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为农民直播带货的驻村书记,中!

2021-11-16杨林雷红梅

妇女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村委大棚蔬菜

杨林 雷红梅

通过直播带货,李佩阳帮助村民销售蔬菜2300余万斤、家禽7.2万余只、水果54万余斤、苗木3万余株——

访贫

李佩阳是河南省委选派的第二批省直机关驻村干部。

省委选派第一批省直机关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时,时任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团委书记的她就主动请缨。但由于任务重、条件差,局领导考虑她年轻又是女同志,没有同意。2017年11月,第一批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届满,她再次提出申请,这次局领导同意了。

很快,这个80后的“城里妞”来到了扶贫攻坚第一线——驻马店市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当上了驻村第一书记,分管5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

駐马店市上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高李村是全县有名的老大难。全村4690人,有贫困人口235人;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李佩阳住在村委大院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里。此处挨着坟地,夜晚外面黑魆魆的,既没人影也没灯光,死气沉沉。但恶劣的环境没有吓倒李佩阳。躺在贴墙而放的单人床上,望着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她心里想的是扶贫该从哪儿入手。

第二天,李佩阳喊上村干部,对村里的贫困户逐一走访:高婶,当家的去世了,两次大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就一个儿子,因为穷,快40岁了还没成家;李大爷,70多岁,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老屋是危房不敢住人,现住在石棉瓦搭的窝棚里……

那天一共走访了12户,李佩阳的心里五味杂陈,村里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很高,都急需帮扶救助,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之后,她有计划地拜访了村内所有的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碰到下雨下雪天,也照去不误。通过走访,她了解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用笔记下来留着以后慢慢想办法解决。

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李佩阳看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决定修路。

然而,这迈出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因为长期贫穷,村民们“等靠要”思想严重,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普遍不高,责任感不强。

一次,李佩阳要协调修路项目资金,安排村干部对项目路段进行测量。可过了两周,测量工作仍没落实。一边是群众亟待脱贫,一边是村干部作风懒散、思想涣散,工作无法推进,心急如焚的李佩阳干脆自己扛起测量仪器去测量。一看书记扛着测量仪器走了,几个村干部忙不迭地跟上。

那天,李佩阳一口气走了十多公里。回到住处,她顾不上休息,赶紧绘制拟整修道路的平面图。

其中一个跟她走了一个来回的村干部说:“这样的工作量,按正常进度,少说得两三天才能完成。没想到,李书记一口气干完。途中,我几次想提出歇一歇,可看到作为女同志的李书记汗流浃背地忙碌着,一点休息的意思也没有,作为庄稼汉的我咋好意思叫停呢?”

通过这件事,李佩阳意识到,脱贫攻坚,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基层党建。她给村里的党员干部每人配发了党徽,带着大家学党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多次组织两委班子、党员赴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地进行党性教育;创建党员微信群、脱贫帮扶群,组织开展“党员亮户先锋行”“六面红旗村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分片包干机制,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她的带领、感染下,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干部们从过一天算一天到积极谋划工作,党员们从最初开会满腹怨言,到主动参加党组织生活。

不到一个月,高李村就完成了李庄、薄庄部分路段共1.6公里的道路硬化,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

种菜

高李村有种菜的传统,家家户户都种,只是面积小,多为满足自家需求,偶有多余才拿到市场上卖。了解这一情况后,李佩阳决定建蔬菜大棚,实现蔬菜种植规模化,以此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

她多方努力,争取到130万元的扶贫资金。可等到大棚开建时,由于建材涨价,想完成当初设想,资金已经不够。但为了让村民早点脱贫,李佩阳一方面严控开销,一方面跟施工方说好话,以情感人,硬是打动了对方,在高李村建起7座高标准的中拱钢架结构蔬菜大棚,每座大棚占地3亩多。

大棚漂漂亮亮地建成了,向全村村民公开招标。然而,问的人多,接的人少。因为没有成功先例,大家怕这么好的大棚砸在自己手里。说白了,还是信心不足。

村民李国松是村里有名的种菜能手,李佩阳专程去他家找他:“国松大哥,咱村大棚建好了,你咋不接呢?”李国松不好意思地说:“俺想接,可怕干不好到时候赔了,对不住你,自己也丢人。”李佩阳耐心地给他讲政策,消除他的顾虑:“你有经验,把这个头带起来,有了困难村委帮你解决,我相信你一定能干好!”李国松终于点了头,第一个与村委签订了大棚承包合同。随后,李铁成等村民也与村委签订了大棚承包合同。

为确保大棚蔬菜高产、稳产,李佩阳专门请来农科专家到村里讲课,并进大棚现场指导。专家是老师,大棚是课堂,教的内容是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遇到的难题,这样的教学大受欢迎。每次专家来讲课,大棚里总挤着不少村民,有的还拿着纸笔,边听边记。

