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营会活动为载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初探

2021-11-17王淳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动机导师理论

王淳颖

[摘           要]  青少年营会目前在国内迅速发展,但缺少相应的理论。综述通过关键词及摘要搜索,整理国外文献资料,通过梳理发现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PYD)和社会发展模型(Social Development Model,SDM)对营会设计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营会导师与青少年的互动对提升心理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青少年;营会;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220-02

近几年,青少年营会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内容涵盖了科技探索、文化交流、社会实践、优秀生选拔、体育健身等多方面,各机构组织期待通过营会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相应的能力。但是,国内在青少年营会缺少理论支撑,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希望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营会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方法

本综述通过关键词以及摘要搜索,用NVivo8进行编码。对ProQuest Social Science Journals,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 Full Text以及Psychoinfo三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关键词包括:Adolescent,Camp,Camping以及其他近义词。另外,对由美国营会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ACA)主办的杂志Camping Magazine进行检索,对2008年到2012年356篇文章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二、研究结果

(一)与青少年营会相关的行为理论

通过研究发现,针对青少年营会活动设计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三个: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1]、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PYD)[2]和社会发展模型(Social Development Model,SDM)[3]。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可分为六种:非动机(无动机行为)、外部动机、关系动机(为了和某人的关系而行动)、认同的动机(认为行为对于个人很重要)、整合的动机(行为和个人价值观或需要相匹配)以及内在动机(行为由内部动力驱使),其中,内在动机是一个人持续行为并投入努力的重要原因。而影响人的内在动机的因素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自我决定的程度,即反映了他/她是否能够在更高的层面进行自我思考,并且拥有追求自我兴趣的自由。因此,为了提高一个人自我决定的程度,需要满足人的三种基本需求:独立、关系和效能感。独立是指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决策和控制;关系代表一个人需要和重要的人建立联结;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我能力的评价。当满足這三种基本需求的时候,人就会更有动力地去完成一些事情,并获得正向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加入以上元素,往往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决定,强化内部动机。有研究发现[4],户外冒险运动对于建立青少年的独立性、效能感和内部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些青少年自愿参加的项目对于他们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三)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

和传统理论中针对青少年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级干预不同,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认为应该正面看待青少年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将它们视作青少年正向成长的契机[2]。基于儿童发展系统理论(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PYD进一步提出,青少年具有可塑性,他们可以通过和周围的人或事物建立正向的互惠关系来自我成长,并对自己、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根据PYD理论,有学者提出了4C模型[5],包含四个青少年正向发展的要素:能力(Competency)、自信(Confidence)、联结(Connection)、品行(Character)。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以及对于能力的自我评价。这些能力往往与青少年和他人的关系、学校表现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自信代表了个人对于自我的正面评价;联结指的是青少年和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建立的正面关系,包括伙伴、家庭、学校、社会等;品行指的是青少年尊重社会以及文化规范,能够正确判断善恶以及诚实的品格。基于PYD理论的营会设计往往会从帮助青少年正向发展的视角,而非处理某个问题,以4C模型作为主要目标,并且会在不同层面(如个人、家庭、社区、自然)设计活动,以达到帮助青少年与周围事物建立正向联结的目的。

(四)社会发展模型

SDM认为通过给予参与机会,提升参与所需的技能,并提供正面的评价,可以使个人与团体或者组织之间建立起正向的纽带,这样的纽带建立之后,个人就会对团队的规则和理念认可,并做出相应的行为[3]。因此,SDM可以为营会的活动设计提供参考,并揭示了正向联结和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SDM,研究[6]发现,首先,成功的营会需要给予青少年有意义的参与机会(比如参与决策的机会)。当青少年感到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或者被采纳的时候,就更愿意投入活动中去。其次,青少年需要正面并有针对性的评价。营会工作者需要让青少年知道他们对于营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哪些行为是受到表扬的,而不是泛泛而谈“表现很好”。再次,需要确保青少年拥有能够成功参与项目活动所需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是在活动当中慢慢学习并且获取的。最后,需要有意识地强调所倡导的理念、规范和行为,从而使青少年能够有正向的行为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单纯灌输的结果,而往往取决于沟通和榜样的作用。

