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2021-11-17李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李伟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以多元媒体为平台,实现宣传大众化。

[关    键   词]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12-02

具有五千年積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智慧,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和精神力量。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怎样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践标准和科学态度,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实现继承与超越,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紧紧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守社会思潮的原则立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六次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并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等内容,为此,社会各界人士皆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箴言,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尤其是青年一代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国外相关媒体、组织等发表的不实、伪善的言论,锻炼自我识别真伪的能力,坚守正义,杜绝不良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侵蚀。

(一)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激发文化的创造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出要求和目标,以期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时代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日益扩大,新自由主义等一系列复杂多元、错综复杂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传入中国并逐步扩散,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造成极大冲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严重威胁。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更要充分认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杜绝和抵抗各种错误思潮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二)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资源,奠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历史的产物,就算是优秀的部分,也难免存在与当代中国和世界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实现“融入”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手段。[1]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众多学派,如代表“仁、义、信”的儒学思想、代表“贵和有度”“各得其正”的道家思想、代表“兼爱、尚贤”的墨家思想等,它们代表的一系列学说对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及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其具有的时代瞻远性不断被验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之对应,皆可找到线索,如“诚信与友善”源于儒家思想;“民主、平等与公正”源于墨家思想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是植根于古代智者的智慧之中。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依然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代智者充满瞻远性的思想。当下我国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以当代价值观为标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拣选,从而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存续和发展的基点,实现创造性转化。[2]

(三)赓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凝聚建设文化强国的无穷伟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护中国统一的强大力量,今后也仍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精神纽带。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教师作为处在育人前线的主导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政治文化素养。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对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直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首先,教师要自觉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转化和有机结合。其次,学校要加大相关师资的支持力度和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班,组织教师参加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讨会和专家讲座,加强与外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家的交流,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再次,学校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拔具有专业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担任,或是由经过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的优秀教师担任,以保证讲授内容的质量,同时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最后,教师自身也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材料,根据时代要求、学校特色和专家的指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观念状况、个性需要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开发一些有吸引力、有活力,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校本课程,在满足学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有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以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三、以多元媒体为平台,实现宣传大众化

(一)创建网络教育平台

创建一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线上文化精品供人们学习交流。其一,打造媒体文化精品。文化精品既需要好的创作,又需要良好的展示机会,才能发挥文化育人的力量。其二,应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网站。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课程,建立名师与学生和普通大众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

(二)利用好自媒体及新兴技术

其一,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大众化的传播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在思想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树立民族自豪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传统美德的弘扬有机结合。其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入3D动画技术、VR技术、超媒体技术等更具趣味性、真实感、交互体验更好的新兴技术中。将史书典籍、文化艺术、歌舞服饰等内容转化为人机交互式的动态场景,带给人们一种回归传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将比单纯的文字、图片、视频描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还可以以地方传统为抓手,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路径,培养崇德向善的社会正气。通过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乡贤、优良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人们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推进和諧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花,陈秉公.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理论思考:陈秉公教授访谈[J].学术界,2017 (9):239-245.

[2]齐文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3]李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文化产业,2021(5):88-8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