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
2021-11-16尹嫦春高茹倪啸旻
尹嫦春 高茹 倪啸旻
[摘 要] 积极心理学理念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积极心理学落地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维度进行探索和运用,并提出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课堂的运用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62-02
一、问题背景及理论基础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要将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心理系是我国研究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权威机构,引领着我国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并且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实践和运用,研发出了“六大模块、两大系统”的积极教育模型,积极教育的六大模块包括了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两大系统包含的是身心调节系统以及品格优势培养系统。参照该理论模型,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接纳、自尊、自信以及自爱的积极心态。
二、课程内容
围绕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教育的六大模块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积极自我
积极自我模块包含“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悦纳自我”三个单元。通过“认识自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自评、他评、心理测评等方式),提升全面认识自我的能力(周哈里窗);在“接纳自我”的这个过程中不断觉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进行正面转化,进一步提升接纳自我和自我关爱的能力,建立和提升自尊;“悦纳自我”是在前面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发掘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理解优势发展理念对自身成长的帮助,提升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模块包含“情绪管理”“学会感恩”两个单元。通过“情绪管理”的教学让学生识别情绪、理解负面情绪的意义,更好地接纳情绪;掌握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整负面情绪,理解积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率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主动创造积极情绪,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三)积极投入
积极投入模块主要教授的是心流理论。通过心流理论的教学,学生理解心流的含义以及要素,掌握实现心流的途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心流体验,将自身的兴趣、好奇心、专注等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四)积极关系
积极关系模块包含“学会倾听与共情”“非暴力沟通”两个单元。“学会倾听与共情”让学生理解倾听和共情的含义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掌握学会倾听和共情的要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五)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模块主要进行的是生命意义的教学。通过生命意义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以及意义治疗法,掌握寻找生命意义的途径有哪些,帮助学生建立人生意义感和方向,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六)积极成就
积极成就模块主要进行的是挫折教育。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面对挫折的方式和方法,培育乐观积极的心态,教会学生用成长型思维去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
三、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创设促进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的前后,课前通过自查、调研与自学、自测,课中进行主题探讨与实训突破重、难点,课后通拓展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或者活动实践。而在课中授课部分则通过问题呈现、解决应对以及实践提升三个环节来实施,三个环节的具体含义如下(以发现生命意义课堂教学为例):
问题呈现:教学起点源于心理调研与真实生活,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目前的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大家对生命意义新的思考,同时通过身体舞动来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完成第一轮意义建构。
解决应对:从学生自身和彼此经验中提炼,让学生从自身生命线中去寻找“意义事件”,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意义事件,进行对比和联系,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与职场人士的连线分享,理解找到生命意义的方式和途径,完成第二轮意义建构。
实践提升:通过积极想象、头脑风暴、释放创造力,落地到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如何找到生命意义,实现第三轮意义建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落地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一)信息化技术平台助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与素养目标,将需要完成的知识目标进行前置,课前通过智慧树、职教云等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探究与团体活动等心理实训突破重、难点,完成能力目标;课后在钉钉平台设计打卡日志,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反思,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迁移提升。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贯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突破传统心理课堂讲授式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在第一课堂通过构建真实情境方式呈现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进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一步交流、补充以及修正,加深彼此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营造了自主、尊重、彼此赋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第二课堂设置“我们在一起”打卡心灵日志。打卡模板记录的四个方面分别训练学生四种能力:实事求是、情绪觉察、自我认知、知行合一。教师参与打卡,对学生在群打卡中出现的认知偏差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整个课内、课外活动过程中,不断加强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之间的链接,实现全方位育人效果。
五、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对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分别进行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诊断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结合,质性与量化评价结合。学生成绩评价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课前进行自学,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评价;课中理论部分通过在线测试完成评价,能力训练部分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完成,主要方式有同学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课后拓展延伸通过课后作业完成,通过课后钉钉打卡完成率、同学互相点赞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和建议
积极心理学理念将问题模式转变为预防发展模式,旨在培养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带来了新的方向。同时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评估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要想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课堂进行充分落实,首先自身要充分认识和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背景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并且真正认同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帮助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经过积极心理学专业培训,具备积极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教学能力,并能够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要想教会学生“积极”,教师自身要活得“积极”。
(二)创新积极心理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仅仅使用传统的“你讲我听”讲授式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心理学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胆尝试,将积极心理学通过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情绪,塑造积极品质。
(三)加強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估目前开展得并不多,如何用科学的研究和数据证明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的效果将是接下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任梓荣,陈永涌.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变迁: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20(1):152-160.
[2]曾光,赵昱鲲,等.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汪双双.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心理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2):99-100.
[4]杨春燕.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1):111-11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