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轿车侧风作用下的气动特性分析与改进研究

2021-11-17陆润明廖抒华覃紫莹

计算机仿真 2021年3期
关键词:侧向气动系数

陆润明,廖抒华,覃紫莹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1 引言

在汽车实际行驶中,气流是不会总是与汽车的纵对称面平行的,当气流与汽车存在横偏角时,汽车都会产生气动侧力[1]。汽车在有侧风的环境下行驶,会受到侧向力、侧倾力矩和横摆力矩的作用,其行驶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会威胁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在如今,汽车追求低能耗的大背景下,汽车轻量化作为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但汽车轻量化的同时,会使得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变差,高速行驶时会使潜在的危险性加剧。所以,在新车型开发中,应重视汽车的侧风稳定性的研究,降低汽车的侧风敏感度,以提高行驶稳定性。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如何提高汽车侧向气动性能上做了研究。如王夫亮等[2]采用稳态方法和动态方法对侧风作用下的汽车外流场进行了3种情况的数值模拟,将3种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将部分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王露等[3]运用CarSim仿真软件构建特定道路模型和侧风模型,系统地模拟了侧风作用下山区高速公路行车稳定性;张英朝等[4]采用横摆模型法对不同侧风下的赛车气动特性进行了CFD仿真和试验研究,并对不同侧风下流场中速度以及压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气动力系数和尾部流场的差异;杨彬[5]对阶背式MIRA模型在自然侧风下的风阻、压力场、外流场等表现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在汽车受侧风影响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对汽车行驶中侧向风带来的影响研究居多,对汽车侧向气动性能优化的偏少。

本文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与实际行驶情况接近的移动地面稳态模拟方法[2],分析了在不同强度侧风下轿车影响车身周围流场的变化。运用网格自适应方法、试验设计、近似模型等技术方法,探讨车身两侧表面结构参数对轿车的侧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车身两侧的结构参数,以提高轿车侧向气动性能。

2 计算模型搭建与边界条件

2.1 建立仿真模型

在车型开发初期,主要考虑车身周围的流场特性,且不考虑汽车内流场的影响,所以对模型的表面特征进行简化。几何处理如下:去除车身最外层表面以外的特征、封闭进气格栅、封闭轮胎且车身底面用平面覆盖,处理后的几何表面如图1所示。

图1 处理后的几何表面

研究表明,只有阻塞比低于1%的风洞实验结果,阻塞干扰产生的误差才能被忽略[6],计算如(1)式

(1)

式中,ε为阻塞比,A为汽车正投影面积,AN为虚拟风洞入口面积。

本次仿真中,建立高为10m,宽20m,长50m的虚拟风洞,如图2所示。模型正投影面积A:1.951389m2,虚拟风洞入口面积AN:200m2,所以ε=0.98%<1%,满足阻塞比的要求。

图2 虚拟风洞示意图

为更好地捕捉车身周围的流场现象,在车身周围设置多个局部网格加密区,以提高车身周围的计算精度,设置边界层网格并生成体网格,建立完成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对称面网格截图

2.2 物理模型的选择

物理模型的选择决定于虚拟风洞的气流流动状态,气流流动状态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层流和湍流。流动状态的可以由雷诺数的大小得出,计算如(2)式

(2)

当Re≫2300,可知其流动状态属于高雷诺数湍流状态。高雷诺数湍流模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标准k-epsilon模型、RNG k-epsilon模型和Realisable k-epsilon模型。而Realisable k-epsilon模型相对于标准k-epsilon模型和RNG k-epsilon模型,其满足对雷诺应力的约束条件,因此可以在雷诺应力上保持与真实湍流一致。同时文献[7]对轿车外流场CFD分析中常用k-ε湍流模型做了对比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Realisable k-epsilon模型更适合轿车的气动性能分析。本文选用Realisable k-epsilon湍流模型,其流动方程表达如下:

湍动能k方程

+Pb-ρε-YM+Sk

(3)

耗散率ε方程

(4)

