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育训互促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11-17周桂瑾吴兆明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职院校

周桂瑾 吴兆明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优质培训项目缺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不够;行企参与深度不够,培训项目总体实施成效不佳;培训实施缺乏有效监管,培训平台支撑不足。基于此,根据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需求,文章提出基于育训互促理念构建“标准引领、平台支撑、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

[关键词]育训互促;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标准引领;平台支撑;项目驱动

[作者简介]周桂瑾(1971- ),男,江苏姜堰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吴兆明(1979- ),男,湖北石首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无锡  214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城市职业教育培训保障体系分析及路径优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858)和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与1+X协同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SJG51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2-0046-05

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条腿長、一条腿短”的现象依然存在,培训体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提出“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提高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优质培训项目缺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不够。相比学历教育而言,职业培训具有短期性、实用性、专题性等特点,因此一般以培训项目的形式开展。多年来,尽管高职院校普遍开展职业培训,但培训项目总体体量并不大。根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全国各地区高职院校2018年、2019年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大于500万元的学校总数仅有242所和286所,占高职院校的比重不到25%。职业培训作为高职院校的法定职责,很显然在体量上还明显偏小。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走访调研,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现象,教学部门与教师的主动性不高,培训项目开发动力不足,对社会培训需求调研不够等。

2.行企参与深度不够,培训项目总体实施成效不佳。当前,校企合作主要集中于教科研项目、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而在培训方面的合作,企业的参与往往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校企合作进行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资源建设、培训教学等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满足社会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3.培训实施缺乏有效监管,培训平台支撑不足。高职院校开展的培训主要包括师资培训、社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培训项目主要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培训项目实施中,培训项目委托方一般对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资源、培训考核等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对项目完成和学员满意情况比较关注,但对培训过程还缺乏质量监控。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实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等为培训项目提供软硬件支撑,保障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时主要通过教学部门临时组建项目小组完成培训任务,缺乏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实施成效。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需求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职业学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扩充完善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看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职业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培训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来理解,职业培训要深化产教融合,强调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契合;从外延上来分析,职业培训要与职业教育形成初中高的有效衔接,助力劳动者职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既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开发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同时,还要从劳动者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实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的培训项目。

1.强化、补充、拓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学历证书是基础,X是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强化的是职业技能、知识、素养等,补充的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拓展的是职业领域、职业能力等,而强化、补充和拓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需通过相关培训予以实现。这也是高职院校为服务在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使命所在。

2.增强校外学员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需求。从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发展理论角度看,人的不同职业阶段都需要有不同职业能力与之相匹配,而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提升则需要在已有学识基础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上接受进一步的职业培训。基于此,社会待就业人群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来增强就业技能,获取心仪工作;社会在岗职员在不同的组织发展阶段和自我职业发展阶段,需要根据组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学习,以提高自身职业发展能力,这一点也是国民终身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

三、基于育训互促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构建思路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作为高职院校的法定职责,一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促进职业培训,提高培训成效;通过职业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反哺教学,实现育训互促。高职院校既需要通过学历教育实施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也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来拓展和补充学生职业技能,满足学生多元成长成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备实施育训互促的资源优势。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学和培训创造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培育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培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培训项目,特别是在开展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农业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训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培训师资和培训教学资源,探索实践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这些都可应用于学校学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职院校育训互促理念下,可以进一步探索优质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优质培训项目是吸引参培学员、保障培训成效的关键,而对接标准开发培训项目则是衡量培训项目水准的核心。因此,将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考核等方面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国家新职业标准、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等,有利于提高培训项目开发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优化政行企校协同机制,构建集实践教学和培训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整合利用学校优质教学和培训资源,有利于提高培训项目实施成效。基于此,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有必要以育训互促共进为理念,以对接标准为引领,以政行企校共建培训平台為支撑,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标准、项目和平台三要素作用,探索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

