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高陵马家湾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

2021-11-1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考古与文物 2021年4期
关键词:素面泥质口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马家湾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泾河工业园区米家崖社区南面的土原之上,其南紧邻渭河,北为米家崖村(图一)。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1]。2015年,因工程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再次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7个、汉墓3座。现将新石器时代遗存介绍如下。

图一 马家湾遗址位置示意图

一、地层关系

遗址地层简单,且上部均被破坏。现以T0101东壁为例说明(图二)。

图二 T0101东壁剖面图

第①层:厚约12厘米。灰褐色土,土质较硬,夹杂有少量植物根茎、姜石块等,内含少量陶片。H2、H4、H6、H7开口于此层下。

以下均为生土。

二、遗迹和遗物

1.H1

位于T0201的西部,部分延伸至探方外,南侧打破H2,开口于①层下。坑口平面近圆形,口小底大呈袋状,坑壁规整,坑底平缓。坑口距地表24厘米,口径约330、底径380、深170厘米(图三)。

图三 H1平、剖面图

坑内堆积呈山脊状,中间厚,两侧薄。依土质土色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层:

第①层:厚52~86厘米。土色浅褐,土质疏松,夹杂植物根茎和草木灰等。内含部分陶片和动物骨骼。可辨器形有器盖、罐、钵等。

第②层:厚10~70厘米。土色黄褐,土质较硬,夹杂有零星灰点、植物根系等。未发现包含物。

第③层:厚24~108厘米。土色灰褐,土质疏松,内含大量陶片、动物骨骼、蚌壳等。可辨器形有鬲、斝、盘等。

H1①出土器物有鬲、钵、罐以及器盖等,均残。

鬲 1件。标本H1①∶5,夹砂灰陶。敛口,器上部残有一鋬。器表素面。口径11.2、残高4.6厘米(图四,3)。

器盖 1件。标本H1①∶6,泥质灰陶。器表饰篮纹,器内素面,并磨光。底径25.2、残高4.2厘米(图四,1)。

钵 1件。标本H1①∶7,泥质灰陶。敛口,尖圆唇。器表素面。口径19.6、残高3.6厘米(图四,4)。

罐 1件。标本H1①∶8,泥质红陶。侈口,方圆唇,鼓腹。器表素面,并磨光。口径16.4、残高10.5厘米(图四,2)。

图四 H1①层出土器物

H1③出土器物有鬲、器盖、陶罐、瓮等,均残。

鬲 5件。标本H1③∶7,夹砂灰陶。侈口,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绳纹。口径11.2、残高10.4厘米(图六,12)。标本H1③∶17,夹砂灰陶。微敛口,器外残有一鋬,器表饰横向篮纹。残高13厘米(图六,9)。标本H1③∶20,夹砂灰陶。侈口,有一鋬,颈部素面。残高6.6厘米(图六,15)。标本H1③∶21,夹砂灰黑陶。敛口,口外有一鋬,器表饰竖向绳纹。残高8.6厘米(图六,7)。标本H1③∶23,夹砂黄褐陶。侈口,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绳纹。口径11.2、残高6.6厘米(图六,11)。

鬲足 6件。标本H1③∶9,夹砂灰陶。器表素面。残高9.1厘米(图六,6)。标本H1③∶10,夹砂灰陶。器表饰竖向细绳纹。残高8厘米(图六,3)。标本H1③∶11,夹砂灰黑陶。足部素面,器身饰绳纹。残高9厘米(图六,5)。标本H1③∶12,夹砂灰陶。器表素面。残高8.5厘米(图六,4)。标本H1③∶13, 泥质灰陶。足尖。器表磨光。残高6.4厘米(图六,2)。标本H1③∶14,泥质灰陶。足尖,器表磨光。残高6厘米(图六,1)。

器盖 1件。标本H1③∶1,泥质灰陶。器表饰横向篮纹,器内素面。底径14.8、残高3厘米(图六,8)。

小罐 2件。标本H1③∶8,泥质灰陶。侈口,器上部有2桥形耳,腹中折,下部内收。器表素面,并磨光。口径8.4、残高8厘米(图六,17)。标本H1③:19,泥质灰陶。侈口,鼓腹。器表素面。口径6.8、残高8.4厘米(图六,14)。

折肩罐 2件。标本H1③∶5,泥质红陶。侈口,尖唇。器表素面,并磨光。口径13.6、残高6厘米(图六,13)。标本H1③∶15,泥质灰陶。侈口,方唇,鼓腹。器表素面,并磨光。残高9.4厘米(图六,16)。