2.3 近壁面处理

在临近壁面的区域,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速度存在很大的梯度,在很小的距离内速度的变化很大。为保证更准确地模拟在近壁面的流动,需要在黏性底层布置较多的节点,边界层网格质量可通过控制y+值得范围来实现,对于高雷诺数模型,y+≈30,进而得出确定边界层网格与壁面的最小距离y,y由以下(5)-(9)式得出

(5)

(6)

(7)

(8)

(9)

式中,Re—雷诺数,ρ—空气密度,v—气流平均速度,l—特征长度,μ—动力黏性系数,Cf—壁面摩擦系数,τw—壁面切应力,uτ—壁面摩擦速度。

在本次仿真中,空气密度1.18415kg · m-3,气流平均速度120km·h-1,特征长度2.55m,动力黏性系数1.85508×10-5k g ·(m · s-1),y+取30。代入数据至(5)-(9)式,边界层中首层网格厚度为3.7×10-4m,所以设置首层网格厚度为0.37mm。

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汽车行驶时周边气体流速不高,压强变化小,所以在研究汽车外部气流流动时,可以忽略压缩性的影响[1]。其控制方程如下:

连续方程(质量守恒方程)

(10)

式中:ρ气体密度,ui为i方向的速度分量

动量守恒方程

(11)

式中:P是静压力,τij是应力矢量,ρgi是i方向的重力分量,Fi是由阻力和能源引起的其它能源项。

气体状态方程

PV=ρRT

(12)

式中,P—气体压强,V—气体体积,ρ—气体密度,R—气体常数,T—气体热力学温度。

边界条件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分析边界条件

仿真模拟试验设置车辆行驶速度恒定为120km/h,横摆角分别为:0°、5°、10°、15°、20°,速度加载的方式为车辆行驶速度与侧向风速的合速度,横摆角、车辆行驶速度、侧向风速、合速度的关系如表2所示,在仿真模拟中的合速度加载方式[8,9]如图4所示。

表2 横摆角、车速、侧向风速、合速度的关系

图4 侧风加载方向示意图

图5 各横摆角下车身表面压力分布及车身两侧流场湍流动能图

3 不同强度侧风下汽车外流场分析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横摆角的增大,车身迎风侧表面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车身背风侧面的湍流动能也越来越大,亦即在车身背风侧的能量损失越来越大。这样在车身迎风侧表面压力增大,车身背风侧面的压力减小,导致车身两侧面的压差随着横摆角的增大而增大,且由车身表面压力分布可以看出,随着横摆角的增大,压力值也在逐渐变大同时,风压中心逐渐往车头方向移动。

图6 横摆角与气动侧力系数关系图

图7 横摆角与气动侧力关系图

由图6、图7可以看出,当横摆角越大,气动侧力系数就越大,气动侧力也越大,且近乎线性增大,当横摆角为20°时,气动侧力系数为0.847,气动侧力为1231N,约为整车重量的9%。

当汽车受到侧力影响时,汽车本身并不能产生力一个平衡力,只能靠驾驶员通过方向盘修正保持方向,但这样会加重驾驶员的疲劳感和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威胁行车安全。通过优化汽车外形,降低汽车外形对侧风的敏感度,从而降低侧向力对行车的影响。

4 优化设计

4.1 试验设计分析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复杂系统仿真次数,提高优化分析效率,帮助辨识关键的试验因子、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分析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的关系和趋势、构建经验公式和近似模型等[10]。本次试验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此方法能够使试验点尽量地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空间,具有很好的空间填充性和均衡性。

4.2 参数变量设计

采用FFD(Free Form Deformation)参数化方法对变量实现网格自适应变形,该方法仿照弹性物体受外力后发生相应的变形这一物理现象,将研究对象置于控制体当中,给控制体施加外力,则控制体内的所有几何发生相应变形,处于其中的研究对象形状也即发生变化[11]。从文献[12]可知,车身侧面结构对车辆的侧向气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次优化只调整车身的横向特征。通过对不同强度侧风下汽车外流场的分析,结合气流分离机理,在不影响车辆装配要求、使用性能等的前提下,在车身两侧选择的结构参数变量为:侧窗倾角、侧围弧度和门槛弧度,各变量控制点变化如表3所示,在网格变形软件sculptor中建立对应的参数化模型。本次试验选用横摆角为20°的侧风条件下进行车身侧面结构优化,以气动侧力系数为优化目标,在全局寻求各参数变量的最优组合,参数变量设计如表2所示。

