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汉帝陵的基础保护和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2021-11-17范肖肖梁梦园潘甜甜孙静蕾
范肖肖 梁梦园 潘甜甜 孙静蕾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邙山陵墓群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 个区,涵盖了20 多个乡镇,360 多个自然村。鉴于陵墓群整体调查研究过于繁重复杂,本文选择具体地理位置较确切、分布较聚集且文献记载丰富的东汉帝陵为研究对象,以便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基于对东汉陵区现状的调查与总结,我们于本文提出具体可行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一、东汉陵墓群概况
(一)陵墓群分区
东汉时期总共建有12 座帝陵,只献帝陵墓位于焦作境内,其余11 座都处于洛阳市周边,根据分布位置的差异,划分为邙山陵区和洛南陵区,也称为北兆域和南兆域。北兆域陵区原陵、恭陵、宪陵、怀陵和文陵,五座帝陵以及陪葬墓都应分布在海拔170 至210 米的邙山原上,大约位于西起西山头,东至天皇岭,南起平乐乡,北至屋銮沟,东西8、南北7 公里的范围之内。东汉帝陵的南兆域陵区处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高龙、寇店乡一带,包括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和桓帝宣陵。
(二)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成果
经过建国以来循序渐进的考古工作的展开,截至目前,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的勘探总面积已达256 万平方米,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722#、朱仓707#和白草坡村东汉帝陵七座帝陵已进行考古勘探。目前考古人员对墓区、陵区的界限,墓冢的种类及分区,包括帝陵的核心区域、后妃冢、陪葬墓区以及墓冢封土的规格、范畴、品级等诸多情况已有初步了解。
(三)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在早年间,邙山陵墓群其价值被忽视,政府的保护性干预过少东汉帝陵未能逃脱自然与人为的双重破坏。在邙山陵墓群价值日渐被深挖的背景下,政府开始针对邙山陵墓群各部分出台具体保护措施。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创办与公共开放,吸引了社会各界目光。《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东汉帝陵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上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获取关于东汉帝陵的具体现实状况的一手资料,我们前往东汉陵墓群中的二汉冢、朱仓M722、朱仓M707 和两座未确定归属的墓冢实地走访。汉顺帝陵处于田地中,其周围有排列整齐的人造松林,其上有一圈完整的荆棘和树枝屏障,用以防止游览者攀爬,破坏陵墓封土。顺帝陵的保护措施全面,陵墓保存状况良好。汉安帝陵是五座陵墓中占地最广的一座,陵墓一半被树林环绕,外面设有护栏,另一半则是直接相邻于两条交错的公路。陵墓封土上有多条显而易见的小道可以通往封土顶端,人为痕迹较重。汉冲帝陵处在一个人工建造的树林中,周围安装有防护栏外围安放有记录陵墓信息的碑石。此外,还有两个尚未被考证的不知名墓冢,一个处于一片田地的角落中,远离公路,周边杂草丛生;另一个墓冢处境则较为糟糕,陵墓封土边即是尚在通行的公路,来往车辆容易对墓冢造成意外伤害。以上五座陵墓周围都设有两个无死角监控设备,且预留了陵墓保护人联系方式。整体上看,目前东汉陵墓群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没有受到明显毁坏,基础保护设施和保护人员如今也在正常发挥作用,但保护措施仍有待完善。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开发建议与保护措施。
二、东汉帝陵的基础保护
(一)历史遗存的保护
历史遗址的各类遗存,直接体现出遗址的珍贵价值。毫无疑问的是,历史遗址保护的第一步便是尽量克服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对遗存物的损坏,维持遗存原本的面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划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严格按照《洛阳市邙山群保护条例》划定帝陵的保护范围,同时外扩出作为建控地带的范围以保护墓葬安全、环境及历史风貌。
2.覆土保护墓葬
基于较少扰动原则,封土流失严重的墓葬加固覆土,其余墓葬保持原状高度。同时在帝陵表层种植植物,以预防土壤流失。帝陵周围植物的选择在不破坏遗址现况的条件下,做到保留和复还遗址的全局状貌,同时与遗址展示成效相适应。
3.组织墓葬周边排水
对墓葬土地进行合理规划调整设计以减少墓葬周围积水。如有专业技术支撑,可以复原部分帝陵环濠,同时连接现代排水系统,确保复原沟渠底部与原始沟渠底部之间的高差是安全的保护距离,以保护原有文化层。
