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哲学看课程创生中儿童的主动学习
2021-11-16张曼雯
张曼雯
【摘要】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文章从儿童哲学的视角,梳理了幼儿园课程创生的过程,分析了儿童在课程创生中主动学习的方式,建构儿童本位的主动学习的经验。
【关键词】儿童哲学;课程创生;主动学习
儿童哲学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创设的一项以儿童为对象的哲学研究。研究表明,在儿童活动过程中,儿童能够主动发现問题,产生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多种方法验证、分析、推理等,积极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要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保障儿童平等发展、鼓励儿童参与的原则,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本文以我园已有的课程创生内容为基础,从儿童哲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课程创生中儿童的主动学习。
一、儿童哲学
(一)哲学
“哲”的定义: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书·洪范》:“明辨,晢也。”《易·大有》:“晢明行事。”《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作者是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该行为是一件有智慧的事情。“学”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即《说文解字》所谓的“觉悟也”,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由此引申出互相讨论、模仿、注释、讲述、知识等含义。笔者将“哲学”理解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哲学是以思考为主题的学科,思考与学习缺一不可。
(二)儿童的哲学
柏拉图说:“哲学始于惊讶。”三岁的孩子就开始问为什么,不断地提出问题。我们选取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问题,如,中班幼儿的课程创生是在户外体段的时候,墙上出现了有趣的图案。“是什么呀?影子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影子?”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们对影子的形状、方位、大小、深浅、长短的变化进行了探索。小班儿童发现身上的洞洞,问:“洞洞通往哪里?有什么作用?”在园艺所,大班幼儿讨论园艺师傅修剪下来的紫藤是否有生命。所以,孩子们的好奇心是开启哲学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三)我国的儿童哲学
通过检索主题“儿童哲学”,可以发现三十多年来,儿童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从理论理解、初步尝试和频繁讨论交流、稳步提升到快速增长和多元发展四个基本阶段。在2017年首届关于儿童哲学与教育的高峰论坛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提出:“哲学的根本是爱智。”笔者对爱智的理解是热爱智慧,儿童本身向往智慧的发展。爱智不局限于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走向智慧的实践过程。
二、课程创生
(一)儿童哲学浸入式课程
儿童哲学是渗入各个领域中的,而非独立的学科或课程。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样的契机适合进行儿童哲学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笔者认为,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可以与儿童进行哲学的探讨。例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发现了衣服上都有洞洞,这些洞洞有什么用呢?从洞洞的大小、位置、方向和顺序,孩子们尝试着自己穿衣服、裤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我们的讨论不是小事,而是以正确的方式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可见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里见儿童哲学。
(二)课程创生的概念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一种教育性经验。课程创生是在学校中由学生创造产生的,以丰富自身的经验。向海英在博士学位论文《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中提到学前课程创生是建立在课程的经验观基础之上的。从本质上看,课程即经验的增长与建构,所以对于幼儿园的课程创生,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创生,从而建立起来的自身对未来生活的经验。
(三)课程创生的内容梳理整合
课程创生是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再创造产生的。如,小班幼儿在“我的身体”主题中发现身体上有洞洞,因此可以拓展寻找身上的洞洞、身边的洞洞、生活中的洞洞。
我园在区蓝本课程的基础上,跟随儿童的发现与问题,创生如下课程内容(表1、表2),以表格形式呈现,分为年龄段、课程创生的内容以及梳理幼儿获取的经验。
通过表1分析得出,小班幼儿因已有经验的限制,课程创生能力有提升空间;大班幼儿的经验较为丰富,创生能力较强。
通过表2分析得出,小班幼儿课程创生更加贴近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以亲身体验为主,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中班幼儿对游戏感兴趣,在游戏中探索,注重记录的过程;大班幼儿的课程创生偏向于问题的解决,挑战较大,五大领域综合发展,相对均衡,有利于学习品质的培养。
三、儿童哲学视角下的主动学习
(一)幼儿的主动学习
主动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幼儿的主动学习是基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了解和探索的欲望,在内驱力的驱动下,采取多种方法获取知识和建构经验的过程。
(二)教师的主动学习
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教师也需要哲学基础。”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把哲学的方式同他母亲的助产术相比较,认为一个是帮助孩子出生,一个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例如,大班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图书和绘本中的一些文字符号感兴趣。“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教师先引导孩子们找出图书中有哪些特别的符号,一段时间后,对搜集到的各种符号进行统计、汇总。这些符号好像会说话,孩子们据此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推理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认为:“学校不是为了教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思考。”这与我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三)主动学习的环境
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儿童哲学的环境。儿童哲学倡导探究式教学,这种探究以对话为核心。在集体思考的时候,可以围成一个圈,我们叫它思考圈。笔者认为,无论集体讨论还是分组研讨,形式可以多样,关键在于氛围是什么样的。在轻松、平等、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的氛围中,幼儿会认真倾听,自由表达,互相提问,及时反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差异性。在课程创生过程中,幼儿一步步循序渐进地主动学习,在“问题→思考→行动→问题”这样的循环中,孩子们一步一步追求智慧,并不断地建构起自己精神和经验的世界。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振宇.儿童哲学的国际对话与本土实践——2017年首届儿童哲学与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7(09):37-4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张焱.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小班美术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霍力岩,孙蔷蔷,陈雅川.学前儿童主动学习指标体系研究[J].基础教育,2017,14(01):68-78.
余保华,刘晶.澳大利亚的儿童哲学课程发展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3):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