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理论指引、逻辑关系和实践方案

2021-11-16钱小龙宋子昀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

钱小龙 宋子昀

摘要:自我调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伴随全民终身学习的深入推进和在线学习的蓬勃发展,新情境下的自我调节研究尤为必要。根据班杜拉自我调节的三元交互观和维果斯基自我调节的社会互动观,终身学习、在线学习和自我调节三者之间存在交互性的逻辑关系。终身学习是在线学习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自我调节的最终目标;在线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有效整合方式,是自我调节的新兴领域与作用载体;自我调节是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和质量保障。与传统的自我调节相比,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实践方案体现崭新要求。自我规划强调互联网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和自适应学习;自我实施强调环境构建、努力调节和协作学习;自我监测强调个体中心、过程数据和情绪识别;自我评价强调在线伴随式评价、高阶思维能力评价和合理化评价。面向未来,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应进一步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自我调节的及早纳入以及信息素养提升等问题,以提高在线学习质量,推动终身学习实现。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者;在線学习;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民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国家在线教育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BSH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背景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由酝酿、初创走向摸索、深化[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后,终身教育的理念从教育层面向学习层面转变,国家的话语表述由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终身学习强调学习活动的终身性、学习时空的广泛性、学习群体的全民性、学习个体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式的个别性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明确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表明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通过教育这一服务过程来支持全民终身学习,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取向。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线教育能大程度降低学习门槛、强有力打破时空限制以及智能化推荐学习资源,促进学习的全民化、灵活化和个性化,推动终身学习的更好实现和创新发展,助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纳入“十四五”规划[3],凸显了在线教育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众多学习者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在线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组织在线学习策略以及无法有效管理分心等挑战。以此来看,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社会变化的快速性和不确定性,终身学习已然成为一种生存方式。随着在线学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在线学习逐步从学习的辅助方式转变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依靠自我调节切实促进在线学习优质高效尤为迫切。然而,我们对在线学习环境下自我调节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4],相关的自我调节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传统学习环境,且很少把终身学习作为实现目标。因此,开展面向终身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研究乃必要之举。本文主要从理论指引、逻辑关系和实践方案三个层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二、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理论指引

为更好地以在线学习的形式实现终身学习目标,学习者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以班杜拉自我调节的三元交互观为基本框架,同时结合其内部强化观以及维果斯基自我调节的技术支持观和社会互动观,构建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理论框架。

(一)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三元交互与内部强化

班杜拉(Bandura)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认为自我调节受个体、行为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并互相决定。在自我调节中,个人的认知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个人能动性的行使中发挥着核心作用[5]。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其能否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主观判断[6]。此外,自我调节的具体过程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7]。自我观察指监测个体的表现、个体表现的决定因素及个体表现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影响个体动机和行为的过程。自我判断指个体将自身表现与个人标准和环境状况相比较,从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自我评价。自我反应指个体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对某种行为作出评价后的情感反应。总之,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一是强调自我调节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而是个体、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二是对行为主义的外部强化观点进行合理批判,突出强调个体内部因素在三元交互中的显著性作用,重视个体内部强化。

以班杜拉的三元交互论为指导,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可看成是终身学习者自身(个体)、自我调节过程(行为)以及在线学习环境(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中强调终身学习者自身因素对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影响。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终身学习中学习活动的终身性、学习个体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式的个别性要求学习者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将终身学习作为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学时空的分离、教学管理的弱化以及真实社会情境下互动的减少等要求学习者从自身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指导,提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二)维果斯基的自我调节思想:技术支持与社会互动

维果斯基(Vygotsky)的自我调节思想基于他对儿童认知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文化历史本质的认识,其主要观点聚焦于研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过程。首先,心理工具(Psychological Tool)能以中介的形式,促进个体进行认知和行为活动[8],包括物质工具(如,斧头、计算机)和精神工具(如,语言、符号)。其次,自我调节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通过社会互动的内化来实现心理机能由低到高的发展,表现为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和行为。私语(Private Speech)、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要素中的互动行为以内化的方式,促进个体进行自我调节。最后,维果斯基认为自我调节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而是嵌入社会教育背景中的共同行为,麦卡斯林和古德(McCaslin and Good)便从维果斯基的角度出发,将自我调节重新定义为“共同调节”,即“在责任的范围内,将社会或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结合在一起,共同追求卓越的标准”[9]。总之,维果斯基的自我调节思想一是提出工具这一外部支持对自我调节的促进作用,二是表明社会互动是自我调节发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三是强调共同调节。