有了高标准的大棚,有了专家的指导和村委的支持,承包蔬菜大棚的村民整天待在大棚里,“像伺候月子婆一样”伺候着里面的蔬菜。

2019年农历正月初七,在专家指导下,他们从山东调回优质黄瓜苗栽植。清明节前夕,顶花带刺的大棚黄瓜就上市了,绿莹莹、水灵灵,生吃清脆可口。驻马店市区、上蔡县城大超市的车每天等在地头,只要黄瓜一出棚就装车拉走。7座大棚,一天出货一万多斤,持续了4个多月。生意红火,赋闲在家的村民们纷纷入棚帮忙,日薪60元,一天一结。这样,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7月中旬,黄瓜下去后开始“闷棚”:拉来鸡粪、猪粪,地里撒两遍,打碎与泥土充分混合;高温下把地晒干,然后大水漫灌,让地歇上一个多月。到9月中旬,开始往大棚移栽芹菜苗。芹菜苗一进农历腊月就开始上市,一直供应到腊月二十八。

芹菜苗是李国松夫妇培育的,品相优、质量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开始只是平顶山、商丘等地的人来收,后来年关将近,郑州、周口、漯河等地的大批发商也派人每天开着大货车来高李村收芹菜苗。听村民介绍,那时村里每天进出的货车能有百十辆,一派繁忙景象。

靠着春种黄瓜秋种芹,两年时间,李国松就把20多万元的小轿车开回了家。村民们围着崭新的小轿车羡慕得东瞅西看,有人问李国松:“现在你还担心不?”另外一人摸着崭新的小轿车替李国松回答:“这都进家门了,还担心啥!”李国松边给大伙儿让烟边笑:“以前担心,现在不担心了,村委让我们走蔬菜大棚的致富路,算是走对了!”

卖菜

在高李村蔬菜种植基地,提起李佩阳,种植户姚汝亮说,李书记不仅身材高挑、形象靓丽,而且文笔好口才好,是村里农产品的形象代言人,还是网上卖农产品的“头号女主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20年初疫情严重,村里养殖户李刚岭的4000多只鹅卖不出去。眼看几十万元的投资要打水漂,李佩阳知道后写了一段有趣的文案,发在朋友圈和微博,帮着推销。本想着“多卖一只就少赔一只”,没想到竟然火了,订单纷至沓来。疫情刚被控制住,4000多只鹅就被一抢而空。

村里的种植户、养殖户听说后,纷纷给李佩阳送蔬菜、面点,想等丰收时也请她搞个网络售卖,多赚点钱。面对群众“突如其来”的热情,李佩阳哭笑不得又有所感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只要群众需要,我就免费给大家直播带货!”

“我代言过土豆、豌豆角、鹅……是零收费、全配合、最接地气的农产品代言人。”李佩阳还请朋友帮忙拍了一段为农产品代言的宣传片,参加2020年“5·20助农直播带货节”的直播带货活动。“高李村的土豆,皮儿薄、肉多、口感好,鲜脆爽口宜烹炒!”这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高李村的土豆。甘肃定西是中国有名的“马铃薯之乡”,那儿的土豆经销商听说高李村的土豆好,舍近求远,专程跑来收购。

姚汝亮说:“李书记帮我直播带货,卖的价格高不说,客商还自己来拉,省了我的运费,更重要的是卖得快,不担心滞销。一个棚要比以前多赚2000多块钱哩!”

说起直播带货,李佩阳深有感触:“直播带货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也是拓宽销售渠道的有效方式,对产品收益、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我希望高李村不仅能出种菜能手,也能出农民主播,为高李村、邵店镇、上蔡县乃至全河南的农产品代言、发声,将带着泥土、沾着露水的新鲜农产品推向全国。”

据了解,通过直播带货,李佩阳帮助村民销售蔬菜2300余万斤、家禽7.2万余只、水果54万余斤、苗木3万余株。

现如今,蔬菜种植已成为高李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抓手之一,有效带动贫困户214人,年人均增收2100元。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收入从零上升到年均30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2019年10月,李佩阳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2月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李佩阳在当了5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后,今年4月回到了原工作岗位。走时,她什么都没带,就带了一封信。信是滑县一位退休教师写給她的,说在电视上看到她为乡村脱贫攻坚付出了巨大心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非常敬佩,特地写了一个“脱贫攻坚劳苦功高”的条幅送给她。李佩阳说:“劳苦功高我担不起,但我会记住群众对我的认可和鼓励,继续走好以后的路。”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村委大棚蔬菜
蔬菜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地位的探究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浅谈脱贫攻坚战背景下增强村委行政服务能力
大棚讲课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大棚蔬菜富乡亲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