罐 1件。标本H1③∶16,泥质灰陶。敞口,平沿,斜腹内收。器表饰斜向细篮纹。口径23.6、残高9厘米(图六,18)。

瓮 1件。标本H1③∶25,泥质灰陶。敛口,方唇,圆肩。器表素面。残高7.4厘米(图六,10)。

图六 H1③层出土器物

H1出土小件器物有陶刀、陶饼、骨锥、蚌饰、石锤等。

陶刀 1件。标本H1①∶3,完整,一面有刃,系用篮纹陶面制作。长8.4、宽6.4厘米(图五,7)。

陶圆饼 1件。标本H1①∶4,泥质红陶。素面。直径5.5、厚0.8厘米(图五,4)。

骨锥 2件。标本H1③∶2,完整。长15.4厘米(图五,6)。标本H1③∶3,残。长7厘米(图五,5)。

蚌饰 2件。标本H1①∶1,残。长9.6、宽5厘米(图五,1)。标本H1①∶6,略残。长5.1、宽2.7厘米(图五,2)。

图五 H1出土小件器物

石锤 1件。标本H1③∶4,白色,两面磨光。长10.3、宽8.7厘米(图五,3)。

2.H2

位于T0101的西北部,北侧被H1打破,东南侧打破H6,开口于①层下。该坑平面近圆形,口大底小,坑壁粗糙,坑底基本平缓。口径约260、底径210、深110厘米(图七)。夹杂大量草木灰和少许植物根茎。出土有少量陶片,可辨器形仅陶豆1件。

图七 H2平、剖面图

陶豆 1件。标本H2②∶28,修复完整。泥质灰陶。矮圈足,器表饰横向线纹。口径31.6、底径14.8、高10.4厘米(图九)。

图九 H2出土陶豆

3.H3

位于T0202的北侧,延伸至探方外。开口于①层下,打破生土。坑口平面近圆形,口小底大呈袋状,坑壁光洁,坑底平缓。口部南北约340、东西316厘米,底部南北约390、东西350厘米,深约170厘米(图八)。

图八 H3平、剖面图

坑内堆积依土质土色不同可分为二层:

第①层:厚约120厘米,土色浅褐,土质疏松,夹杂大量植物根茎、黄土块、红烧土块、灰渣等。包含物较丰富,出土大量陶片和少许动物骨。可辨器形有鬲、斝、杯等。

第②层:厚约50厘米,土色灰褐,土质疏松,夹杂少许植物根茎和红烧土块,内含少量陶片及动物骨。可辨器形有鬲、罐等。另见烧制的篮纹夹砂红陶残片,较厚,用途不详。

H3①出土器物有陶鬲、陶斝、陶罐、陶杯、陶钵以及石方形器,均残。

鬲 2件,均为夹砂灰陶或灰黑陶。标本H3①∶8,夹砂灰黑陶。侈口,尖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20、残高11厘米(图一〇,11)。标本H3①∶13,夹砂灰陶。侈口,尖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1.6、残高8厘米(图一〇,2)。

斝 3件。标本H3①∶3,夹砂灰陶。敛口,方唇,腹斜收,腹上部残留一桥形鋬,器表饰绳纹。口径19.2、残高6厘米(图一〇,8)。标本H3①∶10,夹砂灰黑陶。敛口,方唇,内折沿,器表饰竖向细绳纹。器内沿与腹相接处明显。口径19.2、残高5.6厘米(图一〇,4)。标本H3①∶12,夹砂灰黑陶。敛口,沿外饰弦纹,并有一条附加堆纹。器表素面。残高5.4厘米(图一〇,5)。

图一〇 H3①出土器物

敞口罐 3件。标本H3①∶4,泥质灰陶。侈口,圆唇,器表素面,器内外磨光。器表有颈部和器身相接的痕迹。口径12.4、残高5.2厘米(图一〇,1)。标本H3①∶7,泥质灰陶。侈口,小平沿,器表素面。器内外有磨光痕迹。口径20、残高8.6厘米(图一〇,3)。标本H3①∶11,泥质红陶。侈口,圆唇,颈上部残存一鋬。器表素面。器内外磨光。口径9.6、残高3.4厘米(图一〇,9)。

单耳杯 2件。标本H3①∶1,泥质灰陶。敞口,腹下部有一折棱,平底内凹,有一大桥形耳。素面。口径11.6、残高6厘米(图一〇,12)。标本H3①∶5,泥质灰陶。侈口,颈腹相接处有折棱,器上部有一桥形耳。器表素面。器表磨光。口径12、残高6厘米(图一〇,6)。