(五)营会活动设计中的关键点:建立联结与技能提升

虽然上述的三个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提到了青少年营会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个关键点。其一为建立联结。不管是SDT,PYD,还是SDM都强调青少年和他人或者周围事物建立正向关系的重要性。这个关系可以是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也可以是他/她与家庭、营会导师、营地、社区、自然间建立的关系。通过团队建设,让青少年发展与团队之间的联结和归属感,同时让他们能够通过个人努力为团队做出贡献;让青少年结识新的伙伴,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营会中和其他伙伴培养友谊;在营会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提供营员和导师互相了解的机会,并鼓励双方的互动。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提升技能。SDM认为技能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活动中,SDT和PYD也把能力和效能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些技能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和他人或者周围事物建立联结。除了学习和生活技能的提升,社交技能和冲突处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顺畅地和伙伴交流;培养青少年的领导和决策能力,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融入团队活动中去。这些技能在青少年今后的成长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六)营会导师与青少年的互动对提升心理素质的影响

研究发现,和导师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正向发展,并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7]。因此,营会导师应该积极地和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关系,这就需要营会带领者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处理关系的能力。此外,导师和营员需要通过真诚的交流来理解双方的感受和想法。

但有研究指出,如果导师仅仅作为朋友,那么他/她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往往是非常有限的[8]。良好的互动应该是以明确而有形的结果或目标为导向,比如提升学业能力、改善行为、更好的同伴关系等。根据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青少年会观察成人的行为,并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获得这种行为。因此,对于营会的导师或者辅导员来说,树立良好的榜样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

总之,导师支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情绪上的支持、作为伙伴的支持、信息上的支持以及作为师长的引导。有时候,导师作为玩伴,使青少年享受游戏的快乐;有时候,导师作为队友,和青少年一起达成某项成就;更多的时候,导师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导师应该允许青少年在追求自己目标的时候冒险、犯错,或者受到挫折,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引导。

为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升,过分强调以导师为中心,会使互动变成“灌输式教育”;而过分依赖和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和愿望,虽然能够让活动顺利进行,但最后青少年的收获可能非常有限。因此,合作式的交互模式对于营员和他们的导师来说,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例如,导师可以通过了解青少年的需要,设计一些活动,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达成营会的目标。当青少年需要成就感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合的挑战,让他们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认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导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儿童包括青少年可以通过最近发展区间提升他们的相关技能。

三、总结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外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探讨了青少年营会中提升心理素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营会来说,活动设计往往会对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设计一般基于心理学的行为理论,包括自我决定理论、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社会发展模型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提升青少年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联结。除了有好的活动设计之外,导师及辅导员在活动中的带领和引导也非常重要。通过平衡导师和青少年的关系,并寻求和完成合理的目标,可以帮助青少年在营会活动中取得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Deci,E.L.,& Ryan,R.M.(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55(1),68-78.

[2]Lerner,R.M.,Almerigi,J.B.,Theokas,C.,& Lerner,J.V.(2005).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A view of the issues. 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5(10),11-16.

[3]Hawkins,J.D.,& Weis,J.G.(1985). The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linquency prevention. The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6(2),73-97.

[4]Hattie,J.,Marsh,H.W.,Neill,J.T.,& Richards,G.E. (1997).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ward bound:Out of class experiences that make a lasting differ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7,43-87.

[5]Little,R.R.(1993). Whats working for todays youth:The issues,the programs,and the learnings. Children,Youth and Families Fellows Colloquiu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6]Duerden,M. (2011a). Theory based programming:The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Youth Development Initiative Research Brief #9. Texas A & M University.

[7]Keller,T.E. (2005a). A systemic model of the youth mentoring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26(2),169-188.

[8]Rhodes,J.(2008). Youth mentoring and resilience: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Child Care in Practice,14(1),9-17.

◎編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动机导师理论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盛满理论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