在线学习依靠互联网技术而选择学习时空、配置学习资源和进行学习互动等,离不开技术对学习的赋能。伴随大数据、学习分析和5G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技术作为物质工具之一,能为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此外,无论是线下学习还是线上学习,有效的学习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发生的。技术化的在线学习环境中或多或少缺乏非语言信息等社会线索,无法最大程度地为学习者提供深度且高质量的交互,这使得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较低、在线学习效果不高。因此,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必须考虑技术层面的支持;以及社会互动下的共同调节,如同伴学习等协作学习方式;以及让学习者能使用技术工具、进行深度交互的智慧环境。

(三)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理论框架

以班杜拉和维果斯基的理论为指导,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理论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该框架集中探讨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終身学习、自我调节和在线学习三者交互作用,构成该框架的总体支撑。中观层面,进一步探讨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对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共同影响。个体指终身学习者自我的特征,包括学习活动的终身性、学习个体的自主性和学习方式个别性。行为指自我调节过程,包括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四个部分。环境指在线学习环境,包括技术工具、社会互动和智慧环境。微观层面,终身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强调动机、元认知和自我效能感等。根据巴娜德等(Barnard)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模型[10],自我调节过程的具体行为包括目标设置、环境构建和任务策略等六个维度。在线学习环境具体包括自我调节系统(技术工具)、协作学习(社会互动)和交互学习环境(智慧环境)等。

三、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逻辑关系

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论,自我调节、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现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在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中,自我调节是心理能力,在线学习是实现方式,终身学习是最终目标。

(一)终身学习与在线学习

终身学习和在线学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强调学习,终身学习强调综合化的学习实践与学习理念,在线学习强调网络情境下的具体化学习实践与方式。简而言之,终身学习包括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是在线学习的目标,在线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实现方式。

1.在线学习是推动终身学习要素有效整合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各学习方式融合的关键纽带,是助力终身学习更优实现与创新发展的有效数字化学习方式。以学习者和学习机构(泛指学习者之外的个体、组织、机构等)在“学什么”和“怎样学”两个维度中控制程度的差异,可将终身学习分为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非正规学习(Nonformal Learning)、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和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四种类型[11],如图2所示。互联网时代前,终身学习的四类学习方式独立性较强,其各自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等学习各要素联系弱,较为孤立。而在线学习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将割裂的终身学习方式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伴随终身学习四类学习方式的融合,终身学习中学习各要素(学习时空等)的联系也逐渐紧密,如图3所示。例如,翻转课堂将正规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相结合,使学习空间打破了单一的学校或家庭局限;除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外,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的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个性化安排;学习内容不止步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更可以选择互联网上海量、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总之,立足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及面向未来的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发展离不开在线学习的支持。

2.终身学习是在线学习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

终身学习是个体在一生中各阶段所进行的各种学习的综合。一是强调“从摇篮到坟墓”贯穿一生的纵向时间维度(Lifelong),二是强调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各学习场所的横向空间维度(Lifewide)。由此来看,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整合的、综合的以及系统的学习实践,也是一种通过实践来践行的学习理念。在线学习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与终身学习相比,其更多是一种具体化的学习实践方式。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2],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4为“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远景目标并成为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13]。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在线学习,能有效整合终身学习多要素,有潜力为终身学习做出更大贡献。总之,在终身学习运动纵深发展的当代,在线学习要以终身学习为最终归宿。

(二)在线学习与自我调节

在在线学习和自我调节的交互作用关系上,在线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新兴领域与作用载体,自我调节是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和质量保障。