钵 1件。标本H3①∶9,泥质红陶。敛口,尖圆唇,腹内收。器表素面。口径11.6、残高3.2厘米(图一〇,10)。

方形石器 1件。标本H3①∶2,基本为方形,完整,各面均很光滑。长4.6、宽4.5、厚2厘米(图一〇,7)。

H3②出土器物有陶鬲、陶罐、陶釜、石刀等,均残。

鬲 5件。均残。标本H3②∶3,夹砂灰陶。侈口,尖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3、残高7.4厘米(图一一,10)。标本H3②∶4,夹砂灰黑陶。侈口,唇部饰戳印纹,颈部饰横向篮纹,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6.4、残高11.4厘米(图一一,3)。标本H3②∶7,鬲足,夹砂灰陶。足尖,器表饰绳纹。足内用泥球填充。残高5.2厘米(图一一,11)。标本H3②∶8,夹砂灰陶。侈口,方唇,口上部残留一鋬,颈部素面,器身绳纹,并残留有5个戳印纹。口径13.6、残高7.2厘米(图一一,6)。标本H3②∶10,夹砂灰陶。侈口,尖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3.2、残高8厘米(图一一,9)。

内折沿罐 1件。标本H3②∶5,泥质红陶。近直口,内平沿,沿上饰两道弦纹。器表素面。沿与器身接痕明显。口径16、残高7.6厘米(图一一,2)。

图一一 H3②出土器物

釜 1件。标本H3②∶13,泥质灰陶。敛口,沿外加厚,器上部素面,下部饰横向篮纹。残高11厘米(图一一,1)。

小罐 1件。标本H3②∶6,泥质灰陶。口上部残,侈口,鼓腹。素面。残高8厘米(图一一,5)。

石刀 2件,均残。标本H3②∶1,一面有刃,有一穿孔。残长6.1、宽4.3、厚6厘米(图一一,8)。标本H3②∶2,一面有刃。残长4.9、残宽4.9、厚6厘米(图一一,4)。

4.H4

位于T0202的西南角,开口于①层下。平面近椭圆形,南壁残,坑壁粗糙,坑底凹凸不平,南侧已无法辨别。坑口东西长约240、南北残长280厘米,残深0~85厘米。坑内堆积为灰黑色粉砂土,结构疏松,堆积呈北高南低的斜坡状,夹杂较多的植物根茎。出土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盆、罐等(图一二)。

图一二 H4平、剖面图

罐 6件。均残。标本H4∶4,泥质灰陶。侈口,残留有一桥形耳,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弦纹。口径10、残高6厘米(图一三,3)。标本H4∶5,泥质灰陶。侈口,平沿,圆唇,器表素面,磨光。口径13.2、残高5.3厘米(图一三,4)。标本H4∶8,泥质灰陶。侈口,方唇,鼓腹,器表素面,磨光。口径17.2、残高13.6厘米(图一三,11)。标本H4∶9,泥质灰陶。侈口,平沿,器表饰篮纹底,并饰菱形纹。沿和器内上部均磨光。口径19.6、残高5.6厘米(图一三,2)。标本H4∶10,泥质灰陶。敛口,方唇,器表饰斜向篮纹。残高7.2厘米(图一三,5)。标本H4∶12,夹砂红陶。敛口,尖圆唇,器表素面。口径38、残高4.8厘米(图一三,6)。

鬲 3件。均残。标本H4∶1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颈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3.7、残高6.2厘米(图一三,1)。标本H4∶14,夹砂灰陶。足尖,器表饰麻点纹。残高13.4厘米(图一三,10)。标本H4∶15,夹砂灰陶。足尖,器表有隐约斜向篮纹。残高11.7厘米(图一三,8)。

皿 1件。基本完整。标本H4∶1,泥质灰陶。敞口,斜腹,平底。素面。口径12.8、底径7.2、高4.4厘米(图一三,7)。

图一三 H4出土器物

鼎足 1件。残。标本H4∶13,夹砂灰陶。铲形足,素面。足与器身相接处明显。残高10.6厘米(图一三,9)。

穿孔石器 2件。均残。标本H4∶2,器表磨光,残留有3个穿孔。残长5.6、残宽4.2、厚0.7厘米(图一四,1)。标本H4∶17,残。有4个穿孔。残长7.7、残宽6.7、厚0.3~0.4厘米(图一四,4)。

石箭镞 1件。较完整。标本H4∶16,两面有刃。长4.1、宽1.7厘米(图一四,3)。

陶纺轮 1件。残。标本H4∶18,扁形,中间有1穿孔。直径5.2、厚0.7~0.9厘米(图一四,2)。

图一四 H4出土小件器物

5.H5

位于T0302,开口层位已遭破坏,打破生土。平面呈椭圆形,袋状坑,口小底大,坑壁粗糙,底部略平,局部有凹坑。口部长径230、短径195厘米,底部长径254、短径243厘米,残深14厘米。坑内堆积为灰黑土,土质松散,内含大量陶片,少量动物骨、蚌壳等(图一五)。

