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2021-11-17孙国辉赵丽娇张娜任婷钟儒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生物学研究生思政

孙国辉 赵丽娇 张娜 任婷 钟儒刚

[摘           要]  在“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下,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癌生物学是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研究生课程;癌生物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72-02

一、引言

癌生物学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硕博贯通课程,主要讲述近30年来癌生物学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课程通过介绍经典实验的授课方式,使研究生深入了解现代癌生物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授课内容均与学科导师的研究方向贴近。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相关研究生打好专业基础,更好地从事课题研究,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课程被列为生物学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因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供参考。

二、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思政教育的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基础研究和技术与应用型人才,他们会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力推进,作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2)研究生导师的能动性缺失,在导师负责制下,多数情况下导师更多关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课题进展,缺少对学生心理、思想道德、学识学风、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3)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的“课程思政”困境。专业课教师由于认识偏差,以直白方式向学生灌输本来属于“隐形”的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各类评奖评优而出现的“课程思政”申报大于实践的功利化现象。(4)将“课程思政”狭义理解为“课堂思政”,忽视了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和其他培养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三、癌生物学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癌生物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工作,先后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和《北京工业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生物学学科根据培养目标、教师与课程特点,遴选了一批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癌生物学课程入选。

(二)癌生物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癌生物学是按照我校生物学学科培养方案,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主要介绍近30年来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分享和沟通交流的平台。作为生物学学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梳理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道德观、科研诚信、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与科研精神、生态文明思想和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率等。

四、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一)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例如,在“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知识点中,DNA修复机制发挥“双刃剑”的作用,在正常细胞中,能防止外源性及内源性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诱导的突变,发挥抑癌作用;而在肿瘤细胞中,DNA修复机制会导致细胞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因此,DNA修复机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再如,癌生物学中涉及的肿瘤发生发展机制都是基于充足的实验验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伦理道德观。癌生物学的研究涉及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尤其是涉及哺乳动物和人的研究,以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贺建奎等相关研究人员逾越科研和医学伦理道德底线,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引入动物实验和涉及人实验的伦理道德要求,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必须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遵守相关伦理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

科研诚信。癌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经典实验,包含许多重要的发现与结论,这是一代代科学家在大量重復性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癌生物学的研究不可避免会遇到科研诚信问题,如数据不完整、可重复性、剽窃与篡改和真实性等。可以列举篡改捏造数据、修改图片和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的案例,引导学术在科研道路中要坚守科研诚信,不造假、不剽窃、不抄袭,实事求是。

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与科研精神。病毒学家曾毅院士是我们生命学院的老院长,一辈子从事病毒学研究,尤其是在EB病毒、HIV病毒和HPV病毒研究方面享誉全世界,荣获美国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因此,在讲授肿瘤病毒知识点时,引入曾毅院士的先进事迹与科研精神,能激发引導研究生钻心科研、立志为人民健康和国家战略服务的伟大理想。其他相关科学家还包括张亭栋教授(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明人)、华人科学家陈列平教授(肿瘤免疫疗法的杰出代表)、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结构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和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神经生物学的领军人物)等。

生态文明思想。许多癌症的诱发因素与环境密切相关,如工业废气的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农药滥用等会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集,这些都是导致癌症高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讲授癌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时,可以引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探索

教师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构思与实践的主体,自身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要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会内化为研究生的道德准则、科学思维和行为规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与能力,为走上学术发展道路打下基础[1,2]。同时,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设计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让思政元素像“盐之于美味佳肴”一般,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点的讲授中。

教材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针对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度,合理有效地设计衔接点,优化课程教案和课件,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并重,将价值植根于专业知识传授中[2]。

教学方式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2]。在大数据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学习强国、微信、B站和抖音等平台,与学生分享科学家的先进事迹、科研进展、癌症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动态模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癌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研究进展,更重要的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2]孙国辉,张娜,赵丽娇,等.《食品商品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1):84-87.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生物学研究生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