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雨纷纷话清明

2021-11-15王清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纸钱介子寒食

王清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它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最早只是个节气。《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后传说晋文公逃难期间,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割下腿肉为其煮汤,解除了饥饿。后晋文公即位犒赏功臣,介子推却携母归隐绵山。为寻介子推,文公下令火烧绵山,最后却发现介子推母子二人死在一枯柳之下,并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诗句。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后二者合而为清明。所以清明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拥有双重身份。

古时每逢清明,民间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斗草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清明充满了特殊诱人的色彩,让不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扫墓俗称上坟。按风俗,人们此时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先人墓前,挂烧纸钱,叩头礼拜,然后折柳插坟,为墓添土。正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所言“乌谛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苍,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道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亲人却寂寂无声。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而杜牧的《清明》更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清明之情景的写照:细雨纷飞,行人满面戚色,哀哀前行,游子在外更得借酒浇愁了。

踏青,又叫游春。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是春游的好时节。写春游欢乐场景的诗很多。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风吹拂,梨花如雪,苏堤两岸,杨柳依依,莺歌燕舞。游人倾城而出,欢声笑语,一派和乐。西湖动人美景,人们踏青欢快之情尽在其中。更有万俟咏的《三台清明应制》借清明歌颂了大宋歌舞升平气象。“柔风静,细柳垂全缕,望风阙非烟非雾”春色大好,帝都琼玉宇掩映在如烟似雾的垂杨绿柳中;“近绿女,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那些深闺女郎尽情嬉耍,有荡秋千的,有斗草的,有结伴出游的……“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尽管宋代礼教森严,青年男女仍可借清明游春相会,互诉衷肠。可见清明是个多么有趣的节日。清明有趣的娱乐活动,唐诗中也有体现。我们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某些忧伤之作蒙住眼睛。如韦庄的《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间暖凤笙,永昼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球声。”诗中把“荡秋千”和“踢球”等活动游乐的情形写得绘声绘色,令人向往。大诗人杜甫的《长安清明》更是让我们见识了唐朝清明风俗习惯,“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钵,紫陌乱斯斯此拔,绿杨高咉画秋千,游人记得升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唐朝的清明节不但有踢球荡秋千等游戏娱乐,更有皇室“清明赐火”的典礼,清明在唐朝是个很隆重的节日。可见清明不止有思亲之忧,还有娱乐之喜,更有万般世间风情啊。

历代文人骚客的作品丰富了清明文化,还有些民谚俗语也为其增光添彩。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间。关于清明节气的俗语特别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南风,夏水较多”等,这些俗語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时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就根据这些民谚俗语来安排农事活动,获得丰收。当然还有关于习俗的谚语,如“清明不插柳,死后变狗”等。说明插柳是种风俗,柳有“辟邪”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柳树生命力顽强,人们借插柳以示喜爱吧,不是有句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清明距今己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节日内涵非常丰富。这个节日既是家族团聚,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也是一个在户外感受盎然春意的好时机。清明节,让人亦悲亦喜,让人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内涵之丰富。

猜你喜欢

纸钱介子寒食
清明节与介子推
父亲
渐行渐远寒食节
纸钱炉
寒食、清明与诗
介子推守志
有法子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传说
“寒食”的注释