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微课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1-17李文建孙志佳孙德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内镜本科生消化

李文建 孙志佳 孙德宣

[摘           要]  目的:探討消化内镜微课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6级中医学专业12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课教学实验组60名和传统教学对照组60名,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微课教学实验组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基础上联合微课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比两组学生对消化内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模式的看法。结果:两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笔试考核成绩较教学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微课教学实验组的教学后笔试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微课视频教学在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文献查阅能力、把握重点与难点方面帮助性更大,对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更高。结论:消化内镜微课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的运用具备可行性和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关    键   词]  消化内镜;微课教学;中医院校本科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84-02

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是临床医师需熟知的技能之一。目前中医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重视不足、兴趣不高、熟知不够、掌握不良现象。如何激发中医院校本科生对消化内镜的学习兴趣,提高消化内镜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熟知及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成为中医院校消化内镜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具有新颖、简短、针对性强等特点[2],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教学团队将微课引入中医本科生内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课教学组实验组60名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60名。

(二)研究方法

课堂授课总学时为12学时(45分钟/学时),微课教学总章节为12章节(10分钟/章)。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老师课堂教学讲授。微课教学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课后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授课老师根据课程目标及计划制作微课视频,在观看前按照所设定的病例场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带教老师收集汇总问题的答案及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与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效果评价

教学开始前,两组学生进行消化内镜理论知识摸底考核,记录成绩。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再次进行消化内镜理论知识考核,另外进行学员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看法。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线资料

纳入研究的120名学生中实验组男生27名,女生33名,平均年龄为(19.27±0.52);对照组男生29名,女生31名,平均年龄值(19.18±0.62)。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二)理论考核成绩

教学前后分别进行笔试考核,两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笔试考核成绩较教学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微课教学实验组的教学后笔试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详见表1。

(三)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反馈

教学结束后进行学员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单纯传统课堂教学比较,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微课视频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更有助于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更高,详见表2。

三、讨论

中医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重视不足、兴趣不高、熟知不够、掌握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教学方法陈旧。目前中医院校对本科生消化内镜教学多为“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自行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3]。(2)教学手段不灵活。中医院校本科生消化内镜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单一呆板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重点及难点。(3)教材形式单一。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教育和培训起步较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缺乏因材施教的教材体系[4]。中医院校本科生消化内镜教材多照搬消化专业学生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缺少多媒体动画演示、录像讲解等视频教材,单调的纸质版教材难免会让消化内镜知识显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与掌握。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能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生动化,且学习时间自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具有简短、精练的特点,针对性更强,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生长时间学习的注意力分散及学习效率低下问题。另外,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微课视频可作为课后教学补充与延伸,任课老师灵活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与知识迁移和临床应用能力。

既往研究证实,在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微课教学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5-7],在消化专业本科生教学中亦取得成功的经验[8],然而目前尚缺乏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消化内镜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的困境与问题,制定了消化内镜微课教学视频,对其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学中的可行性及科学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传统课堂联合微课教学,均有助于学生掌握消化内镜知识,然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微课教学对学生掌握消化内镜知识的提高更加显著。学生普遍更加喜欢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微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其满意度更高,原因可能源于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微课教学对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更有帮助。

综上所述,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微课教学在中医院校本科生消化内镜教学中的运用具备可行性及一定的科学性,能为后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少,微课教学方案不够完善,更加可靠与真实反映教学实际的结果,仍需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军,李兆申.治疗性消化内镜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3):241-243.

[2]郭媛媛,赵冬梅.“微课”在中小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8):17-19.

[3]李红平,谢睿,狄连君,等.多模式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825-3827.

[4]吳诚,孙赟晨,王鸣,等.消化内镜操作教学培训研究现状[J].大学(研究版),2017(6):41-47.

[5]戴世英.高校微课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启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56-157.

[6]康丹丹.微课在高校形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1):151-154.

[7]刘鹏.小课堂,大作用:浅谈微课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J].学周刊,2020(4):147.

[8]黄哲,耿东华,冯勇.消化内镜微课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27-2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内镜本科生消化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