1.在线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新兴领域与作用载体

自我调节最初出现在生物学领域,指生物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而对自身进行调控的过程[14],后来在情绪控制、临床治疗和学业表现等中均有广泛应用。自我调节的具体内涵取决于其应用的特定领域。齐默曼(Zimmerman)首次提出自我调节学习概念,后来并进一步指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自我指导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学习者将他们的心理能力转化为学习技能[15]。传统的自我调节学习聚焦于线下学习,伴随在线学习的出现与发展,在线学习成为自我调节的新兴领域。在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理论框架内,自我调节受终身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共同影响,自我调节实则指向自我调节学习,即自我调节是终身学习的自我调节和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如前所述,在线学习作为粘合终身学习各要素的关键一环,是推进终身学习的具体化手段。因此,在自我调节与在线学习的关系上,自我调节作用于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有效作用载体。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

2.自我调节是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和质量保障

自我调节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保障在线学习高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线下环境中,学习者通过遵守固定的课程安排、接受教师的指导监督以及观察同伴的表现做法等外部调节促进学习。然而,在线学习环境下交互的异步性、时空的分离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依靠自我调节进行在线学习,提高自我导向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情境下学习的变革。自我调节成为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为在线学习提供自我指导。另一方面,自我调节能力的高低关乎在线学习质量的好坏。研究表明,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努力调节与其学业成绩显著相关[16]。此外,慕课实践中“高辍学率”反映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无法有效实施学习策略等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总之,新学习情境下,在线学习更加需要自我调节提供心理支撑。

(三)终身学习与自我调节

终身学习和自我调节都强调个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在两者的交互作用关系上,自我调节是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社会化生存的心理基础,终身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最终状态与结果。

1.自我调节是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

在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自我调节是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一方面,自我调节最初是指生物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进行的主动调控,目的是使个体趋于稳定的状态。鲍迈斯特等(Baumeister, et al)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或行为进行监控、管理或改变的过程,是形成社会期望行为和适应性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17]。尽管学者对自我调节有不同的定义,但强调适应性的行为结果是共性之一。因此,在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自我调节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个体主动适应环境的积极选择。另一方面,伴随社会飞速变革,信息爆炸和知识膨胀要求学习者从一次性学习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便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生存概念”[18]。由此来看,终身学习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个体以学习的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行为。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以自我调节为基本手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因而自我调节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部分。综上,自我调节和终身学习都强调个体适应环境,而自我调节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构成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

2.终身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最终目标

自我调节要以终身学习为最终目标。换言之,自我调节的结果是实现终身学习。从自我调节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自我调节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目标。自我调节是指个人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19]。如今,基于气候危机、技术发展、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事件给全球带来的严峻挑战,终身学习的价值愈发凸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UIL)于2020年8月发布《拥抱终身学习文化:对教育未来倡议的贡献》(Embracing a Culture of Lifelong Learning:Contribution to the Futures of Education Initiative)报告[20],强调创造全球终身学习文化将是应对人类面临挑战的关键。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自我调节的最终目标理应为终身学习。

四、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实践方案

根据理论框架,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实践聚焦于自我调节行为层面,是由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四要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如图4所示。纵向来看,自我调节的一般过程为,学习者借助自我规划以形成各种学习策略,然后根據策略进行自我实施从而开展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要通过自我监测去记录学习信息,并通过自我评价对学习进行反馈调整并开启下一阶段的自我调节过程。横向来看,四要素受到个体(终身学习者个体)与环境(在线学习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个体内因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不会自发形成,且多数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无法有效自我调节的困境。因此,实践方案主要在在线学习环境下,以外部支持激发内在认知为手段,促使自我调节行为的有效发生,探索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规划

自我规划指学生通过识别任务和环境的显著特征来选择有效的学习和认知策略的能力。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规划要着重关注以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为主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的设置和自适应的学习方式。

