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论结合核心素养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21-11-16姜丙銮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核心素养

姜丙銮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等,其中包括生活教育、六大解放、创造能力等教学启发策略,是推动我国教育进步和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文章从陶行知教育理论切入,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核心素养;创造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重要教学目标。陶行知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深入开展创造能力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对此,我们应深入研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促进教学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新课标中提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来创造美好生活,改变生活。结合中小学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例如教师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认知不到位,不能结合有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启发等。对此,我们应认识到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生活即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中创造能力培养的共通性,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理念,从创新教学等角度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即要求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带领企业或团队进行市场开拓,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即所谓的创造型人才。

其次,创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学生具备了创造能力,就能主动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和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再次,社会和学校有一定的关联,创造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推动新课程的深化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阶段教学机构均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化推进。

首先,很多学校虽然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创新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素质教育上仍存一定的漏洞,例如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转变,教学方法有待更新等。陶行知教育理念从教学出发点和教学方法等角度给我们指导了具体的方向。对此,我们应积极运用好陶行知教育理念,充分推动新课程的深化改革。

其次,教师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陶行知特意提到了教师言行的重要性,他讲到教师必须要献身教育,热爱学生,同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模范和表率。而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关注,对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不只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可以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具体表现为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而且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合适的优秀人才。

首先,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决定着学生的受教成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理论,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宗旨,从教学创新、教学变革等角度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选择相关的进修班进行深入学习,和其他教师一同探讨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待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加入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如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等,认识到创造能力和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就业、社交等意味着什么,从而结合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模范,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再创新。

(二)结合生活加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生活。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生活中的案例是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最好解释。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数学、几何及建模知识在经济、物理、航天等領域运用的案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深刻了解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观。

其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思维决定行动,学生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创新和创造。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般是结合题目选取有用的解题信息,然后结合解题信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推理的习惯,将答案作为已知条件,去验证原来的命题是否为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灵活思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逆向思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应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结合实验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验活动运用广泛,基本渗透于各学科。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多边形时可以组织动手实验,让学生裁剪多边形,将裁剪后的多边形拼组成新的图案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多边形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结合课下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课下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进行社区调查,鼓励学生创新调查与统计的方式,提高统计效率,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统计图。

(四)加强沟通,树立榜样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从行动和心理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首先,学校应和教师进行沟通,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应正视失败,放松心情,勇敢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愈挫愈勇,坚信成功最终是属于自己的。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學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谨遵陶行知的教育宗旨,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用爱感染学生,给学生鼓舞和支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时,应表现出一定的耐心和尊重,帮助学生正视学习困难,放松压力,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

再次,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家长给学生报一些兴趣班,比如科学、艺术兴趣班等,发展学生的特长,助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方向。创造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陶行知教育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生活即教育”“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等教育理论被大家广泛熟知和引用。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从教学创新、教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志峰.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学生创造力培养[J].福建陶研,2018(02):32-33.

戴邮.陶行知教育思想下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34,37.

桑敏之.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7):84.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核心素养
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