(二)遗存环境的保护
对东汉陵墓群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勘测,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实施绿化工程,改善墓冢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与此同时,在陵区周边设立垃圾投放处,设置禁止乱扔垃圾的标牌与标语并安排清洁人员进行定时打扫、处理垃圾。
(三)出土文物的保护
历史遗址出土的可移动文物,可通过建立主题性展览馆等形式,在积极保护的同时,避免其丢失、破损、被盗、风化等现象的发生,这样不仅留下了可展示古代文化的珍贵文物,同时也为有可能促进旅游发展。
(四)历史遗址的修复
不可盲目致力于遗址的人为修复,要严谨处事,对于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址,更应该把保护修缮作为第一原则。
(五)要完善管理机构建设
在建立的邙山遗址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完善机构建设,强化机构职能,让机构措施实施落到实处,并细化措施。如增设监督管理机构,适时对邙山陵墓群管理处的工作展开检查与监督。请考古工作者和资源开发建设者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专家对机构建设定期展开视察活动,发现不足之处,提出专业建议。除此之外,可以积极调动吸引当地群众参与管理,构建最基层的管理班子。
三、东汉帝陵的资源开发
东汉帝陵的开发建议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式下进行,从国内诸多较为成功的大遗址保护利用经验中可以看到此种模式的稳妥与高效。同时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要点,做好旅游开发的挑选任务
东汉帝陵可以选取其中一座或几座最具吸引力的陵墓,参照遗址公园的模式开发成特色考古遗址公园,以发掘其文化和商业价值带动洛阳市的文化进步和商业发展。[3]
(二)挖掘内涵,做好历史文化的展示工作
遗址蕴含着丰富了历史底蕴,相应文化内涵的挖掘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可依照邙山陵墓群遗址属性,向大众反映陵寝制度文化的演替历史,同时由其陵寝制度延申,展示东汉时期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就可以模拟东汉时期历史情境,利用3D 等多类技术手段,创建一个可体验的动态性体验场景,实现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感受东汉帝陵考古遗址的历史、文化以及审美等。
(三)精心设计,做好旅游方式的策划工作
历史遗址旅游,需要通过设计新颖的旅游活动方式,从而突破固有的观赏方式,以吸引游客,如陕西华清池风景区开展的“唐明皇选妃”“贵妃伴驾游”等专题节庆演出等。从旅游角度对资源、特色、空间的综合分析,由此构造的情境规划主线,能够使游客在大遗址受到深刻的历史熏陶和获得独特文化情境的难忘体验。[4]东汉帝陵也应建立此种现代科技下的全新旅游模式,使游客获得浸入式体验。
(四)加强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
通过总结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经验,我们知道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是关键。对东汉帝陵的开发利用进行约束也是必要的,毕竟它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最常见的约束就是法律,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国情及社会环境,政府力量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可确保经济可持续。
结语
邙山陵墓群作为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是中国帝陵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东汉陵墓群更是其中翘楚,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尤其是陵寝制度史提供了可能性。对其来说:保护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开发是需要,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坚持效益与可持续性相融。积极建设邙山陵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其旅游资源,与其他相关产业相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多方面的构建将更好地激发东汉帝陵价值潜力,由此在保护珍贵遗址与文物的前提下,助推洛阳经济腾飞。
注释: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洛阳大遗址航空摄影考古[M].文物出版社,2017(07).
②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