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就业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1-11-17刘洪玉解丹坤李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艺术类艺术设计毕业生

刘洪玉 解丹坤 李逸

[摘           要]  艺术设计专业在世界各地高校发展迅速,艺术设计人才数量成倍增长。相对于相对狭小的艺术人才需求市场,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课题。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文献分析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现状、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的思路,并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高校大学生;灵活就业;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200-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自身的艺术水平在提升,很多学生也选择艺考,成为毕业中的主力军。但是对于大部分的非专业艺术类的院校来说,在其专业教学以及学生毕业就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对于学生的就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才能制定更好的计划,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就业能力的相关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的内涵包括职业管理能力、求职能力、发展战略、表达能力、个人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来说,也需要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其他的综合性能力,才能高效从事工作,这些就包括专业技能、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质量;非专业工作能力是指思想道德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其他普遍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和能力。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

艺术设计课隶属于艺术大范畴内的设计课,具体包括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学科。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机会应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道德素质等。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兼具人文和理工两个特点,本研究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能力应包括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劳动力的核心,是自信的基础,非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辅助因素,也是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认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获得职业和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足

专业性的艺术类院校目前数量较少,更多的艺术性专业是综合性大学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也没有形成专业性、系统性的教学系统,对于艺术类的教学研究,很多学校也只是停留在基础性的内容。学生在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中,由于一些艺术生自身的能力不足,并且缺少一定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进行知识的高效学习。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学生来说,在进行专业性学习的时候,更加注重其设计性,对基础性的绘画以及美学知识掌握得不足,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展现自身能力,高校在教学中也没有此意识,很多学生的设计学习也是自身的探索,并没有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学习。

(二)缺乏专业信心并且能力不足

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基础性课程都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基础性,对于学生日后的创新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也需要进行科学化的文化培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理念等。对此,综合性大学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课程安排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绘画的基础性学习。

除此之外,在目前的艺术设计学生的工作中,不少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方向发展,很多学生缺少明确的就业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随着对于专业的深度理解,更多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能力以及实践科研方面明显不足,这些不利因素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三)创新意识不足,就业观念差

综合类学校在进行艺术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如果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创新设计的实践中,作品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的。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先进行他人作品的参考,缺失了自身的原创动力。除此之外,还有市场上对于艺术设计品的需要比较传统,这些因素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一些艺术设计类毕业的学生会选择灵活就业,但是对市场的需要以及职业的发展也缺少一定的认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需要。

三、造成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大,艺术专业的学费上涨,高校的办学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持,包括师资条件、设施条件、学校地理条件等。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不符合开设艺术专业的要求,也竞相建立艺术专业,一些学校也追求全面的专业设置,忽视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盲目性很强,专业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供需相应增加。一些学校仍然遵循传统的考试导向教育教学方法,很难跟上市场的变化。此外,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很陈旧、教学内容空洞等,导致美术专业学生整体能力下降,对其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二)就业渠道不畅

对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消息闭塞,主要的渠道是学校的推荐或者招聘会等,但是这些也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的需要。与此同时,很多学生需要在网站上四处寻找就業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感受到不顺利,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也不适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就业渠道上还需要进一步寻求。

(三)学生期望过高

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于工作的期望是非常大的,他们渴望在工资、待遇以及发展中获取利益最大化。更大的原因是目前的工资水平并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物价,造成学生需要更多的工资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学生在寻找工作单位的过程中,企业也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工作激励以及发展的保障,这些也导致大部分的毕业生在反复寻找工作,在哪里都很难长时间工作。

(四)缺乏求职技巧

很多用人单位表示,一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出信心不足和过度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从而未能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四、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特点分析

(一)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关系形成随意性

对于大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个性鲜明、思想前卫,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很难受到约束等,艺术生这样的个性特征也使很多学生不喜欢特定于用人单位,大多数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就业合同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进行灵活就业,也比较频繁地更换工作,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就业区域出现集中性

用人企业自身的地理位置对毕业生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学生会去发达地区以及大型城市,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大量的优秀企业聚集,同時也会有更加优秀的人存在,这也加重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

(三)职业选择的自由性

对于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大部分不想进固定的公司,更多的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成为自由的职业者,在满足自身的想法以及工作内容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入,这样的工作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并且深造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创业优势

艺术类的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实践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业的发展,因此这对于艺术生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目前的发展中,主要是以工作室这种形式存在的,花少量的钱做好商标注册以及公司开办等业务,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开班,其工作的灵活性也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有一定的优势。

(五)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经济待遇这方面,并没有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规划。艺术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是高投入的,自然也想要获得高的回报,更加向往大城市的高薪资待遇,对普通的单位以及中小城市并没有兴趣,这种重视待遇忽视工作性质的现象,也使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自身才华的展现。

