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1-11-17徐竹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素养

徐竹棉

[摘           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四个全面”内容之一,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法治建设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生学习越来越依靠新媒体技术,所以大学生法治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新媒体技术,通过搭建新媒体学习平台,拓展大学生法治教育途径。

[关    键   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222-02

一、概述

(一)新媒體技术

新媒体技术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工具,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通过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交互和娱乐服务平台来获取利益,利用数字化、平民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的连通性,来达到服务大众的目的。新媒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慢慢地被人们所忽视,不再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媒体手段,成为“旧媒体”,而现代的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普及,成为“新媒体”。因此,今后一定会出现更新的媒体传播技术来取代现在的网络新媒体。因此,新媒体不仅是一种新的信息传达手段,更代表着技术和传播方式的进步与转变,让传播者和受众能够平等对话交流。它更多指的是一种人们互动交流信息的平台,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平台都是新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它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又结合了时代的发展,能够更方便地实现信息传播交流。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是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法律素养一般来说是指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大学生只有在熟悉、了解了一些基本法律条文之后,才算对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为形成自身的法律素养奠定基础。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在精神层面对法律的一种认同感。在人们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法律用来指引人们的行为精神规范,让人们能够按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能够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人们信仰法律,才能够更好地构建法治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在现代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更多的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认识法律、运用法律。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法律素养这一部分内容,较高的法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拒绝低俗信息、辨别虚假信息,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也是时代对于大学生能力的一种新要求。新媒体时代在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新媒体信息平台,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国的法治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就变得更为重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无论是对于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新媒体独特的发展优势让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广泛被普及。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丰富性。这既是指内容的丰富性,又是指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依托互联网的特性,新媒体能够让信息受众了解到来自各方面的讯息,全方面地深入了解新闻。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多维阅读模式。第二,互动性。新媒体平台上的每个人既能够传播信息又能够接收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交流自己的思想、态度,提高人们的参与性。第三,时效性。新媒体打破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传播上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来了解时事变化,社会也迎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之一。新媒体的丰富性与便捷性让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用新媒体途径来获取法律相关知识。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欠缺新媒体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让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新媒体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我国大学生的网络犯罪率仍然较高。第二,守法意识相对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大学生群体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处理能力很强,也正因如此,互联网技术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型作案工具,大学生的犯罪率较高。第三,法律应用能力不足。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仅要做好法律知识普及工作,更多的是要求大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法律,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在遇到自身权益受到威胁时,要有法律意识,知道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如何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来做好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依托互联网媒体环境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要结合线上线下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将新媒体平台引进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大学生互联网能力强的特点,整合大学生法治教育资源,形成新的高校法治教育新思路。

(一)建设高校法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各个高校想要做好新时代的法治教育工作就要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利用新媒体来助力教育工作,在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把握主动权。健全新媒体运用机制,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统筹规划全校法治教育工作,制定总体性规划和各个分管责任,将组织、协调、落实等环节工作做好。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新媒体法治教育功能中。另外,还要做好新媒体软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加大投资支持。比如实现全面覆盖高校校园移动化载体,建立校园普法网站、普法公众号等,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实践中。

(二)教育内容定制化、形式多样化

做好法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关注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教育内容就要多选取学生想看的、愿意看的。结合微博、微信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方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法律动态和法治时事。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转发、抽奖等有趣的形式来吸引阅读,提供一些法律服务、法律顾问等活动来增强参与感。

(三)促进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式融合

课堂教育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新媒体充分融入法治教育课堂,让法治教育课程不再功利化、分数化,让法治教育课程更加精品化,这才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通过QQ、微信、博客、微博等新媒體平台来对法治课堂教育做出延展和丰富,及时获取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疑惑之处和教学意见,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法律教育资源,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

(四)做好新媒体在高校法治工作的相关保障

在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才能让法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第一,做好相关的新媒体监管工作。面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高校要设立监督管理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守网络法规,把握好新媒体舆论。第二,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新媒体运行管理工作的权责明确管理机制。加大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投入,做好校园网络、教学多媒体设备应用等工作,方便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法治教育活动中。在法治教育工作中引入考评激励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结语

大学生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最大,是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者,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也是法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在高校开展法治教育体系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并随着国家法治建设工作的推进不断创新法治教育方式,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玉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认同的困境及应对: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96-97.

[2]李春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J].法制博览,2020(22):207-208.

[3]江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基于对四川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4]马婧,杨红月.新媒体在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3):251,259.

[5]何国焕,李光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2):61-64.

[6]张亿瑞,王瑶珺.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以襄阳市高校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 37(4):84-8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素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