四、基于育训互促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构建

践行育训并举,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优势互补作用。一方面,从学校战略发展角度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紧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课程资源、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的优势作用,将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责任之一,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培训项目实施中将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将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融入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通过引入新职业标准、国家/行业标准、1+X证书标准优化学校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将优质培训项目与教学项目共享共用,将教学实践资源与培训平台资源融合应用,以此提高校内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培训成效,进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促共进。基于此,笔者探索构建以标准引领培训项目开发、以项目实践优化标准建设、以平台支撑项目实施、以项目研发提升平台建设水平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见下页图1)。该模式通过充分发挥“标准、项目、平台”三要素作用,提高培训项目开发能力和实施成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五、基于育训互促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运行机制

基于育训互促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以服务在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服务社会学员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证书培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等级认证培训、就业创新培训等提升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学员职业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运行以政策引导和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为逻辑起点,研究与开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个人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充分发挥“标准、项目、平台”三要素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引入新职业标准、国家/行业标准、1+X证书标准,提高培训项目开发的适切性;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创新政行企校多元协同机制,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师资资源、教学与培训课程资源、实习实践软硬件设施设备资源等,共建校、市、省及国家级四级培训基地作为平台,并依托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培训项目研究与实践,提高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能力。

1.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职业培训项目。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践最重要的前提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发培训项目的时候,有必要做好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分析,深入开展产业经济发展调研与分析,梳理产业经济,特别是地方产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专业教学资源、培训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对培训项目开发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研究,开发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培训项目。

高职院校为充分提高培训项目开发能力和社会满意度,结合对社会劳动力职业培训需求调研,可从培训对象、培训类别等维度来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第一,从培训对象的维度,可将培训面向分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学员两大主体。面向在校学生主要以强化、补充和拓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服务在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需要,助力在校学生高质量就业;面向社会学员主要以增强就业技能、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满足社会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和在职在岗学员职业发展的需要,助力社会学员职业化发展。第二,从培训类别的维度来看,可以从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两大方面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主要为满足社会劳动力就业或再就业需要,开发岗位技能类职业培训项目,一般以基础实践技能培训为主。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主要为满足社会在职员工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开发利于其职业发展的培训项目,一般以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主要来源于行业企业、学校及政府部门,面向企业职工和职教师资进行。

2.以标准为引领实施职业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开发水平与实施成效是衡量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能力的核心。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质量提升与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在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中有必要以标准为引领,通过牵头或参与开发等形式引入国家及行业标准、新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将相关标准应用于培训项目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术技能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等开发中,从而为高质量培训奠定基础。例如,2021年1月初,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20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4个新职业标准,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供应链管理师、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物联网安装调试员4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系首次颁布。这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结合我国当前职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技能需求,紧贴相关行业和技术水平未来发展要求,对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等领域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新职业标准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引入培训项目中,同时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这样既有效保障了职业培训成效,也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3.以平台为支撑构建职业培训支持体系。落实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主体作用,引入行业企业和优秀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形成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合作共赢的局面。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搭建利于推广与实施培训项目、具备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共用的培训基地,为高质量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提供保障。例如,高职院校以系列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为基础,通过创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省市、国家级系列培训基地,形成为培训项目实施提供软硬件支持的支撑平台。依托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拓展培训项目,提升师资能力,从而构建培训项目广、培训能力强、培训级别高的培训支持体系。同时,发挥培训平台资源整合作用,将优质培训资源融合应用于实践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

4.以质量为核心保障职业培训成效。坚持持续改进是保证培训成效的关键。教育部自2016以来在全国中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相关试点校在全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应用于职业培训环节,加强培训全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第一,在质量评价方面,制定由送培单位、参培学员、培训教师、学校、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制度。第二,在过程质量监测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质量监控。第三,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创新教学资源绩效评价、职业培训激励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与培训保障机制,激发教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保证培训成效。

[参考文献]

[1]程虹.加快建设质量强国[N].人民日报,2018-07-22(7).

[2]马树超,郭文富.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3-18.

[3]张平.冲突与共赢:技术标准中的私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辛憲章,许峰,张岩松.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高职定位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44-49.

[5]闻万春,张洪福.职教集团框架下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89-94.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高职院校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