1.互联网自我效能感

互联网自我效能感(Internet Self-Efficacy,ISE)是自我效能感在互联网情境下的特殊类型,指个体对自身能否通过使用互联网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主观判断。高互联网自我效能感能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采用高层次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自我规划。伴随在线学习逐步成为主流学习方式,ISE的培养主要通过技术的外部支持激发学习者的内生动力,从而让学习者主动并积极地进行在线学习。谢幼如等的研究表明,网络学习空间能从能力感、努力感和环境感三方面显著提升大学生的ISE[21]。彭常玲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对智慧教室的环境感知整体上呈积极态度,并且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ISE[22]。伴随在线知识社区、网络学习社区等的进一步发展,可将智慧教室等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纳入其中,发挥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优势,打造支持深度交互、培养高阶思维、促进协作学习的线上智慧学习空间,并以此为依托设计并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ISE,使其能动地参与在线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2.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指学习者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清楚本次在线学习的内容,并能依此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由于教学时空的分离、教学管理的弱化以及教师角色的淡化,在线学习者必须进行目标设置。白雪梅等对K12学生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K12学生在目标设置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3]。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其在线学习目标深刻受到职业发展的影响,故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目的性。然而对于非成人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学习者来说,知识经验的缺乏、自我了解的不足等都阻碍着他们制定明确的、个性的在线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发挥在线课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问题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以及提高的目标设置能力。另一方面,可设计包含个体情况分析、学习任务评估、学习目标细化等要素的目标设置模块,将其嵌入在线学习平台。例如,设有英语水平自测板块以及根据学习等级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的英语类在线学习应用,可以较为智能地提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自我规划能力。

3.自适应学习

在线学习情境下的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强调学习者借助技术,以自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为出发点,个性选择学习资源、及时跟踪学习进度、动态调整学习策略、科学评价学习结果、准确预测学习走向,使学习活动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情境感知和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情境下个性化学习理念的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时需学会自适应学习。在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上,学习者必须自适应学习并且当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提高時,需减弱直至取消对技术的过分依赖。目前一些在线学习系统、平台和应用已嵌入自适应学习系统,涵盖了在线解题、校园大数据教学和K12教育辅导等类别。为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可将目标规划、资源管理、过程监控和学习评价等自我调节策略嵌入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面向未来,亟需完善社会化交互支持、针对注意力分散的干预机制以及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等自我调节支架,以进一步提高自适应学习促进自我调节的智能性。此外,也需关注自适应学习系统在各在线学习平台的移植性与通用性问题,保障其能在大多数平台得以使用并且能跨平台使用。

(二)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实施

自我实施指个体付诸与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其有赖于元认知、环境管理、时间管理和寻求帮助等一系列的自我调节策略。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实施首先要进行环境构建,其次依靠努力调节保证在线学习顺利开展,最后重视开展协作学习实践。

1.环境建构

环境建构指学习者能构建并管理符合在线学习需求的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一方面,学习者首先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现实的学习场所。为保障高效的在线学习,学习场所应该具备安静、设施完善和资源丰富等特点。如,图书馆、专门的自习教室。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通过选择在线学习平台、技术工具和资源等,来构建智慧化的在线学习环境。对学习者而言,需要提高包括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数据素养在内的数字素养[24],以合乎伦理的、批判性的、个性化的方式发现、获取、评估和使用所需的在线学习资源内容和系统平台等,从而构建促进终身学习的在线学习环境。可将数字素养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例如,法国的《数字化校园》战略规划、德国的《德国学生数字素养框架》和俄罗斯的《数字化教育环境》计划都将数字素养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在外部支持方面,设计如智能导师系统、自我调节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的智慧学习环境。然而目前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关注较少[25]或者不够全面,因此亟需将更加完整的自我调节支架纳入智慧学习环境中。例如,郑兰琴等设计和开发了支持任务理解、选择和实施策略和反思评价等六个方面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工具SRL APP[26]。

2.努力调节

努力调节(Effort Regulation)指面对分心和无趣任务时控制自己努力和注意力的能力[27]。受客观刺激物、主观心理状态以及在线学习环境缺乏外部监督等因素影响,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学习活动很难保证高效实施。一方面,努力调节更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自我管控,学习者自身应不断完善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努力调节策略,提高自身排除干扰、保持专注和管理分心的能力。学习者可使用元认知策略,有意识地思考和评估自身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分析在线学习分心的原因并形成改进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干预由外而内提高学习者的努力调节能力。可采用眼动、脑电和心电等传感技术识别学习者的注意力状态,从而设置干预机制,监测并提醒学习者集中注意力。例如,可穿戴设备Empatica E4可以通过测量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来评估个体的注意力和沉浸度[28]。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同伴监督来强化学习者的自我控制,通过奖励机制使学习者能够发起和维持专注于目标导向的活动,同时忽略分心或挫折。总之,由于终身学习的持续性和在线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者必须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并不断地积累经验,以此来进行努力调节。