表3 参数变量设计

4.3 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由图8主效应图可知,侧围弧度对整车气动侧力系数的影响较大,且与气动侧力系数近乎呈线性关系。如图9所示,根据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大小判断各变量对气动侧力系数的贡献率,由图可以看出,三个变量与气动侧力系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由图10各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图可知,三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且有相同的趋势,起相互促进的作用。

图8 主效应图

图9 Pareto图

图10 各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图

4.4 近似模型可信度分析及选择

近似模型方法(Approximation Models),通过构建逼近输入变量和响应变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替代仿真软件高昂的计算代价。这种方法加快了寻优速度,减小了计算量并缩短计算周期。常用的近似模型包括:响应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Chebyshev正交多项式模型和Kriging模型。不同的近似模型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比较不同近似模型对样本点的拟合精度,对各近似模型进行可信度分析,如图11所示,是拟合精度的散点图,横坐标为近似模型预测值,纵坐标为仿真值,斜线是近似模型预测值与仿真值的等值线,由散点图可知,Kriging模型的拟合精度最好,拟合精度系数R2为0.967,结合文献[13]的实验验证,本次优化选用Kriging模型。

图11 各近似模型拟合散点图

4.5 优化方法

本次试验选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在整个设计优化空间进行寻优。这种方法模仿生物进化的遗传繁殖机制,对优化个体进行编码,然后对编码后的个体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在优化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故使用该方法在整个优化空间内进行自动寻优。

5 优化结果分析与仿真验证

通过建立近似模型进行全局寻优,近似模型预测值与对应的控制点变化范围如下:

表4 控制点变化与预测值

对近似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优化结果验证

近似模型的预测值与仿真值之间误差值为0.018,误差较小,即气动侧力系数降低18.65%,对应的气动侧力值减小了230N,优化效果良好。优化前、后车身周围流场对比如图。

图12 优化前、后车身两侧湍流动能图

图13 优化前、后车身迎风侧表面压力分布

图14 优化前、后车身背风侧表面压力分布

由图12为优化前、后的湍流动能图,由图可见,优化后车身背风侧的湍流动能明显减小,故在车身背风侧的气流能量耗损降低,亦即车身两侧湍流情况有所改善。

由图13、图14可看出,优化后车身迎风面的压力有所降低,背风侧压力升高,使得车身两侧区域压力差减小,从而使车辆受到的侧向力减小。根据计算可知,原始模型以120km·h-1的速度行驶时,遭遇右侧43.68 km·h-1的侧风影响时,受到的气动侧力为1231N,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优化后模型的气动侧力为1001N,优化后模型的气动侧力降低230N。

6 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在车辆以120km·h-1直线行驶,遭遇不同强度侧风影响下的车辆外流场的变化,并在横摆角为20°的侧风条件下,探索车身两侧表面结构参数与车辆侧向气动性能的关系,进而优化车身侧面结构参数,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同强度侧风作用下,车身周围流场都有明显变化,车身两侧的压力差随着侧风强度增大而增大,风压中心随着侧风强度增大而逐渐往车头方向移动。

2)气动侧力系数和气动侧力都随着侧风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趋势明显。

3)运用网格自适应方法、试验设计方法与近似模型方法相结合进行车身侧面优化,相比于传统车身优化方法大幅度减少了优化时间。

4)通过优化车身侧面结构:侧围弧度、侧窗倾角、门槛弧度,使气动侧力系数降低18.65%,有效地提高车辆在侧风作用下的气动稳定性。

猜你喜欢

侧向气动系数
一起飞机自动改平侧向飘摆故障分析
一种连翼飞行器气动和飞行力学迭代仿真方法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无人直升机系留气动载荷CFD计算分析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巧思妙想 立车气动防护装置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