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1-11-17陈军民常丽娟李军平
陈军民,赵 涛,常丽娟,李军平,杨 涛,王 凡
(陕西省长武县果业服务中心,陕西 长武 713600 )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属于陕西省省布检疫对象,是苹果主产区的重要病害。1999年苹果黑星病在长武初次发现,近几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20年部分果园发病严重,损失惨重,2021年又呈爆发趋势,严重影响着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现就苹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供参考。
1 苹果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危害特点
1.1 发病规律
苹果黑星病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和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病菌随风雨传播,春季雨水多发病重。病菌孢子从萌发到侵入寄主只需5~48 h,一般经过14~25 d的潜育期,表现出症状,条件适宜时落花后就浸染嫩叶,5月中旬叶片和幼果就表现出症状。
1.2 危害特点
苹果黑星病既危害叶片、叶柄、嫩梢、花,又危害果实,以危害叶片和果实最为常见。
1.2.1 叶片
叶片受害正背两面病斑近圆形或放射状,约3~5 mm,色泽较周围组织深,后渐变为褐色或黑色,上有一层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边缘因菌丝在角质层下放射状扩展,呈细碎的冰纹状,幼嫩叶片发病较重时,叶形变小,叶片增厚,呈卷曲或扭曲状(如图1)。随着叶片老化,病斑周围的健全组织增厚,使病斑向上凸出,黑色边缘明显,其背面呈环状凹入,变黄,提早脱落。
图1 黑星病危害叶片状
1.2.2 果实
果实受害初期病斑呈淡黄绿色,圆形,渐扩大,凹陷,后随着果实长大而硬化,表面有裂纹,形成疮痂,上有烟煤状霉(如图2),失去商品价值。
图2 黑星病危害果实状
1.2.3 枝干
枝干受害后,在枝端10 cm以内的部位产生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枝条长大时病斑会消失。在易感病品种上形成泡肿状。
1.3 发病条件
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主要由降雨和温度决定,温暖多雨是影响苹果黑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1.3.1 降雨量
降雨量大小、降雨早晚和持续天数是苹果黑星病发生的主要条件,2020、2021年黑星病发生严重,主要是春季降雨多,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据气象部门统计,2020年4月降雨11.5 mm,持续阴雨天数3 d,5月份降雨59,7 mm,连续降雨4 d;2021年4月降雨78.1 mm,降雨天数达到11 d(其中连续降雨天数5 d),降雨较历年同期偏多42.8 mm,5月份降雨41.3 mm(截止5月16日),给黑星病的发生浸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1.3.2 温度
温度是苹果黑星病发生的又一个主要因素,黑星菌菌丝生活以22~23 ℃最为适宜。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 ℃,萌发的温度21~23 ℃为最适宜。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发病越早。2020年4月最高温度达到29.5 ℃,5月份最高温度31.5 ℃,2021年4月最高温度达到了26.5 ℃,5月份最高温度达到30.1 ℃,加速了病菌的繁殖传播。
1.3.3 品种抗性
苹果品种也决定了黑星病发生的轻重程度,一般秦冠、澳洲青苹、嘎拉等品种抗黑星病性较强,发病轻或不发病,富士、玉华早富、短枝富士、瑞雪、粉红女生易感病,发病重。
2 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检疫
外调苗木要加强检疫,有条件的最好选用脱毒苗木,防止病菌传入,发现带病苗木要及时销毁,从源头上杜绝苹果黑星病的发生。
2.2 清除越冬菌源
采果后、落叶后和早春发芽前做好3次清园,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芽梢。树上喷60%吡唑代森联1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 000倍液,地面喷洒2∶2∶160的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中的子囊孢子。
2.3 加强栽培管理
建园时要选用抗性强的无毒苗木,合理密植。选择适宜的树形,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配合中微量元素,减少氮肥使用量,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力。对郁闭园要采用大改形技术,降低密度,培养阳光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黑星病的发生。
2.4 药剂防治
防治苹果黑星病应抓住3个关键时期:4、5月份病原菌的繁殖期,6月份的流行始发期,以及果实采收前后,均为防治黑星病的关键时期。套袋前防治药剂用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1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套袋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 000倍液,或42%的吡醚·猛锌悬浮剂500倍液+12.5%烯唑醇乳油剂3 000~4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