3.协作学习

根据班杜拉自我调节的三元交互论和维果斯基的共同调节观,自我调节是个体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动行为,但受到社会互动情境下内外多要素的影响。齐默曼指出,自我调节在本质和起源都不是反社会的[29]。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基于社会互动情境的学习方式,是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网络学习情境下,社会线索的缺失、在线协作教学设计的忽视以及个体同伴学习实践的不足等更加凸显协作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学习者需积极借助在线知识社区、网络学习社区和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区等网络虚拟空间,展开协作学习,通过与教师、同伴和知识等社会交互的内化来实现自我调节。例如,学习者可以借助在线问答社区,通过提问问题与其他人进行观点争论、新知创生,以此来促进自身对知识的批判性理解,调节自身的认知状态。然而,目前大多的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仍不能为学习者提供深度且有效的互动,还需进一步挖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和5G通信等技术的潜力,打造沉浸式协作学习空间,推动实时的、自然的、深度的交互实现,让学习者在虚实融合的情境中通过人际交互,连接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内心心理世界,实现自我调节。

(三)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指学习者观察自身的行为、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评估当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学习活动并改进学习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以班杜拉的自我观察过程为基础,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监测强调监测对象个体中心化、监测学习数据的过程化以及对情绪的监测。

1.监测对象由外而内、由实到虚

自我监测的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自身,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我监测的对象只限于学习者,还可以包括教师、同班级同学和学习活动各要素等一切影响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因素。这与维果斯基强调的自我调节社会化理念相符。一方面,监测对象的重点应从他人到学习者自身转变。传统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把自身与其他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为自我监测提供导向信息。然而,在线学习环境下,由于时空分离和交互异步等因素,学习者很难评估他们相对于其他学生的表现。学习者必须以自身为中心,监测自身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监测对象由真实化转向虚拟化。学习者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内嵌的在线讨论区,以数字化的方式,监测教师与同伴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例如,学习者利用中国大学慕课某门课程中的讨论区板块,通过教师和同伴在个人收获、小组讨论和师生答疑等方面的在线文字记录来为自我监测提供指引。总之,学习者需要利用数字化的手段重点监测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等信息。然而,监测对象向学习者转变并不完全否定监测他人在学习者自我监测中的作用,学习者仍需监测外部要素。

2.监测学习过程数据

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学习进度、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和学习基础等。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 Analytics,LA)在监测学习数据、提供学习分析指導方面潜力巨大。例如,智能在线题库应用中的智能算法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学习者推送个性化内容,实现针对性提高。维伯格等(Viberg et al)对LA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测量和支持自我调节的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LA主要用于测量而非支持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30]。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LA对在线学习自我调节的具体支持方式。伴随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可穿戴传感设备以及脑和神经科学等的发展,多模态学习分析(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s,MLA)正蓬勃发展起来。未来的MIA与自我调节的结合,能够通过捕捉学习者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等多模态的数据,为学习者的自我监测提供更加全面化、个性化和智慧化的反馈,使学习者能够更科学地评估当前学习状况,构建动态性、生成性的学习路径,从而提升在线学习质量,推动终身学习。

3.监测情绪

由于教学时空的异步和跨媒体学习的不适应等,学习者,尤其是青少年,难免产生焦虑、孤独和厌学等情绪问题。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在线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对情绪的监测十分必要。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情绪不仅可以由个人表现,还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情绪的内隐特征,学习者难以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传统手段有效监测并调节自己的情绪。基于传感器、学习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情绪感知技术,可以捕捉学习者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数据,识别学习者的情绪状态。例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导师系统等。然而,其在根据学习者的情绪状态提供精准的反馈措施来唤醒学习者积极的学业情绪方面存在不足。监测情绪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不良情绪提供个性化与无侵入式的干预[31],促使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在线学习行为。例如,韩建华等在智能导师系统指嵌入情绪调节模块[32],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反馈与指导。

(四)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系统地审视自身在学习过程或结果中发挥作用的各个方面的过程,包括对当前行为的自我判断和对判断的自我反应。终身学习在线学习的自我评价要贯彻“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把提高在线学习质量、落实终身学习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判断为基础,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评价不仅需要对个体表现进行积极或消极的判断,还需综合考量在线伴随式评价、高阶思维能力评价以及评价的合理性,从而以评价促学。

