织加上系统的宣传,参与和受益群众可能会是现场观众的很多倍,这样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就得到了迅速提升。

(五)增进与服务对象的互动

文化馆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群众的访问和使用体验,同时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仅只作为一个单纯的浏览者和受众,而将通过主动的转发、建议、投递作品等方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这张大网的编织者、信息的传递者。

三、数字文化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效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文化馆是百姓身边的文化阵地,是承担着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通常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经调查发现,市民对文化馆工作最迫切的要求是及时获取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文化惠民资源,其次是如何方便地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活动。例如文化馆今年有哪些群众活动赛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班有哪些课程,哪些老师教的,什么时候开始报名,等等。而数字化建设,就可以帮助文化馆完善自身的业务职能,扩大信息发布的范围,将更好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管理。

(二)资源建设与存储的需要

对于文化馆来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独特的文化活动等大量的资源都是地方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但当前仍然缺乏有效集成的统一平台,也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网络支撑。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正好可以对散落在民间优秀的非遗文化、地方文化、人文艺术瑰宝进行搜集整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后期编辑加工,再将经过挑选、编辑的数字资源在数字文化馆的平台上发布出来,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数字文化艺术资源库,将其呈现给世人,为广大群众所品鉴,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从而真正地把文化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三)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等的促进下,传统的群文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体验要求了,群众文化活动建设面临着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挑战。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就可以在打造文化馆线上建设和线下服務有机结合、联通互动方面整体化解决这一问题。

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1.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数字文化馆将线上服务与线下体验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普及,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数字技术与数字文化服务相融合,将文化馆场馆预约、票务预订、设备管理、活动开展、服务配送、资源服务、人才队伍、用户行为、运行维护、考核评价等实现智能化管理与运作。

3.打造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建设集文化活动、展示、培训等内容于一体的数字文化网,通过PC端、移动端等终端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二)建设原则

数字文化馆建设应以文化馆服务功能为出发点,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带动线下建设。线下数字体验区以服务业务、挖掘文化内涵为目的,打造时尚、新颖、科技感十足的数字体验区。各平台数据信息同步,做到PC端、移动端等终端信息同步,统一应用接口,统一身份认证,资源共享。同时还应立足于现有基础,兼顾系统成熟性,分期分批,稳步推进平台建设,确保数字文化馆建设高效运行以及适应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应将规范标准与安全可靠相结合,严格遵循已有相关标准,保持服务平台规范统一,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开放、可扩展,在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使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保护已有资源,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投入。

五、数字文化馆建设主要内容

(一)文化预约与配送服务系统

文化预约是针对将推出的文化活动进行前期宣传,推出文化活动的精彩预告,达到吸引群众关注、参与等目的。应配备有活动预告、活动展示、活动浏览、详情查阅、活动搜索、一键预约报名、报名人员管理等功能。

文化活动配送是基层文化服务站点或群众在预约文化服务时,平台可根据预约权限及配送计划进行审核,进行“百姓点单,政府配送”。

文化服务配送主要实现的是文化资源收集、评选、预约、审核、配送及后台管理等,具体功能应有文化资源收集、线上点单、场馆展示、场馆搜索、场馆预约、培训预约、民意征集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等。

(二)网络直播服务系统

1.高清录播直播系统。针对一些可以放开版权的剧场节目,提供网上剧场的直播,方便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在线欣赏剧场里边的节目。直播过程中选择支持回放,错过的群众可以看录播,且支持高清播放。

2.远程辅导培训系统。文化馆会举办一些艺术培训等活动,对于不能到场参加培训的群众可以提供培训直播服务,该系统可以实现互动功能,在线提问,培训老师直播解答。

3.移动互联直播系统。网络直播系统将移动端和PC端打通,既可以利用PC端进行直播,也可以在移动端直播,并且可以通过移动端观看PC端直播节目。

(三)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统一的用户账户和设备管理为功能出发点,建立统一健全的用户账户体系,使各级文化馆、站点的平台使用权限清晰地划分和管理,各种终端设备的应用账户统一,在数字文化馆各应用体系中,一个账户就可以使用所有的应用产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数据统一性。统一身份认证支持后台管理员认证服务,进行服务相关参数配置的入口,包括各种访问认证服务的接口。

(四)文化馆总分馆管理评估系统

总分馆管理系统平台主要用于对总分馆进行管理评估,对分支馆的业务实现线上管理。通过评估系統明确各分支馆在团队建设、品牌建设、演出培训情况、数字资源、获奖成果等各方面的实施情况,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评估工作更有效便捷。

(五)数字文化馆终端

1.PC端。PC端是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重要网络服务窗口,涵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功能应用最为全面。现拟建设PC端应用系统,将结合文化馆对平台功能的需求,从业务刚需到业务升级,分步部署实施,为群众提供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

2.APP端。搭建移动数字文化馆平台,通过Wifi/4G/5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广大群众及全馆员工提供移动数字文化馆服务。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所需信息,下载视频资源,观看馆内活动直播,掌握文化馆情况,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真正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到最高。

3.微信端。微信应用使用简单,群众只需关注公众服务号即可获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扩展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播途径,创新服务模式,将公共服务与微信平台的开发和运营结合在一起,实现平台与微信号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及时将文化活动信息、活动预告、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等内容推送到群众中去,并实现便捷互动。

(六)数字文化馆应用的推广

推广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数字文化活动。可以利用高效的互联网运营手段,有效地提高平台知名度,提升平台品牌效应。活动推广是通过文化馆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举办各种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同时,扩大了平台和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品牌推广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来进行品牌宣传,从而达到告知公众的目的。相比活动推广,品牌推广覆盖范围广,但聚集性比较差,而活动推广可以更好地聚集平台用户。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方式,正在催生“谁控制网络空间,谁就能控制一切”的法则。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守土者”,我们必须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通过提供内容丰富、应用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商洛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