其次,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工作中并没有公司为其提供的保障,一旦发生任何事故,用人单位并不会给予管理。由于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务部门也不能得到保障,这也使很多学生在工作中或者是灵活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还有一些学生在合同没有到期就私自跳槽,也使现在更多的企业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极为苛刻,促使更多的毕业生频繁跳槽,希望进入更加完善的企业工作。

最后,社会保障很难实行,很多从事弹性工作的毕业生没有工作单位,他们的劳动保险、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更难支付。灵活工作单位的工人不愿意为雇主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手续,原因是缺乏与单位的正式雇用合同。因此,柔性工人的收入和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法律规范。

五、提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法人综合素养

面对社会的目前发展以及对于人才的需要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也需要进行矛盾的协调,不断地进行人才计划的优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市场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仅仅针对市场的发展进行创新培养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对于企业进行了解,才能更加明确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培养,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学习,掌握更强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利用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不断地拓展学生的事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加大基础理论教育,强化社会实践

基础培训课程应针对主修艺术和设计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建筑技术、工程预算、建筑管理等来发展独特的设计概念。在学生进行技术掌握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针对素描、水粉以及摄影课程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此外,关于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术水平,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可以指导和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实践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要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就业需要,进行更加专业高程度的课外培训,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设计所涉及的问题,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发展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方面,除了课程和教学中目标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课堂内外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搭建一个适合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平台。通过培养艺术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从以往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逻辑思维或横向思维方式转变为三维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创作优秀作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其是一个涉及广泛的专业,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因此在对其课程的设置方面,也需要重视专业课程,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还有着更多细致的分科,多种类型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思路,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创作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围绕大学生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应用,组织专业教师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具体研发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过程,为艺术设计专业人员提供空间和平台,以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艺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单位多为小作坊式设计公司,因此,在引导毕业生就业观的基础上,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择业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客观认识社会,评价自我,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合理定位现实市场。不仅如此,在目前的发展中,也可以积极地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让学生了解国家在自主创业方面制订了众多政策,让学生可以结合目前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的就业情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就业的选择。对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就业概念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教学中也不断增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并结合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不断地引导艺术类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促进其领导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促进其综合发展。

(五)完善制度,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提供政策保障

在学生就业方面,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其自身的发展,对于毕业的学生也需要进行这些政策的传达,保障学生的发展与就业。首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学校对于学生进行就业的教学,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部门也需要进行企业的监督,确保学生的就业,架起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其次是发挥政府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就业体系,不断地拓展学生的就业发展渠道。最后是学校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呼吁更多的学生到基层发展,或者是进行自主创业等,对于这些内容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进行宣传,也帮助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建设,让他们可以更加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价值。

(六)完善毕业生职业品质教育

毕业生的专业性是他們进行工作的核心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竞争力。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生能力的锻炼,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性、专业性。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来说,首先企业对其专业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对此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实习成绩,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必须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避免盲目实践,弱化自己的职业优势。其次是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有效应对目前市场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技能。再次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就业观,面对工作上的挑战也需要正确面对,并且进行就业信息的收集,针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个人兴趣进行职业的掌握,并及时进行自身就业期望的调整,使自己更早适应工作的需要。最后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来说,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身优势的寻找,可以正确评价自己,积极地与同学、家人、朋友进行探讨,发现自己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意识。

(七)完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

首先,需要激励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毕业生在中小城市进行艺术创作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这些中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制订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到城市的发展中,在这里进行艺术的创作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对此城市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性的人才计划设计,更好地吸引更多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灵活就业。

其次,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对于目前的一些艺术类学生,在进行艺术类专业选择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真正热爱艺术并且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学校的教学中也没有为艺术生进行足够的职业规划,忽视了学生的长期性发展,因此对于学校来说也需要尽早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并且需要针对专业学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校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在其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

最后,需要当地有关部门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就业问题以及社会保障的问题,有效加强市场的监管,完善对学生的保护。对此,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进行政策的完善,为灵活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可以让毕业生有效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利益,进行就业公平的创造。

六、总结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滑坡,市场目前的发展并不适合他们发展的需要,也就造成了他们的就业并不乐观。对此,针对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来说,也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创新性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朱逸涵,虞晋权.高质量就创业视域下精准职业指导的路径探析:以某高校艺术设计类4届毕业生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8):81-84.

[2]王瑾瑜.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J].戏剧之家,2020(8):133-134.

[3]武巧琳.“95后”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和对策[J].湖南包装,2019,34(1):135-138,141.

[4]邢亚楠.推进艺术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稳中向好”发展: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6):31-34.

[5]沈晓倩.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与引导机制研究[J].大众文艺,2020(15):212-213.

[6]武珩.破解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职业定位观念引导[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4):58-61.

[7]王琪.信息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132-133.

[8]殷美全.艺术类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以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2020(5):162-16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艺术类艺术设计毕业生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