1.在线伴随式评价

伴随在线学习的发展,基于技术的数字化评价方式逐步发展。然而这些评价方式大多遵循技术功能取向,即根据技术工具的功能而设计在线学习的评价模式或方法,因而容易导致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割裂的现象,不利于学习者的发展。在线伴随式评价(Online Accompanying Assessment,OAA)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将评价内容嵌于学习过程中,依据课程目标追踪每位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并有针对性、及时地给予反馈和干预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嵌入学习过程的评价、数据导向的评价、技术支持的评价以及促进学习者发展的评价[33]。面向未来,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征等,综合利用学习分析和大数据等技术为学习者确立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学习目标。其次,要完善动态性的数据挖掘与追踪。例如,王小根等设计了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框架,为数据类型单一、反馈不及时和脱离教学情境等评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34]。最后,要设计和开发在线伴随式评价系统。例如,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基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了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东风东路小学智慧云平台”,利用传感技术、及时反馈系统等对学生德育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有针对性实施即时反馈与激励,提高学生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提供“伴随式”评价。

2.评价内容突出高阶思维能力

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融合为自我评价提供新方式,但没有解决以知识性评价为主导的弊端。而目前的在线学习评价系统大多以书面作业、随堂测验和课程考试等知识性评价为主,而忽视对以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为主的高阶思维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的评价。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演讲辩论、模型制作和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形式评价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者可通过开发在线测验问卷来帮助学习则测量其高阶思维能力。在问卷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综合使用增值评价、差异评价等评价方法,开发CLA和CLA+评价模式来测量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35]。尽管如此,测验问卷仍面临试题开放程度不够、评分标准不尽合理和评价任务的覆盖面不足等问题[36]。探索在线学习环境下行之有效的高阶思维评价方法,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3.以理性发展的眼光审视自我评价的合理性

自我评价的合理性强调用辩证理性的思维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一方面,学习者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利用在线学习环境中人的评价。对于学习者来说,传统学习环境中的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都难免有失偏颇,无法呈现足够客观、全面和个性的评价结果,在线学习环境中人的评价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学习者要理性审视基于技术的评价。虽然过程性评价基于大数据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是绝对科学的、技术决定一切。学习者应坚持技术服务论,即在教育领域,技术是服务教育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总之,学习者既不能完全依靠他人的评价,也不能被各种智能评价系统的“预测”功能蒙蔽双眼,要用全面的、发展的、个性的眼光看待自身,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和评价。为此,面向终身学习,学习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洞察性、理性化和批判性的在线学习力与终身学习力。

五、结语

伴随全民终身学习的纵向推进以及在线学习的蓬勃发展,终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调节逐步体现目标的持续性、过程性和自主性,以及方式的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与此同时,学习者面临媒体和信息素养不高和自我调节策略不完善等挑战。面向未来,为了发挥在线学习优势,实现终身学习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更加强调全民终身学习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国家政策话语由“终身教育体系”转向“终身学习体系”彰显了对学习者主体性价值的尊重与考量。然而放眼当下,由于缺乏自我主导的核心价值,学习者的自我调节现状不容乐观。面向未来,可从个体学习、基础设施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和政策保障四个维度构建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体系[37],多方位增强对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支持,强调学习者在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由外向内转化。

其次,及早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策略、能力和过程,调整教学模式。尽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被提及,但其尚未被彻底贯彻落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正规学习中,就要根据学习者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等,渐进式促进学习者利用技术进行自我调节,将自我导向学习融于正规学习之中,并引导学习者将自我导向学习融于日后的非正规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中,促使终身学习类型融合贯通。

最后,将提高信息素养贯彻全民终身学习全过程,培养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公民。政策层面,由于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38],故可以进一步明晰信息素养与全民终身学习的关系,突出信息素养支持终身学习的核心作用。实践层面,可以从信息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师生双向信息素养提高路径等方面入手。此外,重点关注农村等落后地区,给予其适当的财政资金、技术设备和师资队伍倾斜。

參考文献:

[1] 吴遵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18,(6):12-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 content_5449023.htm,2019-11-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4] Cho M H,Heron M L.Self-Regulated Learning:the Role of Motivation, Emo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a Self-Paced Online Mathematics Course [J].Distance Education,2015,(1):80-99.