图一五 H5平、剖面图

瓶 1件。残。标本H5∶7,泥质灰黑陶。敞口,外折沿,颈上部有2个圆形泥饼,颈部素面,器身饰横篮纹。口径8.8、残高12.4厘米(图一七,2)。

罐 2件。均残。标本H5∶34,夹砂灰陶。敛口,外卷沿,器表素面。口径28、残高7厘米(图一七,3)。标本H5∶26,夹砂灰陶。敛口,外折沿,器上部残存一鋬,器表饰绳纹。口径20.8、残高8厘米(图一七,4)。

钵 1件。修复完整。标本H5∶1,泥质黄褐陶。微敛口,斜腹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9.2、底径9.6、高10.8厘米(图一七,1)。

缸1件。残。标本H5∶35,夹砂灰陶。敛口,平沿,沿外用一圈泥条加固,器表素面,沿与器身相接处明显。残高6厘米(图一七,5)。

盆 21件。修复完整。标本H5∶2,泥质灰陶。敛口,宽沿,斜腹,平底。器表素面。口径38.4、底径19.2、高9.6厘米(图一七,6)。标本H5∶4,泥质灰陶。敛口,宽平沿,斜腹内收,底微内凹。器表素面,并磨光。口径34、底径12.4、高12.6厘米(图一七,7)。

图一七 H5出土器物

6.H6

位于T0101的中部,西北部被H2打破,开口于①层下,打破生土。坑口平面近圆形,口小底大,坑壁光洁,坑底塌陷。口径240~280、底径270~320、深150~180厘米。坑内为浅褐色土,土质疏松,夹杂有灰渣、红烧土颗粒、植物根茎等。出土大量陶片,少量动物骨。可辨器形有钵、盆、鬲等(图一六)。

图一六 H6平、剖面图

缸 1件。残。标本H6∶2,夹砂灰陶。敛口,圆唇,素面。沿外有被抹平的附加堆纹痕迹。口径32、残高8厘米(图一八,8)。

图一八 H6出土器物

盆 1件。残。标本H6∶3,泥质红陶。敛口,宽平沿。残高3.6厘米(图一八,2)。

罐 2件。均残。标本H6∶4,夹砂灰陶。敛口,圆唇,外折沿,素面,沿下有一鋬。残高4.8厘米(图一八,7)。标本H6∶5,泥质灰陶。侈口,尖圆唇,器表素面。口径11.2、残高4.6厘米(图一八,6)。

鬲 2件。均残。标本H6∶6,夹砂灰陶。敛口,外折沿。口径12.8、残高4.4厘米(图一八,5)。标本H6∶9,鬲足,夹砂灰陶。足底平,足内用泥球填充。器表施斜向篮纹。残高10厘米(图一八,1)。

钵 2件。均残。标本H6∶7,泥质红陶。敛口,圆唇,腹下收。器表素面。残高9.2厘米(图一八,3)。标本H6∶8,泥质灰陶。敛口,尖圆唇,器表素面,口外有一圈弦纹。器表磨光。口径15.6、残高6厘米(图一八,4)。

7.H7

位于T0101的南部,开口于①层下,打破生土。坑口平面近圆形,口大底小,坑壁粗糙,坑底凹凸不平。口径约270、底径260、深50~74厘米。坑内填土为浅褐色土,土质疏松,夹有草木灰颗粒及碳渣。包含物有蜗牛壳、动物骨等(图一九)。

图一九 H7平、剖面图

三、年代分析

此次马家湾遗址共发掘新石器时代灰坑7个,其中H7未发现陶器等,无法判断年代,其他6个灰坑,均出土较丰富的遗物。从出土物看,年代主要为半坡四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

鬲H1①∶5、H1③∶21、H6∶9等特征相近,应为同一时期。鬲H1③:7、H1③∶23、H3①∶13、H3①∶8、H3②∶3、H3②∶4、H3②∶10、H4∶11等器形、纹饰基本相同,应为同一时期。鬲H3②∶10与客省庄H174∶1[2]均为侈口,单把,特征相近;罐H1①∶8与客省庄H174:1∶4[3]均为敞口,素面,折腹,平底,应为同一时期。

H5出土的喇叭口尖底瓶、宽沿盆等,为典型的半坡四期文化器物。

由以上分析看,H1①、H1③、H3①、H3②、H4、H6等遗迹的年代为客省庄二期,H5年代为半坡四期。H2出土的陶豆,应为客省庄二期,该遗迹的年代也应为这一时期。

领队:马永嬴

发掘:马永嬴 卫 峰 郭小宁

执笔:郭小宁 李云河 卫 峰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高陵县马家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6).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图三七.

[3]同[2]:图三九.

猜你喜欢

素面泥质口径
李蕾作品
步枪口径之争(下)
步枪口径之争(上)
寄秋声
陶刻技法简析
素面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妆面与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