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1-11-16刘彦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患肢上肢针灸

刘彦子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因脑卒中后伴有神经损伤,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患侧血管痉挛及运动异常,导致局部循环障碍及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形成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以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为典型症状,影响上肢运动功能,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不利于预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风瘫”、“痹证”等范畴。局部经络不通、痰阻血瘀为致病之因。本研究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女22例,男23例;年龄55~73岁,平均(65.17±5.31)岁;病程19~64d,平均(46.15±7.93)d。对照组女2 3例,男2 2例;年龄5 4~7 4岁,平均年龄(65.25±5.24)岁;病程19~62d,平均(46.06±7.9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3]。发于卒中后1~3个月内,单侧肩手痛,手腕及手部肿胀,手指屈曲受限,皮温上升,皮肤潮红,局部无感染、外伤证据,以及周围血管病证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诊断标准。患侧肩痛,肢体肿胀,颜色发赤,有灼热感,舌质绛有瘀斑,脉细涩或数。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诊断标准,认知、智力、沟通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或合并其他器官原发性病变,合并其他脑卒中后遗症,患肢发生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丧失活动能力,拒绝参与研究或中途退出,有精神病或相关病史。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运动康复治疗。仰卧位,由治疗师辅助进行指、腕、肘关节屈伸、旋转训练,以及肩关节外展训练、手指抓握训练,每个动作3~5 min;之后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握拳,通过健侧肢体辅助,伸直做前臂屈伸,重复进行,约5min后上举,直至超过头顶,再回到原位,再次上举。每次运动康复时间不低于30min,1日3次,持续8周

观察组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①针灸:以《针灸治疗学》[5]为指导,选择肩三针(肩髎、肩髃、肩前)、曲池、阳溪、外关、合谷,常规消毒,选择毫针快速直刺,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得气后(出现麻、胀、酸感)留针,时间30 min,1日1次,共计治疗8周。②推拿:仰卧位,选择肩部痛点和阿是穴,采用点、揉、按手法刺激,时间约5min;治疗师固定患者肩部,以滚法进行肩前部及外侧推拿,制作皮肤泛红,之后健侧卧位,同样以滚法进行肩后推拿,时间约为10min;选择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揉按,最后轻柔拍打患肢,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反复进行,5~10min。1日3次,持续8周。

3 观察指标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价,应用标有0~10分的标尺量化疼痛程度,评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

肿胀程度根据患、健侧肢体直径差评估,周径差越低则肿胀程度越轻。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7]评价上肢功能,包括上肢协同运动、反射活动、反射亢进、伴协同与脱离协同运动活动、速度与协调能力、肘、腕、指关节活动,共计33个题目,采用3级评分(0~2分),评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显效:疼痛、肿胀等消失,可正常进行上肢活动。好转;疼痛、肿胀基本消失,轻微活动限制。无效:未达“好转”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评分(分) 患健侧肢体周径差(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5.80±1.33 2.21±0.46*1.53±0.22 0.82±0.24*观察组 45 5.84±1.27 1.59±0.38*1.55±0.19 0.49±0.1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5 34.15±5.02 47.08±4.25 13.187 0.000观察组 45 33.97±5.14 52.62±3.91 19.372 0.000 t 0.168 6.435 P 0.867 0.000

6 讨 论

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以运动康复为主,可通过针对性运动训练改善患肢循环,增强肌肉及关节功能。但运动康复治疗对痹阻经络疏通作用欠佳,且初始训练会伴有疼痛加剧,不利于运动康复治疗的开展,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恢复期病情虽得以控制,但局部瘀血、痰浊未完全清除,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致肿胀、关节不利[9]。特制针具刺激相应腧穴,可起到内外兼治的作用。肩三针、曲池、阳溪、外关、合谷分别位于肩、肘、腕、手等部位,各穴位配伍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活血通络、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镇静止痛等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促进疼痛及肿胀缓解。针灸治疗还可刺激患肢皮肤感受器,反馈性作用于神经系统,增强神经中枢运动控制能力,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推拿可通过穴位点按、肌肉按摩及肢体拍打等多种手法作用于特定腧穴,以及体表不适所在,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缓解局部疼痛。推拿还能够促进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利于炎性及致痛介质释放,加快疼痛及肿胀消失,减轻肌肉痉挛,有利于运动康复的进行,增强上肢功能恢复效果。

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患肢上肢针灸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