[5][7] 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Self-Regulation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2):248-287.

[6]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6.

[8] Vygotsky 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1-174.

[9] McCaslin M,Good T L.The Informal Curriculum [A].In Berliner D C,Calfee R C.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acmillian,1996.622-672.

[10] Barnard L,Paton V,et al.Online self-regulatory learning behaviors as a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course perceptions with achievement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2008,(2):1-11.

[11] Mocker Donald W,Spear George E.Lifelong Learning:Formal,Nonfor mal,Informal,and Self-Directed [J].Eric/acve & Ncrve,1983,(4):1-39.[12] United Nations.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B/OL].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 un.org/post2015/transformingourworld/,2015-09-25.

[13] 钱小龙.终身学习视野下中国一流师范大学慕课的建设成效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14-123.

[14] 刘斌.教学互动对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15][29] Zimmerman,B 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An overview [J]. Theory into Practice,2002,(2):64-70.

[16] Puzziferro M.Online Technologies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s Predictors of Final Grade and Satisfaction in College-Level Online Courses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8,(2):72-89.

[17] Baumeister R F,Dewall C N,et al.Social exclusion impairs self-regulation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5,(4):589-604.

[18] Stewart D,Ball C.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 [R]. Bruxelles:World Initiative on Lifelong Learning,1995.

[19] 江伟,黄希庭等.自我调节研究进展[J].西南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6.

[20] UNESCO UIL.Embracing a culture of lifelong learn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utures of Education initiative [EB/OL].https://uil.unesco.org/ lifelong-learning/embracing-culture-lifelong-learning,2020-08-01.

[21] 谢幼如,盛创新等.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34-40.

[22] 彭常玲,石映辉等.智慧教室环境感知与互联网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4):51-57.

[23] 白雪梅,尹欢欢等.谁会成为在线学习的赢家——K12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及其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21,(3):36-44+75+77.

[24] 关成华,陈超凡等.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3-21.

[25][26] 郑兰琴,李欣等.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12):30-36+79.

[27] Pintrich P R,Smith D A F,et al.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R].Ann Arbor,MI: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1.

[28][31] 刘智,方常丽等.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9,(2):33-44.

[30] 奥尔加·维伯格,默罕默德·哈利勒等.在线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分析实证研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20,(12):28-41+58+93.

[32] 韩建华,姜强等.智能导学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模型及应用效能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16,(7):66-73.

[33] 李锋,王吉庆.旨在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在线评价:伴随式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5):74-79.

[34] 王小根,单必英.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框架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20,(2):60-67.

[35] 杨启光,唐慧慧.从CLA到CLA+:美国高等教育高阶思维能力增值评估模式论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2):119-124.

[36] 汪茂华.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37] 徐锦霞,陈瑞瑞.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引[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85.

[38] 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

作者简介:

钱小龙: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所长,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资源、国际比较教育。

宋子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资源。

Self-regulation of Lifelong Learners Online Learn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Practical Scheme

Qian Xiaolong, Song Ziyun(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Abstract: Self-regul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lear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self-regul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According to Banduras self-regulation process view and Vygowskis self-regul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view, there is an interactive logical relationship among lifelong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and selfregulation. Lifelong learning is the goal orientation and value pursuit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elf-regulation; Online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tegrate lifelong learning and a new field and carrier of self-regulation; Self regulation i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quality guarantee of online learn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lf-regulation, the practical scheme of self-regulation in online learning of lifelong learners reflects new requirements. Self-planning emphasizes Internet self-efficacy, goal setting and adaptive learning; Self-implementation emphasize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ffort regulation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elf-monitoring emphasizes individual center, process data and emotion recognition; Self-evaluation emphasizes online accompanying assessment,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assessment and rational assessment. Facing the future, the self-regulation of lifelong learners online learn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ers subjectivity, early integration of self-regul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learning and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Keywords: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learners; online learning; self-regulation

收稿日期:2021年7月27日

責任编辑:李雅瑄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中学体育教学要重视“方法传授”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