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2021-11-17杨春光李春实罗学娅张学梅杨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药理学胜任思政

杨春光 李春实 罗学娅 张学梅 杨勇

[摘           要]  以护理专业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初步探索在药理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根据药理学课程的特点挖掘教材德育元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的统一,从而达到全面、立体、创新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关    键   词]  岗位胜任力;药理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82-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以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为基础,为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思维方法。它既是联系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最终满足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要求[1]。护理岗位胜任力通常分为基准性胜任力及鉴别性胜任力[2]。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如何培养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既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又能保证护理工作中优势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3]。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岗位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概念最早于1973年提出,是指在某一工作岗位中,能将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及由此产生的指向绩效是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是区分一般与优秀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个体特征,它表明人所拥有的特质属性,个体的知识、技能及内在动力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够预测工作中的行为;二是行为特征,包括在特定情景下个体对知识、技能及动机的灵活运用;三是情景条件,胜任力一定是在工作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要求將胜任力放在人—岗位—环境的框架中[4]。

护理专业岗位胜任力主要是指护士职业行为中所具备的能区别绩效卓越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工作岗位知识、技能及内在动机的特质和能力,是护理职业的核心能力。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高端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除了护理专业知识、全科医学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5]。

二、药理学课程的特点

药理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科学习基础,为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6]。在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中,药理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及职业使命感;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等[7]。

与护理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药理学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科特点鲜明,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还涉及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第二,药理学的教学重点内容与临床医疗和护理紧密结合,比如,课程中很多知识点涉及医患关系、用药安全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药理学课程的途径

我校药理学课程于2018年开始尝试围绕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及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及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基础上,将思政元素也融入课程中。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从事护理学相关工作及医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对于专业教师,转变思想是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开阔视野,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德育能力。

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从细微处发现德育元素。课程导入是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性质及课程考核标准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介绍学科的性质、内容及学习目标等,而且要介绍课程的思政目标。药理学绪论部分的讲授,是做好课程思政的第一步。比如,使用案例讲授药理学发展史的部分,一方面通过介绍我国药理学发展过程,让学生认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在药理学专业内容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也是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环节。比如,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通过案例说明皮试在预防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医疗机构不按照护理流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警示学生在用药护理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介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前沿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前沿,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讲授化学治疗药物时,以抗生素滥用案例引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在案例中也增加了医患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人文素养[8]。

其次,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保障药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关键步骤。在专业课程思政中,不能将思政与教学割裂开,课程思政既需要精心设计,又要巧于融通,形成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授课中既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又要创新授课形式,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易于接受思政,以达到课程思政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是要抓好课前预习,在每次上课前,将讲义、案例思考题及与思政相关的新闻等通过“雨课堂”等辅助教学工具发给学生,引导做好课前准备。二是抓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雨课堂”发给学生的案例及思政材料,提出本次课程的讨论问题,随后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内容,而且需要引导学生以专业课知识和思政元素为核心讨论,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采用合適的考核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课程思政效果和质量。一方面进行了网络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反馈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试卷上出现案例分析题,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人文素养。

四、药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虽然我们在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平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足,导致课程思政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应该是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了解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班级专业导师及班级辅导员多沟通,同时也要与学生多沟通。另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融入德育元素也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学习相关思想政治课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有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理论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

五、结论

课程思政是药理学课程的一种教学尝试。以往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这么做了,只是没有理论化、系统化。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专业课教师只要坚定课程思政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与德育融合统一,必然会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成功道路。

参考文献:

[1]付彦君,张秋华,刘兵,等.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0):776-778.

[2]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4):115-116.

[3]张瑞琴,李胜萍.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教育,2019,37(6):104-106.

[4]Spencer LM,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93:222-226.

[5]谢晓云,彭忠英,崔小妹,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29-131.

[6]杨春光,金威.护理药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8(28):82-83.

[7]王灿,李根林.护理专业药理学授课技巧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46):304-305.

[8]刘亚敏,方晓艳,吴宿慧,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药理学教学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5):179-18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药理学胜任思政
学习迁移理论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布鲁纳理论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药理学“慕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