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下课程体系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11-17李兵魏玉兰孙计萍张清珠员丽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机械类课程体系模块

李兵 魏玉兰 孙计萍 张清珠 员丽霞

[摘           要]  依据重点大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地方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以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机械类为例,分别从课程体系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两个层面,分析和阐述大类招生下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的措施。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提出“平台+专业+模块”的三维课程体系。为保证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从组织结构、职责和规范制度三个方面重新定位了基层教学组织。

[关    键   词]  大类招生;地方高校;专业分流;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96-02

大类招生是按相近的学科大类或院系进行招生的形式,学生在大一入校初始并不确定专业,只选择大类方向,比如机械类、计算机类或电子信息类,但学生并不确定具体的专业[1-3]。入校经过一至两年的大类平台课程学习后,学生根据个人研究兴趣、知识基础、高考成绩、大学已完成课程的绩点及各专业师资配置等因素,在大学内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改善了学生高考时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有效改善学习风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基层教学组织两个层面的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机械类为例,分析和阐述了大类招生下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提高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教学质量。

一、突出地方产业优势与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地方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致力于为地方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因此,地方高校在实施大类招生时,课程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大部分实施大类招生模式的985和211高校,其课程体系多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4]。平台课包含通识课和大类专业公共课,而模块课包含各专业的基础课与核心课。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关系极为密切,地方产业的优势与特色又极为明显,这就需要对课程进一步细化,实施“平台+专业+模块”的三维课程建设体系。平台课强调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并讲授部分大类专业公共课,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使其能更理智、更有针对性、更有目标地选择专业。专业课涵盖专业基础课和通用性专业课,学生能更宽泛、更广阔地了解各种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具有通用性专业知识的人才。模块课要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的优势与特色,形成与社会热门方向相统一、与地方产业需求相结合的模块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级专业型人才。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机械大类提倡“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面以此大类为例介绍课程体系建设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一)平台课程建设措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机械类大类招生的平台课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建设标准相结合,仅讲授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大类公共课程,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5]。要求与数学、人文和自然学科相关的课程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5%,还设置了经济类、法律类、环境类及伦理类课程,从而体现培养方案中所叙述的“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的培养目标。此外,在学生专业分流前,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相关专业,更清晰、明确地选择专业,还开设了职业规划类和专业导论类课程,使学生能明晰自身的兴趣和专长,进一步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规划,从而避免学生在专业分流时随大流、盲从跟风。

(二)专业课程建设措施

我院机械类专业分流后,讲授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类、核心类和实践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从而体现培养方案中所强调的“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成为“通才”提供必要的培养和途径[4]。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类招生模式下的专业课程建设绝不是简单地将过去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进行分类,而是要重视课程设置与建设。但地方高校受师资、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同时全面开展课程设置与建设。因此,对于我院机械类课程设置与建设,一方面采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方式,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并逐年实施,先试点两至三门课,通过总结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另一方面打破固定模式的课程设置,采用柔性的模式。课程设置的柔性模式既包含必修课又包含选修课,使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自由度更大。我院机械类专业课程包括14门专业必修课、7门实践必修课,并提供12门专业选修课。采用了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统一安排,至少1门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地方产业优势与特色和自己其他课程安排而自主选择的方式,从而实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此外,专业课程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目标。

(三)模块课程建设措施

为了实现“专才”的培养,采用了开设模块课程的模式。地方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地方產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模块课程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优势与特色,重点考虑地方产业集群。模块课程的设置要多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设置模块内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并不仅代表高校所在城市,要着眼于整个省甚至附近的几个省市,因此模块是多样性的,但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要超过5门。我院机械类主要面向长三角的企事业单位,模块包含设计技术、数字化制造与模具、环保机械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3门课程,分别与长三角高端装备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保装备三个重要发展领域相吻合。

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直接面向高校一线教师,是根据学科领域或课程相关度而划分的基层教学单位[6-7]。大类招生下的基层教学组织面临新的问题和需求。比如,平台课程中的专业导论课,该课程是为了让大一新生能更快、更清晰地了解专业及其自身发展规划,需要基层教学组织进行研讨,确保专业导论中所介绍的各门专业课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规划相匹配。此外,在分流阶段,基层教学组织中负责大类公共课的教师应具备更为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但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下基层教学组织在组织结构与职责和规范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

基层教学组织中的教师工作内容繁多,导致教师无法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过多地从事行政性工作。因此,需要去除基层教学组织中的行政工作,回归教学一线,专职负责教学事务。我院机械类基层教学组织的组织结构应将原有的三层架构(校—院—系)形式转换为四层架构(校—院—系—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6-7]。将基层教学组织中所有行政性工作划分给系部负责,而基层教学组织仅承担教学工作。此外,须明确我院机械类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其主要职责涵盖教学研讨和课程建设,包含讨论并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完善,课程改革与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教学问题讨论与经验交流,集体备课、出试卷、批阅卷子等内容。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下的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二)规范制度

为提高教师参与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学院和系部出台了与教学相关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政策。我院机械类基层教学组织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既提供了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常规培训,又提供了在基层教学组织范围内的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训。邀请校教学名师进行教学能力辅导与教学研讨,并开设公开课,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院级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安排每个基层教学组织在中心进行研讨。此外,依据学校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出台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考核的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奖评优、干部培养与任用等方面挂钩。

三、结语

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机械类为例,阐述了地方高校大类招生的课程体系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两方面问题。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即“平台+专业+模块”的三维课程建设体系,采用了“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分别介绍了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模块课程的建设措施。此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介绍了我院机械类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和规范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2]陈士夫,王瑛.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64-65.

[3]禹奇才,蔡忠兵,苗琰.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14(1):136-139.

[4]李秀娟.按学科大类招生 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06-108.

[5]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6]陸国栋,孙健,孟琛,等.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58-65,91.

[7]于保春,黄耀元.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理论导报,2013 (1):51-52,56.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机械类课程体系模块
机械制图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