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辅治肩周炎临床观察
2021-11-16杨诗辉
杨诗辉
(河南省杞县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杞县 475200)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肌肉萎缩与痉挛等,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1]。本研究用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辅治肩周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接收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8~70岁,平均(58.69±5.21)岁;病程1~6年,平均(3.61±0.85)年;左肩16例,右肩18例,双肩1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8~68岁,平均(57.93±4.85)岁;病程2~6年,平均(4.02±0.97)年;左肩17例,右肩20例,双肩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痹证”、“肩周炎”等范畴。
纳入标准:7天内未应用抗炎止痛药治疗,签订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合并肩关节骨折或韧带损伤,伴严重颈椎病,伴恶性肿瘤,合并肩关节结核,合并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由其他原因引发肩周疼痛,伴有心血管疾病严重,合并肾、肝功能异常严重,合并造血系统功能异常,合并感染性病变,伴有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而无法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上海华源安徽锦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617)25 mg,每天3次,连用1个月。予以常规肩部功能锻炼,即面壁爬墙、摸耳练习、体后拉手、扶颈后伸、弯腰悬肩等,每天3次,每次15 min,锻炼强度以可耐受为最佳。
研究组加用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①条口透刺承山穴。对进针部位实施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进行针刺,于患肩同侧下肢条口穴作为进针点,针尖朝承山穴方向行透刺手法,于得气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同时征询患者是否有强烈酸胀麻等感觉,以及是否有针感传至肩部;针刺期间指导患者实施肩关节外旋、内收、外展、后伸、前屈等多个主动活动锻炼,每个活动分别进行3次,强度均已可耐受为度,待活动完毕后立即出针;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实施下一疗程。②拨穴通络推拿手法。采用坐位,于侧肩臂行滚法等相应放松手法数次往返,在曲池、天宗、肩贞、肩井穴按压30~60s。双手握住腕部或托出肘部,将肩关节作为轴心行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实施伸扳肩,自前方扳至背后,逐渐用力后伸患臂,一手绕住肘部,另一手扶住肩部,自胸腔朝对侧伸拉;站在患者肩外侧,并用双手握住腕部上方,将患肢提起,采用提抖方式斜向上牵拉,经搓法对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力度均以患者可耐受为佳,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实施下一疗程。
两组持续治疗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i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其内容包括疼痛程度(15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以及日常活动(20分)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肩关节功能越好。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总分为0~10分,其中10分代表剧烈疼痛,0分代表无疼痛。
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0(IL-10)、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取晨起空腹5mL外周肘静脉血,离心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L-10、SP、TNF-α、PGE2水平进行检测。
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部疼痛消退,肩关节功能已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为治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未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肌力 关节活动度 日常活动 疼痛程度治疗前研究组 47 16.25±1.23 19.37±2.63 7.14±1.12 5.30±0.90对照组 47 16.77±1.40 19.64±2.82 7.53±1.30 5.53±1.04 t 1.913 0.480 1.558 1.147 P 0.059 0.632 0.123 0.255治疗后研究组 47 22.95±0.95 34.25±2.57 17.12±1.25 13.83±0.55对照组 47 19.56±1.01 28.65±2.33 14.45±1.13 10.18±1.14 t 16.761 11.067 10.863 19.770 P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47 8.14±0.90 2.47±0.78 32.639 <0.001对照组 47 8.40±0.78 4.47±1.03 20.853 <0.001 t 1.497 10.612 P 0.138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IL-10(ng/L)治疗前研究组 47 208.24±20.23 35.19±5.57 375.21±41.71 9.87±1.26对照组 47 203.93±22.43 34.39±5.66 370.04±40.15 9.58±1.43 t 0.978 0.691 0.612 0.252 P 0.331 0.492 0.542 0.802治疗后研究组 47 122.95±15.69 15.23±2.36 203.58±30.78 30.46±3.51对照组 47 156.55±20.18 19.25±3.37 275.47±34.08 18.92±3.18 t 9.012 6.699 10.732 16.704 P<0.001 <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 PGE2(ng/L)TNF-α(ng/L)SP(mg/L)
6 讨 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变部位在于肩部经脉与经筋,为正气不足引起营卫渐虚以及筋骨衰颓,加上局部感受湿邪风寒,或劳累过度,或外力挫伤等,气滞血瘀,气血运动不畅,进而引起肩关节肿胀粘连,最终发病。治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3]。
针刺条口穴能激发阳明脉气,振奋阳气,起舒经理气及和胃通络之功,使气血调畅与阴阳调达。手、足太阳经脉经过肩背部,针刺承山穴可激发太阳经气,起一穴两用之效。《灵枢·始终》言“病在上者下取之”,基于四肢均为诸阳之本,因此条口透刺承山穴能激活经络气机,调动机体阳气,起调畅气血与疏通筋脉之效。针刺同时指导行施肩部主动活动,促进“运动针感”形成,可减轻疼痛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肩部活动功能。推拿通过按、揉和局部分离、弹拨等刺激患肢处肩关节软组织,减轻软组织痉挛和滑膜筋粘连程度,放松韧带肌肉与关节,同时还可促进局部组织微循环,增加血氧供给量,加快炎性物质吸收与有害物质排出,减轻关节肿胀,提升肌力,促进关节韧带弹性恢复,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与能力。此外,在特殊穴位予以按摩及往返弹拨,产生酸麻胀感与触电感,达到消散解聚与通经活络之效,以减轻疼痛度与扩大关节活动范围[4]。
肩周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倾向于慢性炎性学说[5]。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后炎性因子显著改善。TNF-α可促进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增强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性,诱导其他炎性因子分泌,加剧炎性反应,参与至疼痛发生、发展和转归;SP引起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且其存在痛觉传递效果;IL-10属于重要抗炎因子,可抑制炎性细胞黏附,同时阻滞炎性因子合成和释放;PGE2存在较强致痛作用,和炎症、疼痛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在慢性炎症反应期间,PGE2释放可增强感受器兴奋性,抑制神经兴奋阈值,从而提高患者对于疼痛敏感性,同时可增强缓激肽、组胺等多种致痛因子对于神经末梢致痛效果[6-7]。说明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可改善炎性因子,减轻疼痛度,促进病情转归。主要与条口透刺承山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均具有抗炎效果有关。
条口透刺承山穴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可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